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内卷”如何培养优秀的孩子

2022-03-23夏巧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内卷家庭教育

夏巧玲

摘要:电视剧《小舍得》关于当前小学生作业的辅导,以及升学焦虑的真实写照引发了广大家长的共鸣,也引发了线上线下的各种热烈讨论。在当前学业成绩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部分家长被“剧场效应”裹挟,加入了“鸡娃”大军。那么,不“内卷”如何培养优秀的孩子?应遵循三条原则:坚信兴趣的培养大于成绩的拔高;坚信赏识的力量;坚信“身教”大于“言传”。

关键词:内卷;家庭教育;升学焦虑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03-0071-02

电视剧《小舍得》关于小学生作业的辅导,以及升学焦虑的真实写照引发了广大家长的共鸣,也引发了线上线下的各种讨论。作为一名四年级孩子的妈妈,更作为一名心理教师,我对这部电视剧也有一些思考。

这部电视剧让我感触最多的是夏欢欢的妈妈南俪,因为我总能在她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南俪作为一名受过良好教育的现代女性,刚开始对于孩子的学习一直比较淡定,甚至可以说是比较“佛系”,面对孩子考试成绩班级倒数也没有过于焦虑,还反过来安慰自己的孩子,这算得上是当前教育焦虑弥漫大环境下的一股“清流”了。而我本人作为一名心理教师,由于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所以一直都还算比较淡定,也经常警醒自己要看到孩子在成绩之外更长远的东西。可是前段时间期中考试结束后,孩子告诉我他数学成绩70分,后面通过家长会我得知班上数学唯一一个最低分是70分以下,本来还一直用各種心理学知识武装自己的我,在那一刻多少还是有些不淡定了……

剧中原本淡定、“佛系”的南俪后面经由自己辅导,发现孩子成绩依旧没有起色后,“误闯”进鸡娃大军,最终被“剧场效应”裹挟,直至最终差点失去夏欢欢,才有所醒悟,明白成绩不是孩子的全部,名校也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电视剧里总能有个完美的结局,而现实中我们依旧还在孩子的“成绩”与“快乐”中寻找平衡点。

剧中最让家长羡慕的是米桃的爸妈,不用怎么操心,孩子就能自觉地搞好学习。那么能不能既不“内卷”又能培养出“别人家优秀的孩子”呢?虽然目前我还没有成功的实践经验,但是从理论和他人的实践来看,我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坚信兴趣的培养大于成绩的拔高

成绩是孩子学习效果的一个指标,家长要重视成绩,并帮助孩子分析成绩背后反映的问题。但若因为孩子成绩暂时落后而一味否定甚至辱骂孩子(比如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不由自主地对孩子说,你怎么就这么蠢呢?别人都能学会,你怎么就学不会呢?),那就得不偿失了。心理学中有个词叫“习得性无助”,讲的就是当一个人将失败的结果归因于自身的智力、能力的时候,一种弥散的、无助的和抑郁的状态就会出现,自我评价就会降低,动机也会减弱到最低水平,无助感也由此产生[1]。

我经常看到一些被“边缘化”的孩子,这些孩子虽然每天同其他孩子一样正常来到学校,可基本游离在课堂之外,因为他们一直以来因成绩不理想而倍受打击,早已认定自己就是学不好,因而对学习基本已经处于自我放弃状态了。其实小学、初中阶段学习的都是一些很基础的知识,就算孩子现在处于落后状态,但只要保持对学习的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那么他的未来就是可期的。

二、坚信赏识的力量

现实生活中,家长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生怕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生怕孩子过于骄傲,而很少对其给予肯定。平时课堂上,很多孩子会跟我分享,就算自己考得再好,父母在简单给予肯定之后永远少不了那句经典的“但是……”

心理学中有个非常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说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他谎称从18个班随机抽选的学生是“最有发展前途者”,并将学生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8个月后奇迹出现,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也进行了一些不完整的实验,发现如果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肯定,学生无一例外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家长如果想要自己的孩子好,那就不要再一味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了,多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吧。

三、坚信“身教”大于“言传”

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天生就有一种“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的优越感,而且自我感觉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喜欢在孩子面前说教,但很多时候自己却做着反面的示范。现实生活中,反复催促孩子去看书、搞学习,而自己却目不转睛盯着手机的家长比比皆是。试问这样的说教会有多大的效果?

我们经常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如果细心观察,你会发现无论是你为人处世的态度,还是你的一举一动,你的孩子在无形中都已经习得了,并且已经无形中植入到他的内心,成为他的一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家长自身的示范作用对孩子的影响远比想象的还要大,要想孩子成为一个有学识、爱学习的人,还是尽量先从自身做起吧!

在当前学业成绩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做家长的确实难以做到独善其身,完全不被“内卷”。但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孩子就像是一颗种子,父母要做的,就是将他放在一个太阳能照到的地方,适时浇浇水,修剪一下枝叶,只要做好这些辅助工作,搭建合适的环境,种子自己就可以茁壮成长。有时候,为了让他更好地成长,父母还要适时往后退一步,不然可能会遮住了赖以生存的阳光”[2]。

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在当前教育焦虑弥漫的大环境下,适当保持理性,并时刻提醒自己:“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习得性无助”词条[EB/OL] .https://baike.baidu.com/.

[2] 常爸.《小舍得》:家长一切焦虑,都源于“我的孩子,一定不能比别人家的差”这一妄念[EB/OL].公众号:常青藤爸爸,2020-4-19.

编辑/刘 芳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内卷家庭教育
莫陷内卷空焦虑,有益努力最可取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内卷不是便利贴,别在矫情中用过了头
身处活力时代,别拿“内卷”泄气(讨论)
大热WOB发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