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亚洲第一图书馆”,经历了怎样的浩劫
2022-03-23
创设于1924年的东方图书馆,是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资料室为基础演变而成的公共图书馆。其规模之大、藏书之丰、珍本之多,使其曾享有“东亚闻名文化宝库”“亚洲第一图书馆”的美誉。
成立和焚毁
1922年,商务印书馆成立图书馆委员会,以14万元购入马路对面一处空地,建造了一座五层高大楼,定名东方图书馆。1926年5月2日,东方图书馆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
1927年,东方图书馆一度被军阀占据,商务印书馆工人400余人参加了武装起义。在这样的紧张形势下,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非常担忧东方图书馆三楼涵芬楼所藏古籍图书的命运,为了保护好这批费尽辛苦搜集到的先民撰述,他在涵芬楼所藏众多善本中又选出500余种(5300余册)“好书”,存放于租界金城银行地下保险库内。
1932年1月28日,日军出动20多架飞机狂轰滥炸上海闸北区,商务印书馆和东方图书馆多处中弹着火,“悉数被焚,殊为痛惜”(《北平晨报》1932年3月17日)。
商务印书馆和东方图书馆的损失总计为1633万元。东方图书馆中大量珍本古籍,其中不少是海内孤本,不可复得。东方图书馆被焚后,中外社会各界纷纷表示惋惜,支持商务印书馆复兴东方图书馆。仅一年后,复兴取得了相当成效,企业已有盈余。
烬余之书
1941年12月8日,日军占领公共租界与法租界,12月19日就迫不及待地对商务印书馆等五家书局进行地毯式“检查”。商务印书馆因此再遭劫难,多达462万册图书被日本占领当局没收。
涵芬楼烬余之书,所存宋刊93部、元刊89部、明刊156部、 钞校本192部、稿本17部,总计547部,共5000余册。其中,涵芬楼有21册《永乐大典》。《永乐大典》的永乐年间的抄本早已不存,現今所存为明嘉靖年间抄的副本,目前所知仅存400余册。但即使残缺不全,《永乐大典》仍受到近代藏书家的重视。《中国国家图书馆百年纪事》记载了1951年7月23日“商务印书馆董事会将所藏21册《永乐大典》捐给中央人民政府”之事。
1953年,经张元济提议,商务印书馆董事会通过,涵芬楼这批仅存的“烬余”善本,连同恢复后的东方图书馆藏书,全部捐献给了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后来这批图书被收藏于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
近半个世纪过去,2000年11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将《涵芬楼秘笈》重新出版,为后世文化爱好者增添了一份宝贵的文献记录。
(摘自《消失的图书馆》 叶锦鸿/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