长三角开放经济综合评价及关键因素甄别研究
2022-03-23任秋穗
任秋穗 梅 璎
(江苏大学 财经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一、引言
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开放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展开了研究。Ulasan 不再采用单一的测度法研究经济开放发展水平,而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度。刘晓玲从开放质量和质量效益两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开放水平进行评价。钞小静等和任保平从经济、福利、生态等层面构建指标体系。肖俊夫和林勇从开放的程度、结构和支撑层面建立经济开放指标体系。裴长洪认为在“十三五”期间,应将十八大提出的开放经济发展的三大目标、参与世界经济构建以及人类关怀等因素加到评价指标体系中去。众多学者用因子分析法测算出各地区的开放经济发展水平值,再根据水平值进行分析。
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的41个地级市,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2.3%,但却贡献了全国1/4 的GDP,综合实力遥遥领先于我国的其他城市群。为了使长三角更好地引领全国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我们要助推长三角开放型经济跃上新水平。
二、长三角开放经济综合评价
(一)指标体系构建
考虑到地级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包含对外开放、对内开放、经济支撑、基础支撑4 个一级指标和15 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 法对长三角41 市的经济开放水平进行测算。
表1 开放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
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设有个评价对象,个评价指标,则形成的原始数据矩阵如下:
1.标准化处理
采用极值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由于选取的指标都是正向指标,故标准化的公式如下:
2.计算指标的信息熵
6.计算各评价目标到正、负理想解的欧几里得距离,公式为:
(三)评价结果分析
由于篇幅有限,仅对2011、2013、2015、2017 和2019 年这5 个节点的41 市经济开放水平的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具体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2011、2013、2015、2017 和2019 年41 市经济开放发展水平得分
数据来源:由熵权-TOPSIS 公式计算所得。
由表3 可知,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常州、嘉兴的经济开放发展持续稳定,这些城市大多在上海都市圈范围内。上海都市圈以上海为中心,周边城市实现跨区域协同发展,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的连接,打破了传统的区域行政壁垒,有利于推动各地级市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极大地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率。
表3 2011—2019 年41 市经济开放发展水平排名变化情况
在41 市中,淮南经济开放水平的提升最为显著。淮南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构建更具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利用外贸外资外经资源,积极推动外企“走出去”,并利用“一带一路”拓展国际市场。铜陵是41 市中唯一排名下降超10 位的城市。为改变此困境,铜陵应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打造外经外贸竞争新优势,此外还需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积极获取高端人才、先进技术,与境外企业合作,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空间关联特征
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根据公式(1),计算2011—2019 年长三角41 市全局Moran’s I 值、正态统计量Z 值和显著性水平P 值,如下表所示。Moran’s I 值范围是(-1,1),小于0 表示区域存在空间负相关,大于0 表示区域存在空间正相关,等于0 表示不相关。
由表4 可知,全局Moran’s I 值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长三角41 市的经济开放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但Moran’s I 值从2011 年的0.250 下降至2019 年的0.185,体现出长三角内部空间集聚态势减弱的大致趋势。
表4 长三角经济开放发展水平全局Moran’s I 指数变化
2.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长三角内部经济开放发展水平的局部空间集聚特征,选取2011、2015、2019 年的莫兰散点图,如图1 所示。
图1 2011、2015 和2019 年41 市莫兰散点图
2011—2019 年长三角41 市局部空间集聚特点未发生明显的变化。H-H 集聚型的城市主要有上海、苏州、无锡、宁波、嘉兴和南通,均是最早被纳入长三角管辖范围内的城市。这些城市经济开放度高,生产要素丰富,给周边城市带来正外部效应。2019 年徐州、常州和温州取代扬州,与南京、杭州和合肥一起成为H-L集聚型的城市。这6 个城市自身的经济开放水平高,但相邻城市的经济开放度均不高,如滁州、淮安等城市属于L-L 集聚型。L-H 集聚型的城市主要有镇江、舟山、湖州、绍兴和台州。这些城市的经济开放水平不高,但相邻城市的经济开放水平较高,如宁波、嘉兴等。剩下的城市均在L-L 集聚区内,这些城市本身的经济开放水平不高,且相邻城市的经济开放水平也不高。
三、长三角开放经济影响因素研究
(一)影响因素选择
各地区的经济开放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选取政策支持、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交通条件、信息化程度、科技水平、市场需求、区位条件9 个方面的10 个影响因子。
表5 经济开放度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二)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选取2011 年和2019 年数据,将41 市的经济开放度作为被解释变量,10 个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表6 41 市经济开放度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由2011 年的数据可知,R&D 经费支出(F)、口岸数量占长三角总口岸数量的比重(F)和城镇居民年均消费支出(F)分别通过了1%和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根据t 统计量可知,(F)、(F)的t 值大于2.750,(F)的t 值大于1.697,这3 个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且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性较高。表明2011 年长三角地级市的R&D 经费支出、口岸数量占长三角总口岸数量的比重以及城镇居民年均消费支出这3 个影响因素与经济开放程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2011 年长三角地级市经济开放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科技水平、区位条件以及市场需求。
由2019 年的相关系数可知,人均财政支出(F)、人均财政收入(F)、城镇化率(F)、公路网密度(F)、城镇居民年均消费支出(F)和口岸数量占长三角总口岸数量的比重(F)与经济开放度的相关性降低。人均GDP(F)、R&D 经费支出(F)与经济开放度的相关性保持稳定。第三产业比重(F)、互联网普及率(F)与经济开放度的相关性提高。从显著性水平上分析,2019 年R&D 经费支出(F)在1%的水平上显著,t 值超过了2.750;第三产业比重(F)、公路网密度(F)、互联网普及率(F)、口岸数量占长三角总口岸数量的比重(F)在5%的水平上显著,t 值超过了2.042。因此2019 年长三角地级市经济开放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产业结构、交通条件、信息化程度、科技水平和区位条件。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基于莫兰指数研究发现,2011—2019 年长三角41 市的经济开放水平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全局莫兰指数表明长三角的空间相关性呈现波动性减弱的趋势,局部莫兰指数表明长三角41 市的经济开放主要以L-L 空间关联模式为主。
2.甄别筛选出影响长三角开放经济的因素,并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影响长三角开放经济的主要因素从科技水平、区位条件和市场需求转变为产业结构、交通条件、信息化程度、科技水平和区位条件。
(二)建议
1.长三角内部开放经济的发展不仅要缩小绝对差距,更要注重相对差距。在保持上海、苏州、杭州开放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其他地区的自身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开放发展计划,缩小地级市间的差距,保持开放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
2.扩大H-H 空间集聚模式下各市的辐射作用,打破传统地区间要素流动的壁垒,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多种要素的流动和转移,加强地区间的互动发展,提高地区的发展效率,带动周边地级市经济开放水平的提升。
3.长三角开放经济的发展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不仅要求长三角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口岸经济发展,而且还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激发长三角经济开放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