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记者的创新举措

2022-03-22□宋

记者摇篮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广播受众

□宋 毅

在现代数字计算技术、先进互联网技术的全力推动下,媒体发展步入了融媒体阶段。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三大主流传媒的媒介边界正逐渐变得模糊,它们不仅不断纵向优化自身结构以提升竞争力,还不断横向融合以拓展影响力。这种态势影响了新闻媒体行业的整体布局,也对新闻采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新闻媒体相对于其他媒体来说,在组织规模、市场份额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但在融媒体发展的大潮下,通过打破媒介边界和资源重组的方式有可能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和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融媒体时代的广播新闻记者,要跳出传统媒介边界框架束缚,以全媒体的视野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掌握媒体数字化新技术,找到新的发展机会,探索创新思路,并通过不断的实践保持可持续性发展。

一、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记者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媒体从内容采集、编辑到生成终端产品的全程数字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流程和人员配置关系。这种改变在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模糊了不同的媒介、岗位的边界。新闻采编是新闻工作的基础环节,新闻工作者的采编水平对新闻产品的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不仅直接决定了新闻内容的丰富性和真实性,还决定着新闻产品导向的正确性。广播新闻记者应明确自己在广播新闻生产流程中的工作职责,主动去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各种变化与要求,并从中找到突破口和发展机遇。

1.融媒体以资源共享和信息载体多样化为主要特征

融媒体的共享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其不仅限于资源的共享,还是文化的共享。融媒体在运作过程中,必须打破不同媒体之间的渠道连通壁垒,对各种媒体资源进行整合。影像与声音兼具的电视、只具备声音形式的广播、图文并茂的报刊,虽然这三种传播渠道都能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但从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方面来看,单一的传播方式并不能使人们全方位获得新闻信息。融媒体以资源共享和信息载体多样化为主要特征,将传统媒体分散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接收终端,正在大规模地代替传统的报刊、电视机和收音机,成为新闻传播的新渠道甚至主渠道,进一步拓展了媒体的展现形式。如今人们对智能手机这一新闻传播渠道的依赖性逐渐提高,对电视、广播、报刊的总体需求不断下降。以海城市融媒体中心为例,针对媒介环境与受众需求的变化,开发了“最海城”“海城正发布”“澄好办”等互联网新媒体,弥补了广播、电视、报纸的不足,更好地满足了受众的“指尖一动、一览天下”的需求。

2.融媒体为创新广播新闻内容、丰富信息资源提供机遇

广播新闻从有限时空的无线电广播形式,发展到基于全球互联网传播的无时空限制的数字广播形式,彻底挣脱了时空枷锁。今天的智能数字终端拥有双向收发功能。人们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还可以是信息的再传播者。这种便利性提高了信息产生与传播的效率,但也容易产生大量的垃圾信息,造成负面影响。广播新闻记者如何利用好新媒介为自身服务呢?

第一,从创新广播新闻内容入手,在保证优质新闻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广播形态样式的创新。要坚持服务本地的原则,确保新闻内容的特色性和本土性。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例如目标受众群体的年龄、文化程度等,发挥融媒体的传播功能,提供受众喜闻乐见的内容。

海城市融媒体中心成立后,将原有的两套广播整合为海城综合广播,品质升级。节目全新改版,全天共设10档直播节目,受众积极地通过热线和微信平台互动参与,努力打造有速度、有温度、有深度、有锐度、有广度的广播节目。

比如,策划推出“开学第一天”特别直播报道;推出《学雷锋》《空中门诊》《战疫情爱会赢》《微光聚“海”“城”心守护》《交警在线》《童声闪闪》《线上大集》等节目和活动,彰显了广播的服务功能,让广播成为了人民美好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二,丰富信息资源。如今,人们只要指尖一动,就可以在各式各样的新闻平台以及社交软件中,选择自己认为具有传播价值的新闻进行编辑加工和转发。但是,普通民众一般并不具备专业的传播知识与能力,难以保证转发或重编的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因此,专业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正确导向,对网络中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认真梳理与整合,选择真实、完整且具有价值的新闻资源作为新闻素材,从而保障新闻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从信息源头上清除垃圾信息。

二、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记者的转型

在融媒体时代,由于媒介边界的模糊,各类传媒记者都在往一个共同的目标——全媒体记者转型。所谓全媒体记者,实际上就是一个全能的记者,配有先进的数字化内容生产工具并能熟练运用;能够全面掌握文字、图片、视频等新闻素材的采集、整合、发布和推广等技能。要转型成为一名真正的全媒体记者,难度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地方新闻媒体记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立足现实,将现有新闻资源融合好、利用好。

1.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

新闻媒体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是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是新闻正确导向的重要保证。所以,融媒体时代的广播新闻记者在进行采写工作的过程中,应积极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如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比较、辨别真伪,对新闻素材进行多渠道交叉的核实,有效保证新闻产品的真实性与准确性。采访过程当中,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情况,记者只有亲自到达新闻事件的现场,亲眼观察,才能对新闻事件有更细致、更全面的了解,以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海城“澄好办”APP共发布稿件3万余篇,先后开通专栏专题20余个。转型后的融媒体记者在“海城正发布”“最海城”等公众号、视频号以及抖音、快手等平台发稿量达4万余条。仅“海城正发布”微信公众号全年发布稿件就达2200余篇。特别是在疫情关键时期,采编人员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意识,24小时驻岗,充分发挥“澄好办”手机终端的快速传播优势,顺利完成了各项宣传报道任务。《海城人静下来,你的理解是对防疫工作最大的支持!》等50余篇稿件,以高度的责任感聚焦当地新闻热点,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对接群众的期待,实现了互动传播的良好效果。

