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德上寨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困境与路径

2022-03-22雷丽芹罗光华

当代旅游 2022年16期
关键词:村寨苗族文旅

雷丽芹 罗光华

[内容提要]本文以郎德上寨为例,研究民族旅游村寨文旅发展问题,从文化的“活化”与传承,提出讲好苗族故事;通过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提出打造有创意的文创产品、营造包容性的创意环境,解决乡村因为人才不足而出现的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多业态的融合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引 言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衰落的现象不容忽视。为此,国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和建设农村,让乡村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地方,成为农村人回得去的根。民族村寨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全面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同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实现乡村文化与旅游的协同发展,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寻找新的着力点,使乡村民生得以改善、就业增加、获得感增强。由于旅游发展初期过分注重乡村旅游的经济价值,忽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和体验价值,出现开发无序、经营同质化,使得人们心中的乡愁变了味,因此,研究民族村寨文旅融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乡村旅游文旅融合的相关研究

国内外涉及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都比较丰富,研究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

乡村旅游发展文旅融合的动因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文旅融合的驱动因素是产业间的协同发展、政策的支持、市场的需求、技术创新以及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黄细嘉、周青认为文旅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者具有互补共赢的特征 。吴杰和苏维词认为应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发展,深挖文化内涵,丰富旅游产品的样式,满足乡村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跨界”使用为旅游管理和营销带来明显的效果,如AR、VR技术创新体验及衍生出来的云旅游,为文旅融合创造了新平台。孙九霞等人对比贵州安顺屯堡旅游村和非旅游村的物质文化和建筑遗产的保存和修复情况,认为旅游吸引资本注入实现对当地物质文化的保存与修复,推动了乡村景观的存续和再生产 。

乡村文旅融合效应的研究。文旅融合效应是指文旅融合后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刘绍华认为文旅融合的效应可以分为行为效应、结构效应和绩效,各效应对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不同 。桂拉旦和唐唯在研究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的文旅融合时,认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能够提升乡村扶贫的经济效应、文化效应和社会效应 。同时,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存在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的矛盾和冲突,主要体现在旅游开发与文化真实性的矛盾,旅游开发与文化传承的消失的矛盾等。孙九霞等人研究傣族“泼水节”认为对原生文化从神圣到世俗的再造,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折中方式,是现代与传统碰撞后精神文化的不断调试和发展。

乡村文旅融合模式与路径研究。目前学界对文旅融合模式的分类主要是通过对文化利用的方式。瞿华和罗静认为乡村旅游文旅融合模式可以分为农家乐模式、生态观光模式、传统村落旅游模式和文化创意模式 。毛寒和陈幸瑜认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可以分为政府推动型模式、文化依托型模式、产业依托型模式和科技发展型模式 。这些模式都是在乡村旅游粗放型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再次挖掘当地的饮食文化、农耕文化、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以及在原有文化基础上进行的创造,实现新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乡村文旅融合的路径还是根据乡村的文化资源、现有的新技术以及具有类似功能的业态间的融合,实现乡村文旅融合的资源、技术以及功能等方面的融合。

目前,对乡村文旅融合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许多民族旅游村寨的旅游发展可能出现了停滞状态,基于此对民族旅游村寨的文旅融合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如何让民族旅游村寨通过文旅融合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在旅游低迷时期,对许多民族旅游村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 郎德上寨文旅融合发展现状

郎德位于贵州省雷山县,距离县城15公里,距今已有670多年的历史,这里住着100多户苗族居民。郎德上寨1997年被国家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国家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传统村容村貌保存比较完整的苗族村寨。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凯里站在这里举行了起跑仪式,促进了郎德上寨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郎德的知名度。

(一)“农家乐+传统村落”发展模式

发展旅游需要商业的支持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但是郎德上寨的商业化在民族旅游村寨中是相对比较小的。这里基本每家都提供住宿,但住房的设施参差不齐,比较大的餐饮是由旅游公司开的,其他都是居民自己经营的,形成了典型的农家乐发展模式。但是郎德苗寨拥有异域性的民族风俗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奥运火炬跑道、杨大六故居是当地的有形旅游资源;苗族文化是无形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语言文化、婚恋文化、图腾文化、酒礼酒俗、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日文化、农耕文化等。这些有形和无形的旅游资源都为郎德苗寨这个传统村落发展奠定了基础。综合来看,郎德上寨当前的发展模式为“农家乐+传统村落”模式。

(二)利用文化资源,增强旅游吸引力

郎德上寨和大多数民族旅游村寨一样,以前的居民都过着简单的农耕生活,民族歌舞表演是在特定的节日或嫁娶等重大活动时,大家需要盛装出席的表演。开发旅游后,郎德上寨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文化资源优势,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看。每天上午十点半就有村民穿上盛装去寨门迎接前来参观的游客,进入苗寨的游客都能受到最高接待礼仪十二道拦门酒。这个迎宾仪式不仅能让游客体验到一种喜庆感,同时还能让游客体验到苗族的文化,提升心理愉悦度。这里每天都有两场固定时间的苗族歌舞的表演,表演者基本都是本地居民,可以看见其中淳朴的文化,让旅游者身临其境,真正感受到“像当地人一样生活”。郎德上寨的建筑遗产保存得比较完整,苗族古香古色的吊脚楼,错落有致地屹立在整个村寨。当地人没有丢掉农耕,还有炊烟袅袅的气息,居民闲暇时间还是坐在吊脚楼下刺绣,一幅世外桃源的田园生活画面让游客流连忘返。

