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时代大势 赢得战略主动

2022-03-23宋月红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22年3期
关键词:全局战略发展

宋月红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2022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这一重要论述将战略问题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大历史问题、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判断、谋划,将战略主动作为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予以坚持和弘扬。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高度重视和研究战略问题,争取战略主动、赢得战略主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科学认识和把握战略问题

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开辟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探索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在奋进中开辟美好未来。

战略问题是指在认识和处理社会矛盾问题中那些带根本性、全局性、基础性、原则性、长远性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的重大问题。战略问题根源于社会矛盾运动,认识和把握战略问题则依据并决定于矛盾问题的性质、内涵和矛盾之间的关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科学判断、谋划和处理战略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历史地位、丰富理论意涵和实践指导意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贯彻和彰显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真理性、实践性和时代性。

关于战略全局与战略布局。战略全局表现为战略的全面性、整体性、纲领性和系统性,关系事业发展的趋势与走向。无论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还是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不仅体现在党百年奋斗的主题和中心任务上,而且深刻落实在党和人民事业相应历史时期的道路、制度和各领域各方面上,并注意从战略大局上实施战略布局。进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战略全局与战略布局相辅相成,具有基础性、主导性、统领性,贯穿于实践的全过程和工作的各环节,必须坚持全局、大局和布局的有机统一。

关于战略定力与战略目标。战略定力主要是指在战略判断、谋划和实施上,信念坚定,思想自觉,目标明确,意志坚强,自立自强,锐意进取,勇毅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1月7日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强调,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牢牢把握“国之大者”,观大势、谋全局、抓大事,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增强斗争精神,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全党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锚定战略目标,牢记‘国之大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保持战略定力又善于积极应变,既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又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国内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统筹发展和安全,善于预见和预判各种风险挑战,做好应对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预案,不断增强发展的安全性。”战略定力与战略目标,以战略的坚定性、自觉性和科学性共同构成战略的方位与航向,承载并不断焕发出战略的引领力和号召力。

关于战略思维与战略决策。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修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战略思维就是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事关全局和具有系统性、长远性的战略决策。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战略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战略思想,指导和推动新时代战略安排、战略布局和一系列战略决策,并把战略思维贯穿运用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之中,充分彰显出“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和实践伟力。

正确战略是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

党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提出、丰富和发展关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策略,不断开辟和深化拓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党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视战略问题,形成和发展党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与策略等方面的独创性理论。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说战略胜利取决于战术胜利的这种意见是错误的,因为这种意见没有看见战争的胜败的主要和首先的问题,是对于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得好或关照得不好”。他强调:“能够把战争或作战的一切重要的问题,都提到较高的原则性上去解决。达到这个目的,就是研究战略问题的任务。”“一个原则,就是注意于那些有关全局的重要的关节。”他在《矛盾论》中强调:“对于矛盾的各种不平衡情况的研究,对于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研究,成为革命政党正确地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切共产党人都应当注意的。”革命战争时期,正是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才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党在巩固新生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展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中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施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向前发展。

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制定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党领导人民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人才强国等重大战略。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黨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全面深化改革,党坚持改革正确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问题导向,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百年奋斗积累了认识和把握战略问题的丰富历史经验。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着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总是能够在重大历史关头立足中国,站在时代前沿,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放眼世界、未来和一切方面,从战略上认识、分析、判断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制定出正确的政治战略策略,不断探索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的正确道路。也就是历史发展每前进一步,党总是能够把正确的战略与正确的策略辩证统一起来,以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从而不断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新征程上不断赢得战略主动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新的赶考路上,党必将团结带领人民以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保持顽强斗志和战略定力,确保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必须无条件执行,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增强战略定力。自我革命就是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国际形势日益复杂严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党在治国理政中面对的矛盾风险之多、挑战考验之大前所未有。这就需要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个根本问题上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始终保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持反腐败政治定力,不断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战略目标,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

坚持团结奋斗,不断夯实时代发展之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辉煌历史是靠团结奋斗创造出来的,更加美好未来依然要靠团结奋斗才能开辟出来。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团结奋斗在战略上需要战略主体的思想自觉、自立自强自信和历史主动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征程上团结奋斗,必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从全局高度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以经济循环畅通无阻为关键,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举措,是为了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是一场需要保持顽强斗志和战略定力的攻坚战、持久战。”为此,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市场资源这个优势,自觉把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纳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统筹考虑和谋划,以更加坚定的思想自觉、精准务实的举措、真抓实干的劲头,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扎扎实实成效。当前,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健康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党中央将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国家层面部署推动数字经济,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使之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新征程上,胸怀“两个大局”,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站在时代前沿,运用战略思维,不断在认识和处理矛盾问题、把握战略全局中实现战略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必将迎来新的美好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猜你喜欢

全局战略发展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给力的全局复制APP
一类具有常数感染周期的传染病模型的全局稳定性分析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区域发展篇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图说共享发展
再撑一下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