2.增强大局意识,培养大局观

随着新闻传播途径的多样化,新闻信息资源的数量在网络空间呈爆炸式增长,但一些网络新闻质量不高,趋于同质化和平庸化。广播新闻工作者要认识到论坛网站、企业公众号、行业信息平台等网络媒体内容的价值,善于大海捞针、筛选整合。这对于广播新闻工作者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需要借助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对各领域的认知去进行筛选和审核,判断网络信息的真伪,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

海量的网络新闻信息如同一把双刃剑,融媒体时代的广播新闻记者只有增强大局意识,增强大局观,才有可能真正用好它。其不仅要对社会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分析,还要充分发挥记者的社会责任感,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传播正能量,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海城市融媒体中心基于以上认识,在“澄好办”APP等8个新媒体平台上设立了“疫情防控,海城在行动”“抗疫最美身影”等5个专题栏目;《舆情热线》栏目组沟通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解答受众通过“澄好办”APP等反映的问题,引导市民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为全市抗疫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记者的创新举措

1.要创新思维,提高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创新主要表现在主题、形式、风格等方面,创新的新闻报道具有新颖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报道的新视角、新观点、新理念、新表现手法等,都会令人耳目一新。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记者在确保新闻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的基础上,还需要努力创新新闻的内容和形式。

广播新闻记者采写能力对新闻节目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素养和技能水平,以适应工作要求。这里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在选择网上信息素材时不能仅仅是对信息进行复制粘贴,还需要进行筛选整合,不断丰富新闻信息内容。第二,必须保证新闻信息的完整性与实时性,能够反映新闻事件的实时发展状况。

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记者若想更好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需要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新闻信息是包罗万象的,包含各个行业领域的信息。广播新闻记者只有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量,才能够更好地对专业信息进行精准的描述。处理新闻素材时,需要准确把握新闻信息中的核心内容,写作稿件时也必须围绕核心内容进行详细、客观的叙述。

2.积极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

随着媒体形式的不断发展,传统广播媒介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与完善,这种优化与完善不仅体现在提升传播速度方面,还体现在扩大信息承载量与增强交互性等方面。广播新闻记者在工作中,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扩大传播影响力。

为此,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学习采集信息的新手段与剪辑短视频的新方式。比如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中国铁路:即日起,乘火车不再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新十条”落地!多地调整措施最新汇总》等。

3.增强广播媒体的互动性

融媒体时代,必须增强广播的互动性,便于受众实时参与。过去主要通过电话和书信来进行互动,但随着短信、QQ、微博、微信及抖音等多种互动方式的引入,受众可以一边收听广播一边发表自己的意见,实现了实时播出与实时反馈的双向同步。

比如,在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海城市融媒体中心邀请医学专家做客广播栏目《舆情热线》直播间,与受众互动,答疑解惑,获得好评。

4.重视连线报道和户外直播

只要广播新闻记者在事发现场,便可实现实时动态直播,这就是连线报道的优势。这种报道方式是通过电话采访进行的,主持人、记者、嘉宾、新闻当事人连线,跨越时空距离,快速实现新闻场景的转换。广播媒体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新闻连线报道的常态化。

例如,海城综合广播《新春走基层 温暖迎新春》节目就是通过记者电话连线报道,把春节前当地年货市场的现场情况反映给听众。再如,海城市首届大型人才招聘会也是记者全程参与,采用户外直播方式,实时播报现场动态。

连线报道和户外直播可以增强广播新闻的现场感。现场感是指受众在看和听的过程中对某一新闻事件的主观感受。新闻报道的接近性也不仅指地域上的接近性,更有心理上的接近性。广播媒体的连线报道和户外直播报道能让听众在听的过程中,在现场音响和人物对话中,对事件的发生和过程进行想像,从而对事件有一个初步判断,对这一事件产生强烈好奇,继而引发听众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强烈的现场感会对受众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5.加强本地新闻报道

有的地方广播电台不太注重本地新闻报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为了追求热度,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把国内娱乐、体育新闻作为报道重点。

第二,团队力量有限,缺少与当地其他媒体的联动,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进行现场采访,因此无法对本地新闻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挖掘。

第三,本地新闻报道以严肃题材的时政宣传为主,缺乏贴近性和新颖性。

融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记者必须加强本地新闻报道,要充分了解基层受众对本地新闻的需求,要深入一线、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还可以加强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借助新媒体平台推广本地新闻,同时满足传统媒体受众与新媒体受众的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媒体形式的不断发展为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记者的采写工作提供了新机遇,不仅拓展了新闻传播的渠道,还有效地提高了采写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为此,广播新闻记者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拥抱新媒体,加强与互联网媒体的合作,开拓新的媒体领域,做好信息资源的整合,扩大传播覆盖面,增强社会责任心,大力推动媒体融合建设。■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广播受众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