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镍王”遭国际资本巨头狙击背后
2022-03-23
一手打破国际“镍霸权”的青山控股,最近被推到了聚光灯下。起因是这几天,作为民营钢企“扛把子”的青山控股,被国外资本追着来了一场史诗级“逼空大战”。
“(这是)海外资本对中国镍产业的一次布局周密的猎杀行动......我们中国镍产业、新能源产业和其中最优秀的产业布局者正在惨遭屠戮,蒙受羞辱。”业内人士评论说。
“妖镍”出没
俄乌战争打响后,俄镍被踢出伦敦金属交易所,无法交割,外资趁机开始搞事了。3月8日,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金属镍期货价格暴涨,一个交易日内,连破每吨6万、7万、8万、9万、10万美元关口,刷新了历史新高。
伦镍史诗级暴涨行情的背后,是国内民营企业、“镍矿大户”青山控股20万吨空头头寸被逼仓的市场传闻。市场传闻称,青山控股如果拿不出那么多现货,潜在空头头寸损失可能高达60亿美元至120亿美元,而恶意逼空的外资,则趁机以其在印尼的某镍矿60%股份为代价提出要挟。
但如此被动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
青山控股实控人项光达3月8日在接受采访时回应说:“老外的确有些动作,正在积极协调。今天接到很多电话,国家有关部门和领导对青山都很支持。”
3月9日,青山控股回应称,将用旗下高冰镍置换国内金属镍板,已调配到充足现货进行交割。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温商
1958年,项光达出生在温州龙湾沙城镇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88年,他和亲戚花几千块钱办了个厂,生产汽车门窗。
上世纪90年代初,项光达的公司年利润已达千万。
直到1992年,他去德国考察,发现奔驰宝马的汽车门窗都不是外购的,而是自己生产的。他想,未来中国的汽车厂是不是也会自己做门窗?这么一琢磨,他觉得汽车门窗这个产品没有前途。
转型的念头就此产生。1998年,项光达创立了浙江青山特钢。“‘青山’二字,一是因厂址在青山村,二是取自‘咬定青山不放松’之意。”项光达后来解释。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中国作为产钢大国,用于生产钢铁的镍,多年来却主要依赖进口。因此,国外一些生产镍的公司就拿中国钢企当“韭菜”,动不动涨价。
“制造业,技术都可以学,但资源匮乏就特别难。”项光达没少为这事头痛。
他想自己搞镍。
2008年,众多跨国矿企遭金融危机冲击,项光达趁机去世界最大的镍矿出口国印度尼西亚“抄底”,成功拿下当地4.7万公顷的红土镍矿开采权。此后几年,项光达又去印度、津巴布韦等国买矿建园。到2018年,青山控股成了全球最大的镍铁生产商。
事件背后的反思
根据青山控股公开的信息披露,其2021年的镍产量达到60万吨。而2021年全球矿山镍产量是270万吨,也就是说,青山控股当年的镍产量已占到全球约22%。
这并非只是项光达个人或者青山控股这家公司的胜利。
有媒体评价称:“更有全局意义的是,项光达对镍矿的大规模開发,令青山在全球镍期货市场的买入或卖出,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市场价格,这让中国的镍相关制造业摆脱了被动的国际镍价波动,拥有了成本自主权。”
项光达给出了更直观的数据:“原来国外卖我们50万元/吨的时候,它的成本也就15000元,现在青山进军镍行业,把成本减了下来,支持了国内产业。”
尽管风险的洪峰已过,但警钟已然敲响。国内多位期货行业专家表示,近两年来,国内资金在境外金融市场风险事故频发,尤以此次“妖镍”为典型,境外机构利用规则漏洞“合法抢劫”,恶性操作明显。
上述人士进一步呼吁,我国应该利用中国全球最大原料进口国的地位,加大力气把国内期货市场建设成全球定价中心。只有提高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水平,形成与我国经济规模相适应的中国价格影响力,才能切实提高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竞争力,才能避免类似事情的重演。
(综合《环球人物》《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