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主旋律作品的突破与发展

2022-03-22王瑞欣

记者摇篮 2022年12期

□王瑞欣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主旋律作品逐渐体现出影视文化作品在构建主流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的作用。2021年4月,清华大学尹鸿教授发布的《中国电视/网络剧产业报告2021》提出了“新主流”的概念,其特征为“主流价值+主流市场”,提出“新主流”作品既要迎合市场需求又要符合主流价值观。如何探索红色电影新的打开方式,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主旋律作品的突破与发展,在新时代寻找一条适合主旋律作品发展的路径,是值得主旋律作品的创作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过去主旋律作品市场状况

1987年3月,在全国电影工作会议上,时任电影局局长滕进贤提出: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主旋律”概念。这一阶段同时提出的另一个口号是“三性统一”——即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的统一。1988年1月,广电部、财政部决定设立摄制重大题材故事片的资助基金,四年里资助了《开国大典》《百色起义》等六部影片,总金额为1005万元。198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40周年的献礼片在全国公映。此后,《大决战》《焦裕禄》《巍巍昆仑》等一大批主旋律作品公映,中国电影市场成了主旋律的天下。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主旋律电影大多强调影片的宣传教育作用,不够重视电影的艺术性和娱乐性,观众很难对主旋律题材电影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有人一听说主旋律电影就认为是说教式的。这是没有感受到主旋律电影的实际效益。”《离开雷锋的日子》等一批主旋律影片的编剧王兴东曾这样说。

但实际上也有故事叙述和主旋律价值观有机结合得很好的系列佳作,并且票房上也大获成功。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国产影片票房收入排行榜中主旋律影片占据前10名,其中《鸦片战争》《红河谷》《大转折》《离开雷锋的日子》等影片票房均超过千万。《离开雷锋的日子》上映十多天,就创下185万人次观看的纪录,新影联2006年将“最高观众人次奖”颁给了这部电影。而1999年主旋律电影《横空出世》,荣获第2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收获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最佳录音六项大奖。

二、新媒体环境下主旋律电影市场现状

202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同时上映的3部主旋律献礼电影格外引人关注。中国票房网数据显示,国庆档电影(10.1-10.7)总票房43.87亿元。仅次于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档电影(10.1-10.7)总票房50亿元的数据。2022年春节档电影票房破60亿元,主旋律电影领跑,截至2022年4月25日,《长津湖之水门桥》票房规模达到40.58亿元,遥遥领先于包括《奇迹·笨小孩》《狙击手》在内的其他6部电影。

其中《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悬崖之上》的表现最为抢眼,票房分别为57.75亿元、14.77亿元和11.90亿元。近年的主旋律大片层出不穷,既有《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等全明星阵容、具有票房号召力的主旋律电影,也有“国庆三部曲”《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以及《战狼》《战狼2》这样的系列电影,以微观个体反映宏观家国情怀,抒发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

这些电影的成功,反映的是制作方对时代价值与理念的准确判断和认知。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和副教授梁君健曾联合发表文章指出,主旋律精神本身具有巨大的号召力,这是主旋律文艺作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天然优势;那些能够深深打动观众情感的商业片,其本身也往往都蕴含主旋律精神。

由此可以看出,主旋律电影的价值观越来越贴近人民大众,也逐渐符合新时代价值取向,相关作品内容和形式上不断革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创作出更多被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主旋律作品,是值得影视行业创作者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三、新媒体环境下创作出优秀主旋律作品的策略

1.避免生硬说教,讲好中国故事

主旋律从来不等同于政治课本,年轻人抗拒的从来不是主旋律剧,而是打着主旋律旗号粗制滥造而没有真正核心价值观的作品。作品能否成功,最重要的是看作品本身质量。讲好中国故事才是重中之重。过去,我们有电视剧《小兵张嘎》《士兵突击》《亮剑》《恰同学少年》等优秀主旋律电视剧作品。近年,多部质量上乘、口碑爆棚的主旋律电视剧接连上演,频频“出圈”,《觉醒年代》《山海情》《理想照耀中国》让人惊艳,暑假期间《扫黑风暴》闪亮登场,这些主旋律作品因其精良的制作、生动形象的人物刻画在这个新媒体时代频频“出圈”,获得了较高的口碑和极大的影响力,成为被人们热烈探讨的文化现象。

《山海情》和《觉醒年代》既讲好了中国故事,又以新主流的面貌深入年轻人群体。比如,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和B站平台,《觉醒年代》话题成为热门,“觉醒年代yyds”“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等都成为广为流传的热词热句。导演张永新在剧中成功塑造了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蔡元培等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重现“鲁迅写《狂人日记》”等无数名场面,使这些人物不再是历史书上的人名,更是一个个鲜活立体的形象,每个人好像都“活”了起来,站在观众的面前。

而《山海情》开播不久,“《山海情》的演员像从土里长出来的”话题便登上微博热搜。全剧以西北籍演员为主,用地道方言表演,用平民视角和“人”的故事去讲述时代变迁,用“冷”与“热”的情感交织去展现人民的坚强与奋斗,讲述的是时代变迁,落在荧屏上的则是人间悲欢。从《山海情》到《觉醒年代》,不空喊口号,也让观众理解了其想要表达的主题,在表达宏大主题的同时,也让主流价值观在年轻人身上得到弘扬与传承,为之后的主旋律作品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革新制作手段,树立中国形象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岁月,百年辉煌。围绕这一主题,一批以献礼建党百年为主题的广播电视节目以“情境化+科技感”的视听呈现方式,提供了沉浸式审美体验,让观众突破世界与空间的局限沉浸体验百年之巨变。央视的晚会《伟大征程》采用了“5G即时电影拍摄技术”,《破晓》节目中于和伟和张桐同台表演,陈独秀和李大钊跨越时空再次“同框”;在情景歌舞《强军战歌》、童声合唱与舞蹈《命运与共》等节目场景中,“子弹时间”的运用仿若在历史的时空中定格,以电影特效的方式展现大型情景史诗之美。湖南卫视推出文艺晚会《百年正青春》运用了全息投影、AR+VR等数字技术,在舞台环境构建裸眼3D等水下视觉效果,为观众提供了沉浸式观看体验。

