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优化与改革
——高校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2022-03-23盛美娟
盛美娟 王 姗
(1.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2.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北京 100089)
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类课程都应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 年6 月1 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国所有高校和所有学科全面实施课程思政,以专业课程为载体深入挖掘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标志着全国范围内全学科、全高校课程思政时代的到来。对于外语学科而言,新时期的社会转型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未来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等的专业人才。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相关商务专业知识的人才,同时需要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且能够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需要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这与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在要求高度统一。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应该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和企业走出去的目标,大力提升商务人才服务国家和服务行业的能力,这不仅要求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熟练掌握英语,通晓专业知识,更要求他们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更加符合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
以“课程思政”为关键词搜索知网,截至2021 年9 月18 日,检索到22,541 篇期刊论文,有关商务英语课程思政的文献99 篇。关于课程思政在商务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来自李欣和冯德正,他们以多元读写理论为指导,以专业课程“经济学(英语)”为课程载体,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实景实践、明确指导、批评框定和实践转化四个教学环节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饶妙和邓建平以商务英语《国际金融》专业课程为载体,发掘课程的隐性思政元素,进而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相关研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职业院校,研究内容涉及综合商务英语较多。研究以社会文化理论为指导,从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教育改革设计,以使“课程思政”切实融入高校商务英语教学。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与研究方法
(一)理论指导
以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为理论指导,社会文化理论是关于人的认知如何发展的理论,人的心智活动本质上是社会的,人类认知的发展是个人主体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环境(或称客体)不断交互的结果。社会文化理论的“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主张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最终使得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并实现自我发展。教师在关注学生已达到的发展水平的同时还应密切关注其潜在发展水平,在教师帮助、同伴互助的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认知发展。课程思政融入商务英语教学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互动式教学活动,是以课堂活动、评价方式、教师自身思政能力提高等为载体,以培养具有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和思政能力两个维度的高水平人才为教学目标,以促进专业课程改革并响应国家课程思政建设为宏观目标的教学实践活动。针对思政元素融入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学改革,教师首先围绕专业课程知识和思政元素建立“专业知识+思政”框架,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探索学习,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和引导帮助,最终实现学生独立的思政和专业知识学习。此外,在支架式教学的指引下,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展开协作学习。最后是效果评价环节,效果评价包括小组成员对学生个人的评价以及学生的个人自我评价,评价内容涉及对小组协作学习的贡献、自主学习的能力等方面。
(二)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反思日志等。具体为:学期伊始,教师首先进行前测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思政知识的态度、了解程度及对于思政知识融入商务英语课程的看法,以便有针对性地通过显性和隐性教学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前期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进行课堂观察,发现课堂问题总结课堂经验。课后,对学生进行个别访谈以便及时发现课堂存在的问题及课程教学的难易度等问题,教师进而总结课堂观察和访谈结果,撰写反思日志,总结归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对方案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及时调整。
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设计
以商务英语经典课程《经济学导论》为例展开分析。导论课程选择宋利芳教材《经济学专业英语教程》,宋利芳版教材内容全面,难易程度符合本科生教学需求,且富含潜在思政元素。选定教材后对其内容进行系统优化,依据教学材料设计练习活动,以教授商务核心知识和商务核心技能为核心,同时进行价值观引导,落实学生的思政学习目标。
(一)重构教学内容
教师应重构原有的教学内容,变单一的专业知识传授教学内容为“专业知识传授+价值引领”教学内容。首先教师要武装自己,提升自身的思政意识、思政素养和思政能力,选择并优化商务英语教材。教师应根据教材各个章节的内容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如表1 所示),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价值引领,做到教学中立德树人。教师在备课中要特别注意思政这条主线,整合和树立教学内容,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学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融入思政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在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看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导论课程,《经济学导论》应该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实现德育教化功能,不仅传授学生经济学相关知识,更注重思政能力的培养;导论课程将被设计为活动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语言、专业知识和思政能力的协同发展;导论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经济学知识,掌握感知、诠释、概念化和思辨的能力,涉及复杂的心智活动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导论课还应该实现德育的进一步发展,拓展国际视野,培育爱国情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好地宣传中国,更有成效地从事国际商务活动。
(二)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师应在教学中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巧妙运用运用教育技术,将线上和线下教学想结合,并且在教学中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多种教学方法,以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效果。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首先可以通过优化教学手段,将价值引领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不断地引导和启发学生的价值认同。教师依托信息技术,通过线上+线下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习效果。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分析思政案例,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学习经济学知识,并且培养价值认同;教师还可以采用研讨式教学,运用真情实感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写作的能力以及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思政养成的能力。教师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都应该注意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的有机结合,在本课程32 个学时的课堂学习中,主要以教师挖掘思政元素为主,并将其融入到《经济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去,还体现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比如课堂讨论、小组演示文稿展示、小组互评及教师反馈等(如表1 所示)。此外,教师课后布置学生阅读与课程相关并包含隐性思政元素的经济时文并且对典型案例进行讨论,旨在通过课外阅读使学生以中西经济对比的视角发现中国经济、制度、文化等的优越性,树立“四个自信”,实现“课程思政、同向共振;显性隐性、发展提升”的目标。
表1 《经济学导论》主要章节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
(三)课后改革评价方式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课程教学后须优化考核方式,在原有考核的基础上加入“思政”维度的考核,以考核方法进一步促进思政学习。在期末考试的基础上,增加课程小论文、课堂讨论、课堂演示文稿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在教师对小论文的反馈中,在课堂讨论、演示文稿同伴合作中实现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考核评价要体现思政导向,因此教师要优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 教师应将思政内容纳入考试范围,测试题内容适当地体现思政内容和思政功能;评价方式应更加多元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表现等都应统筹评价,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评价主体也应更加多元,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互评等都应纳入评价机制。
三、结语
新时期国内外大环境对商务英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基本的商务知识能力、国际视野、理想价值,而且要具备爱国主义情怀和使命担当、具有联结中外沟通世界的能力,具备服务国家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在“课程思政”的时代背景下,为促进商务英语专业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需要将思政融入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之中,让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真正肩负起育德树人的使命,起到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重作用。因此,本研究以《经济学导论》课程为例,展开教学改革设计,旨在促进商务英语“课程思政”,强化立德树人理念,提高育人质量。本研究有利于思政融入商务英语教学以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示范效应,从而能够为优化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探究出一条有效的实践路径,为新时期的中国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