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协同, 提升心育实效

2022-03-23冀红杰王晓磊郭俊彬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心育二中共育

冀红杰 王晓磊 郭俊彬

从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颁发,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正式颁布及修订,再到《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的出台,表明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从萌芽期、成长期,如今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而个别地区、学校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探索、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成熟、独特的心育模式和心育经验,推动了当地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为此,本刊于2022年特推出“案例精选”栏目,让这些典型模式、经验在更大范围内起到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惠及更多的学校、地区。本期与您分享“北京二中经验”,北京二中作为一所三百年老校,近年来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创新工作模式,探索多种途径,发挥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优势,形成家校协同共育机制,提升了心育实效。

“赫赫黉门馨百代地灵人杰厚德敬业,悠悠铎韵续千秋薪尽火传务实求真”。这幅书写于北京二中教学楼前的楹联,彰显着三百年老校英才辈出的文化底蕴,更闪耀着新时代二中人不断创新的教育激情。学校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创新工作模式,探索多种途径,发挥家庭和学校各自的教育优势,形成家校协同共育机制,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家校协同,需要家庭与学校相向而行、精诚协作,真正实现有质量的沟通与互动。北京二中从完善协同机制、搭建沟通平台、开展特色活动三个方面扎实探索,形成了具有二中特色的家校协同心育体系。

一、完善家校协同机制,落实家校心育功能

家长委员会是家校紧密联系、形成教育合力的平台和纽带。学校成立了家委会总会,各年级选出2~3名委员担任常委,统筹全校工作。各年级家委会设五个小组,包括法律援助组、信息监督组、家庭教育组、社会资源组和宣传报道组,分别负责一个方面的专门事务。家委会机构的细分和完善,使得委员们集中精力、各司其职,保障了家委会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在优化家庭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切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此外,学校对表现突出的“模范家长”进行定期表彰,邀请获奖家长组织家庭教育微论坛,通过示范引领,带动更多家长重视学生心理健康。

二、多元信息沟通平台,提升家校心育效能

学校建立了家委会微信群、班级微信群、公众号和4G直播课堂。通过这些平台,家长和学校实现了信息的即时共享和沟通。这些平台上讨论较多的话题,当属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从2006年起,学校就形成了“学生如需心理疏导,则其家长应先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理念和做法。多年的坚持,让众多家庭深深受益。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心理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定期推送“家庭教育指导专题”,为家长与孩子居家期间和谐沟通、保持身心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创新家校协作途径,提升家校心育成效

学校不断创新家校协同的途径,与家长达成教育默契,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导师·家长茶叙会”,个性化指导学生发展

为了对更多学生进行身心发展的个性化指导,学校用定期召开的“导师·家长茶叙会”,取代了传统的家长会。通常一位导师指导着十名学生。在茶叙会上,导师可以针对每个受导学生的特点向其家长提出学业、生活、品行、心理等方面的个性化指导意见。家长之间也便于相互切磋,分享家庭教育心得。茶叙会拉近了導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心理距离,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共育形式。

(二)“校园开放日”,提升家长心育积极性

近年来,为了回应家长对校园生活的关切,二中以“校园开放日”取代了传统的开学典礼。开学第一天,学校邀请家长走进教室,与孩子同上一节课,或者共同参与一项教育活动;为高三考生和家长举办"心理调适及志愿选择"专家讲座;请高一家长参加学生的励志班会,明确学业目标,做好三年规划。“校园开放日”全方位展示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先进的教学设施、丰富的课程以及多彩的教育活动。这些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家长能够深切感受到学校的诚意和用心,配合心育工作的积极性高涨。

(三)系列特色活动,助力学生心理健康

为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更多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实现自主规划和多元发展,学校借助优质的家长资源,推出家校协作系列特色活动。

“百位家长论坛”,邀请家长结合自身学习工作经历,围绕“职业选择与职业素养”等问题,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出具体且实用的建议。

“百位家长导师”,聘请热心家长担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涯发展导师,引导学生关注智力与社会性和谐发展,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职业观和专业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心理基础。

“走进百所职场”,发挥家长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提供实习单位,让学生通过参观、对话、体验,了解不同行业、企业的运作模式和新时代对人才的素质需求,使学生提升了学习动力,自我效能感显著增强。

“走进百位学生家庭”,是富有二中特色的家访形式。班主任带领学生一起来到同学家里进行家访,温馨融洽的气氛迅速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家长从孩子的老师和同伴那里更加真切地了解到孩子的在校表现,老师和其他同学也近距离了解到该同学的家庭生活面貌,对其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有了更多理解和包容。而尊重、理解和包容,对于促进心理健康、保持和谐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百封家书进校园”是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发挥家庭心育功能的又一创新。在征集家风、家训过程中,很多家庭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家庭会议,认真梳理家风、家训,并由家长郑重书写于纸上,以此激励孩子崇德向善、奋发有为,希望良好的家风能够代代传承。活动期间各班都要举行班会,分享家长写给孩子的家书,对家风和家训背后的故事加以探寻学习,引导学生从情感和价值观层面对父母的殷切期待更为认同。比起面对面的语言交流,这种见字如面、反复品读、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更能打动孩子的心灵。

(四)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家校心育实效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培训,主题涉及心理健康指导、家庭教育指导、学生发展指导等,鼓励班主任和学科教师通过与家长沟通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理念、分享家庭教育科学方法,不仅帮助家长提升了教育自信,也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经验启示

家校协同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北京二中构建了良性互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的家校关系,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可资借鉴的共育体系。

(一)普及心育知识,提升心育理念

家校协同心育的前提,是唤起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和重视。学校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向家长进行宣传普及,提供机会让家长之间互相切磋、榜样引领,帮助越来越多的家长真正认识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榜样示范、言传身教,离不开融洽的家庭关系、民主的家庭氛围,更离不开家校之间协同共育、密切合作。

(二)提供心育平台,发挥心育优势

学校开展的系列特色活动,为挖掘家长资源、发挥家长优势提供了平台,让家长扮演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发展指导的重要角色,延伸和增强了教师校内引导的效果,真正实现了家校协同、合力心育。

(三)改进心育模式,完善心育体系

在家校共育过程中,学校对于传统的家委会、家长会、开学典礼、教师家访、只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等传统工作形式进行了创新,形成了校本特色、行之有效的家校心育模式。面对新时代不断更新的教育要求,我们将保持创新和完善的勇气,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协作不断提供二中智慧。

编辑/刘 芳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心育二中共育
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实践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山区学校心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云南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霍邱县教师书画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