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人行过街地道景观设计探析
——以珠海市南湾大道人行地道为例

2022-03-22文彦人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工程师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4期
关键词:人行石材设计

文彦人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工程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立体过街设施与日俱增,但无论是城市桥梁、隧道还是人行地道,在建设过程中只关注其结构、功能与经济性,导致立体过街设施在形式上雷同,给人单调、乏味之感。现今的国人越来越在国家战略导向下,人们向往艺术,追求美好,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时也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目前,人们对市政公用设施的景观关注度和参与度也愈来愈高,市政配套更强调工程技术与景观设计理念的融合,使工程落地后不仅仅满足实用性,还能给城市增加审美情趣,甚至凭借高颜值使之成为城市中的地标工程。现阶段,对于人行过街地道的景观研究较少,有必要对人行过街地道的景观设计原则及设计要点进行深入分析。

1 地区介绍

城市的发展以发展城市经济、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本项目的建设将为道路沿线地区居民的生活提供巨大的便利,同时配合区域配套设施的建设形成一个统一、协调、全面的生活共同体,对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城市功能的优化能够使城市居民的生活更为舒适和便捷。本项目所在的一体化地区作为珠海市重要的战略布局节点,是利用口岸通道优势,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加速形成对接港澳、服务澳门多元化产业的对外开放的战略平台。一体化地区规划定位为珠海城市新中心、粤港澳深度合作新引擎、大湾区的城市客厅,项目所属道路为城市主干道,两厢高度集中了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力量,被定位为“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商务服务”“物流研发制造”,建设用地规划主要为商业用地、商务用地、商住混合用地、行政办公用地等,未来慢行交通需求量大,人行地道建设能够满足南湾大道快慢系统分隔的需求,促进区域交通经济快速发展。以南湾大道立体过街设施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景观技法,既满足过街功能,又能形成景观建筑,并对出入口雨棚造型、内部装饰风格及材料等设计内容作出分析。

2 设计原则

2.1 符合城市规划布局的要求

根据总体交通功能合理布局,通道内设置布局应结合当地商业、文化、旅游等综合因素,为远期地下空间发展预留空间;进出口布置、建筑形式应遵循与环境相协调的原则;根据城市道路和无障碍设计的要求,设置无障碍设施;内部装修标准应造价合理。人行地道与管理设施(交通护栏、交通标志、标线等)应同步设置,引导行人交通行为,发挥行人过街设施的功能。

2.2 选择符合周边风貌的材料

材料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装饰材料应具有不怕潮、耐各种腐蚀的特性;材料具有足够的耐火性,并在高温下不分解出大量有毒气体;材料要平整,不易沾染灰尘,容易清洁,耐洗刷;材料应具有良好而耐久的装饰性,要求不生锈、不褪色、不发霉,对光的漫反射系数ρ ≥70%;结构与材料均满足珠海市建设工程防御台风灾害的要求。

3 工程概况

本项目起于广东省珠海市南湾大道与通航二路西侧端点,终于红东互通东辅道,呈东西走向,全长4.919 km,沿线考虑两侧商业用地开发联系,结合既有施工图平面过街节点进行综合考虑,全线共实施8处人行过街地道。人行过街地道位置由东往西顺序分别为:宝汇路交叉口东侧、天科路交叉口西侧、保吉路交叉口东侧、富林东路交叉口东侧、宝琴路交叉口东侧、宝成路交叉口西侧、保西路交叉口东侧、秋锦路交叉口东侧。南湾大道立体过街设施布置参考《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中的标准,按照300 ~400 m 的间距布设。8 处地道主通道净宽6 m、净高3 m,南北侧出入口均由无障碍坡道和人行梯道组成。

4 地道出入口雨棚设计

在地道设计中运用城市景观设计理念,打破传统做法上市政设施呆板、单调的外观,在地道出入口立面的造型上,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1],地道出入口采用半露式,构筑珠海横琴特色文化新区,并将出入口顶棚与周边风貌连贯为一体。雨阳棚造型均采用具有一定抗风能力的轻钢结构。整体造型上扬,表现海鸥展翅挥舞时翼下轻盈、翅膀雄健有力的动感,富有城市气息,从细节呈现城市新中心的门户形象(见图1)。整体造型通过景观设计减少人行地道出入口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在现代建筑群寻找突破,糅合传统元素,多向发力,坚定文化自信。

图1 地道出入口雨棚

材料主要为“钢结构+ 玻璃+ 热熔玻璃”。雨棚立面和顶部均采用8 mm 钢化夹胶玻璃,安全夹胶玻璃性能稳定,应用广泛,顶部两侧玻璃翼板再融入丝印技术,淡色系纹样可产生清凉的视觉效果。热熔玻璃作为新面孔出现在室内设计中,由于其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因此受到设计师的广泛青睐,将热熔玻璃用作入口材料能产生奇妙的空间观感变化,结合格栅应用在入口,硬朗简约中不失含蓄的细节,又可保障立面视线的通透性。雨棚天花使用冲孔铝板,色彩以浅蓝或蓝绿色为主,不仅可以丰富装饰层次,还可以有效地缓解阳光直射[2]。总体风格定位为简中式,结合现代简约风格和传统中式风格,提取各自特点进行互补,减少中式风格的沉闷与庄严,弱化现代简约风格的随性与飘逸,让空间稳中有动,简中有繁。

