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帮助小学生克服对体育课的畏难心理

2022-03-23吉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育课小学生

吉丽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部分小学生因自身身体素质差、体育基础差,心理因素不稳定,影响了学习效果。行动上表现为不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学习效率低,肌肉动作笨拙,不协调,小动作多,无法完成技术动作;情绪上表现为紧张、自卑、沮丧、恐惧、孤独、胆怯等。分析了体育课上小学生畏难心理的表现、原因,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帮助小学生克服体育畏难心理、提高完成动作的信心和勇气的策略。

关键词:体育课;小学生;畏难心理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03-0063-02

一、小学生产生体育畏难心理的原因

(一)身体条件差异

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小学生之间存在高矮、胖瘦的差异,体育运动中,他们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先天和后天的差异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部分小学生体验不到体育锻炼带来的积极感受,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降低,体育成绩不理想。

(二)意志品质薄弱

有的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敢大胆展示自己,在小组合作中不积极参与,不愿承担任务,做事畏首畏尾,往后退缩,缺乏自信心;有的小学生怕苦怕累,缺乏毅力,对持续时间较长、单调的体育项目有畏难情绪,不愿意坚持锻炼,例如长跑、跳绳;有的小学生怕吃苦,担心受伤,缺乏勇气,对一些体育项目畏首畏尾,例如跳山羊、侧手翻;有的小学生怕热、怕冷,酷暑寒冬装病不愿参加体育锻炼。这些学生意志品质薄弱,对体育锻炼产生了严重的畏难情绪和逃避心理,直接影响体育锻炼的效果。

(三)个性喜好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前期,对人对事慢慢有了自己的主见,他们喜欢根据自己的喜好行事。部分小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热情高涨,对不喜欢的体育项目无精打采。例如,个别男生喜欢踢足球,不喜欢广播操,当集体练习广播操时,兴趣低落,动作不标准;个别女生喜欢健美操,不喜欢长跑,当练习长跑时,常称病不参加锻炼。

二、应对策略

(一)善于观察,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观察,一旦发现个别学生出现消极情绪,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例如,接力比赛时,看到个别体型较胖的学生受到小组排挤时,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变接力跑为负重接力跑,既符合教学规范,也照顾到特殊学生的需求。

(二)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教学中多表扬激励

教师应多激励体育困难生,哪怕他们取得了微小的进步,也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增强信心,唤起成功渴望。当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应正面引导,帮助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制定切合其实际的练习计划,一步步克服困难。对体育特困生,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我评价,不盲目比较,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三)创建互帮互助小组,创设良好的班级气氛

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平时要关心爱护学生,在班级中创建互帮互助小组,让体育优秀生结对帮助体育困难生,创设相互关心、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氛围,使体育困难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以及老师的信任和同学的友爱,从而增强自身战胜困难的信心。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放宽对体育困难生掌握运动技能的要求。

(四)提高安全意识,加强保护措施

体育课上,对于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例如体操教学,教材要求学生在器械上完成一个较为复杂的动作,此时有的学生表现出害怕、恐惧,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有可能出现脱手、摔下、跌倒等技术错误而导致挫伤、摔伤、磕碰等伤害事故。教师如果观察到学生表情紧张或者动作变形时,应及时叫停,先安抚学生情绪并降低难度,如下调单杠高度、跳马踏板距离拉近、放置加厚防护垫等,如有必要可进行贴身保护与帮助,使学生减轻心理恐惧,摆脱眼前困境,重新建立信心。

(五)多方沟通,帮学生克服消极情绪

有的学生因为家庭因素心情不好,课上情绪不稳定、急躁,甚至对老师和同学产生抵触、攻击行为。对这样的学生,体育教师要跟班主任及家长及时沟通,家校配合,帮助学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部分女生因来例假身体不适,认为上体育课会加重自己的不適,但又不好意思向教师讲明情况,便直接退出了体育课。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应盲目批评指责,而应多观察,必要时和班主任或家长沟通,了解情况,为学生安排一些不太激烈的运动项目。总之,体育教师要与班主任、家长建立联系,多沟通,多方合作,帮助学生克服对体育课的畏难心理,使学生愉快地进行体育锻炼。

三、小结

在体育课上,教师要多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对待不同学生要讲究教学策略,区别对待,给予特殊关爱。帮助学生疏导情绪,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同时,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起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提高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杜晓红,于素梅.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体育与健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邹清泉.体育教学中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几点思考 [J]. 考试周刊,2011(36):151-152.

编辑/刘 芳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体育课小学生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讨厌的理由
我是小学生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2000—2001年:西藏普兰县巴嘎乡完全小学体育课
精彩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