(三)提质升级,打造研学旅游基地

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让研学旅游从富裕人家孩子的选修课到所有孩子的必修课,让“行走的课堂”成为旅游发展的一大契机。2020年郎德上寨拟创建一个青少年研学旅游基地,该基地覆盖了郎德上寨和郎德下寨,一共投资了550万元。该基地的教学中心设有多功能教室、教学课堂、苗文化书吧等,以教学基地为中心,附近有郎德上寨露天博物馆、篮球场、非遗博物馆(包含造纸、蜡染、刺绣、芦笙制作等)、农耕文化实践基地等。自2021年开放以来,接待了游客8000余人,推动了郎德苗族的旅游提质升级。

三 郎德上寨文旅融合的现实困境

通过调研发现,郎德上寨根据自身的文化优势不断拓展旅游的发展面,在实现全村脱贫和乡村振兴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文化元素和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还有很大的欠缺,存在一些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旅游产品创意不足,旅游商品同质化严重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大部分都是由政府注资开发,重经济轻文化,忽视了对文化的挖掘。我们目前看到的民族村寨的歌舞表演只是演绎化的表演,这部分文化基本只流于表面。其实苗族歌舞的表演在不同节日和不同的场景中所呈现出来的感觉是不同的,但是游客所看到的就是任何苗寨都能看到的场景。其次,我们在苗寨看到的旅游商品存在严重的同质化、浅层次和低水平等现象。例如在贵州的很多黔东南地区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去旅游,可以看到一些同质的粗糙的银饰品、附加值较低的刺绣产品,鲜少见到非常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旅游商品的文化创意不足。

(二)乡村文旅融合的内生动力不足

观看苗族歌舞表演时,唱苗族古歌和吹芦笙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年轻人非常少,仅有的年轻人技艺也不娴熟,出现苗族文化无人传承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落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碰撞后,年轻人对自身文化会有一种怀疑,产生对自身文化的抵触,甚至出现完全摒弃自己的文化等文化不自信的现象,导致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此外,由于村寨的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不发达,许多有能力的年轻人都去城市发展,出现发展后劲不足的现象。就如乡村振兴提到的人才振兴,乡村文旅融合更需要人才,现有的乡村人才大多是传统乡村老一辈艺人,他们在村寨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可以有效地协调文旅融合中出现的矛盾,帮助乡村治理。但是,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乡村同时也需要具有知识、网络技术以及社会资本的新的乡村人才的加入,为乡村的文创注入新的“血液”。

(三)没有建立产业之间的价值链

来到郎德上寨,通过十二道拦门酒和民族歌舞表演可以感受到热情的民风民俗,通过古老建筑和溪水边的田野可以感受到苗寨的田园风光。但是这些相对来说是以单个的景象呈现在旅游者的面前,在旅游者心中没有形成完整的图景,没有让旅游者的心灵有所震撼,这其实就是产业间没有形成价值链造成的。首先,这里的手工艺制品非常精致,但是没有形成一个产业,不具任何规模性,创意也不够,使得旅游者感受不到其中的价值;其次,这里的环境适合将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发展体验式农业。这些产业之间的价值链需要通过旅游业连接起来,形成产业之间的融合,以增加产业的附加值。

四 郎德上寨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以露天博物馆的保护为契机,推动民族文化的“活化”与传承

郎德上寨作为苗寨的露天博物馆受到政府文化部门的保护,苗族古建筑的维护与修护需要懂得苗族文化的工匠来做。以该项目为契机,发展苗族文化的继承人,将苗族的古建筑内涵变成一个个故事,以此来给游客讲述苗族的故事。将每一个建筑物的故事制作成讲解音频,让游客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听到讲解,加深游客对苗族文化历史的了解。苗族的一些不能居住的古建筑可以进行修缮利用起来,将此作为苗族艺术品的展览地,也可以吸引艺术家来此做艺术展览,提升文化产品的品位。此外,可以借助苗族的节日增强苗族年轻人对自身文化的了解,提升文化自信,将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创意开发,使其产生新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苗族文化的“活化”和传承。

(二)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内涵,设计文化创意产品

汲取全国文创产品的创意经验,通过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开发出具有民族特性的文创产品。大力发展苗族服饰和手工艺品,通过对苗族服饰的元素进行改进,设计出一些适合现代的文创产品。手工艺品更是要做得精致,带有民族元素文化的创意,设计精致但是质量也要到位,作出一些真正能够吸引游客的文创产品。政府可以鼓励创建文创工作室或民间作坊,同时积极使用互联网平台,打开旅游手工艺品的销路。

(三)营造包容性创意环境,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有资源、有政策支持,但是缺少有创意的人才,而人才是乡村文旅融合最重要的内生动力,因此,构建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友好的创意环境十分重要。旅游的发展最忌讳的是千篇一律,看一个地方等于看了十个地方,这样无差异化的旅游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很多学者提到的乡村旅游发展要实现“一村一品”,如何实现呢?需要人来实现,这些人有不同的专业和知识背景,会带来不同的创意,这些创意的碰撞会带来无数的火花。

(四)提升跨界融合,实现多业态融合发展

应该充分发挥文旅融合的集成功能,推动“旅游+”或“+旅游”的不同形式的融合发展,深化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让这里的传统文化、田园景观和农业景观联动发展,延长文旅产业的产业链,为消费者创造新的消费点,推动消费升级,增加游客旅游停留的时间;同时增加村民的本地就业机会,提高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将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以及工业都串联起来,最终实现乡村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美好画面。

五 结语

本文通过对民族旅游村寨文旅融合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民族旅游村寨文旅融合的困境,提出促进民族旅游村寨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促进民族旅游村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民族村寨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民族村寨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猜你喜欢

村寨苗族文旅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无蚊村寨丁屋岭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文旅照明的兴起
村寨——海坪彝寨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