而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游》一经播出便打破“圈层壁垒”,以极富冲击力和吸引力的表达,为观众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和震撼效果。创作团队创作的《唐宫夜宴》《祈》《龙门金刚》以鲜明独特的样貌和强大的传播力构成了弘扬主旋律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特别是在新媒体平台上,水下舞蹈《祈》1′42″的短视频播放量破亿,《人民日报》为此发文《奇观表达让主旋律余音缭绕》。

之后创作团队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而创作的水下舞蹈《红》自带流量,上线后迅速收获巨大关注。“永远跟党走”主题灯光秀一经推出,不仅在线下吸引了大量市民观看,相关视频也在网上获得大量播放和转发,仅“看看新闻”在微信视频号发布的单条视频,就获得了数百万次的转发。每一次点击和转发,都表达了普通人对党的热爱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主旋律节目应以形式新颖独特、面向大众,以表达效果为着眼点,自内而外散发民族自信,遵循互联网传播规律,实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高度统一。

3.从“国家”到“个体”,塑造集体情感

从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到《我和我的父辈》,看似主题变小,但实际上仍然展示的是芸芸众生的情感缩影。电影《我和我的父辈》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讲述了不同历史坐标之中,父辈们为大国小家拼搏努力的故事。通过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夕”“新时代中国”四个不同时代的故事来唤醒人们的集体记忆,诠释普通而伟大的亲情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深切的情感羁绊,帮助观众回忆父辈奋斗的过程。电影并没有着重刻画这些历史事件的场景,而是将其作为每个故事发生的大时代背景,聚焦不同背景下各行各业的芸芸众生。之所以《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父辈》等这些主旋律商业电影在如今影视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除了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同时也体现了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的三性统一,潜移默化中增强中国公民身份荣誉感,充分发挥审美教育的寓教于乐功能,唤起观众内心深处对家国情感的“同频共振”。

4.升级影视产业链,打造主旋律文化精品

近年来主旋律影片越来越贴近市场,展现了强大的市场号召力,证明了中国故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红色经典传达的精神内核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而电影全产业链的升级将会推动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只有不断优化电影生态,才能打磨出更优秀的主旋律作品。2021年可谓主旋律电影的“井喷”年,5月有张艺谋导演的《悬崖之上》,入夏以后,有《1921》《革命者》《中国医生》,而国庆节期间,上映了《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等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优秀主旋律电影。《长津湖》豆瓣评分7.4分,票房57.2亿元,超越《战狼2》登顶中国影视票房榜。随着中国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主旋律电影特效的应用、镜头语言的不断创新,院线电影魅力大增,更多的年轻观众走进电影院。《长津湖》在制作时设立了特拍组,启用了自动控制、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感受。而利用“明星效应”带动“粉丝经济”成为提升主旋律电影票房的有效营销策略,利用全媒体宣传和营销手法,采取年轻化、多元化、多屏互动的方式积极拥抱年轻群体,寻求内容的最大程度破圈,也是当下增强主旋律电影内容影响力、拓展产品销售链的有效途径。在建党一百周年上映的献礼片《1921》中,除黄轩、陈坤、张颂文等一票实力演员挑大梁以外,频繁出现一闪而过的高流量明星。导演黄建新表示,这次他大胆起用了年轻演员,也是想利用年轻演员的影响力,传播爱国爱党的价值理念。

“内容为王”仍是不变的原则,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一部好的作品应该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5.拓宽传播渠道,展现中国主旋律

2019年李子柒视频取得了现象级的跨文化传播效果,推特粉丝总数1.17亿,打破吉尼斯“最多订阅量的Youtube中文频道”纪录,央视曾称“李子柒无心插柳切中主旋律”,以平等姿态潜移默化增进了海外民众对中国的认知,让西方文化真正领略东方文化的神奇和魅力。她以清新淡雅的风格、短视频的形式开辟了一条中国主旋律文化传播的新路径,让古老的传统文化再次变得鲜活起来,并打开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传播的大门。李子柒的视频没有概念宏大的叙事,以小见大,减少语言的使用,以肢体动作为主,巧妙运用了充满中国山水意境的镜头、色彩、声音等视听符号语言,真实地展现了中国乡村田园风光的生活场景。虽然每个视频时长较短,但言简意赅,鲜明且深刻地体现了其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例如她花两年时间从零开始学习活字印刷术,只为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这项古老的文明成果。除了活字印刷,她还做过文房四宝、蜀绣、黄豆酱油、蓝染、绢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新颖的短视频新媒体形式结合,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主旋律不等于题材,一切正能量的作品都是主旋律”。李子柒短视频既符合了主流价值观,又符合市场需求,致力于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成为新时代“新主流”作品的典范,让外国人通过短视频切身地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我们如何传播和弘扬主旋律文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讲好中国主旋律故事,树立中国主旋律形象,塑造集体情感,不仅需要优秀的内容,同时也需要我们大力创新制作手段,优化产业生态,拓宽传播渠道,使传播主体多元化,由“倾听”改为“书写”,由传者本位改为受众本位。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反映时代声音的文艺作品,才是真正的主旋律影视作品。

四、结语

讲好中国主旋律故事,需要文化工作者不断自我革新,继续思考如何进一步挖掘中国主旋律作品蕴含的巨大潜能,找到影视艺术与新时代价值观有效契合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