地道基座为300 mm,规范要求地道出入口高出地面不低于150 mm,结合广东地区出入口经验,建议不低于200 ~300 mm。采用火烧面蒙古黑压顶,基座高度为550 mm,立面采用石材斜砌形成错叠效果,石材之间内嵌LED 灯管,在立面上形成精美的夜景效果。台阶两侧端石学习传统建筑工艺做法,做卷边处理,体现中国古典元素的意趣。地道口与市政道路连接处采用100 mm×100 mm 深灰色马蹄石收边,体现精细化设计。

5 内部装饰设计

5.1 主通道装饰设计

为达到地道室内装饰设计明亮、舒适的效果,顶面及墙面建议采用浅色系的装饰,地面可以使用灰色系铺装。主通道地面铺装采用1 000 mm×1 000 mm×30 mm 的抛光面芝麻灰花岗岩,现有地铁站多采用镜面面层,由于其遇水易滑,可通过抛光达到良好的装饰效果,同时保证通行安全。关于墙面装饰,目前地铁站、人行地道发展至今多采用石材、阳极氧化铝板、人造板材、瓷板或搪瓷钢板[3],也有新兴材料,如复合微晶石。

本项目主通道内壁装饰板采用质地均匀、耐久性高、1.5 mm的吸音搪瓷钢板,颜色为“象牙白”[4]。搪瓷钢板一般应用在隧道、地铁车站、医院(无菌手术室墙面)、人行地下通道墙板中,兼备了金属的强度、瓷釉华丽的外表以及耐化学侵蚀的性能,搪瓷钢板比起以往使用率高的瓷砖而言,更显前卫与高端,与传统石材贴面相比[5],不会产生反碱现象。而相较于同样应用广泛的石材干挂,搪瓷钢板质量轻,安装和拆卸方便。下方踢脚线采用100 mm×30 mm的镜面芝麻灰花岗岩,踢脚线与墙体相接位置做倒角处理,以传递细节之美。

目前,市政工程都应致力于改善公共无障碍设施,体现“全龄”“全民”的理念,把有温度的设计践行到项目中,主通道内均应设置金属盲道,梯道和坡道转折平台均设金属盲道钉。考虑到轮椅使用者和儿童等特殊群体,坡道侧应设置双杆,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沿墙面设地埋灯,顶部采用嵌入式LED 灯箱和灯带。出入口通道在拐角处安装镂空扣板标识,内嵌灯箱。

5.2 梯道、坡道饰设计

地道梯道出入口、坡道铺装出入口均采用30 mm 的天然石材,硬度高,耐磨性好。施工时还应检验有无缺棱、缺角、裂纹、色斑、色线、坑窝等外观缺陷;检测石材的弯曲强度和吸水率,通常弯曲强度不应小于8 MPa;根据珠海市的气候条件,由于经常遇到暴雨、海水倒灌的灾害,出入口易受到渗水影响,因此,所有石材六边均需涂刷石材渗透养护剂进行防水防护,防护材料也应采用有机硅类防护材料。石材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GB/T 18601—2009)规定标准。石材中所含的放射性核素限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2010)中的B 类装修材料的规定。

坡道与梯道平台采用芝麻灰花岗岩,尺寸为500 mm×500 mm×30 mm,为满足防滑要求采用荔枝面。梯道石材均做毛面处理,梯道踏面采用深浅两色拼接以起到视觉警示作。盲道砖统一采用500 mm×500 mm×30 mm的中国黑花岗岩通体砖。

5.3 顶部防火涂料设计

根据规范地道属于三类防火,火涂料的耐火极限时间应大于防火保护各个部位的时间。涂料不宜采用苯类溶剂、石棉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涂料可以选择喷涂、摸涂、辊涂和刷涂等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施工,并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干燥固化。涂层实干后不应有刺激性气味。

5.4 扶手

在梯道、坡道两侧均设有扶手,根据广东省深圳市工程建筑标准《人行地下通道设计标准》(SJG 68—2019),梯道宽度大于6 m时,应增设中间扶手。本项目梯道宽度为4.9 m,因此,可以不在中间加设扶手。扶手均在首末端刻有盲文提醒,栏杆采用质感良好的拉丝不锈钢,坡道首层扶手安装防护玻璃,采用安全夹胶玻璃。

6 一体化设计

道路沿线还包括20 座巴士站,为推进一体化设计,也为避免出现设计风格割裂的情形,将巴士站设计纳入考虑,力求整条道路元素与造型的和谐统一。巴士站宽2 m,长16 m,高3 m,主体同样采用“轻钢+ 玻璃+ 热熔玻璃”,立面采用几何切割,将提取的元素抽象、解构为利落干净的线条,并在一侧左半包处理,可在强降雨天气供市民避雨。外在形态和内在功能同时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和精神世界的需求,兼具城市形象窗口和便民设施的功能。

7 结语

人行地道需要多学科作业,包括结构、景观、建筑等,需要从整体角度考虑学科之间的作用。当前对地道工程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探索还不充分,因此,需要一线设计者结合项目实践进行创造和梳理,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材料和新理论。

通过本项目全过程设计得出几点体会:一是地道景观设计不能脱离街区环境,应该平衡功能与美学之间的关系。二是不能仅限于人行地道,在市政工程中,要形成景观专业主导模型,把精细化设计做到极致,过去是功能+形态模式,而现阶段应紧跟国家“十四五”规划,关注建筑材料环保及碳排放量。三是设计工作的精细化程度,包括对材料收口收边、通道内排水沟盖板、线脚、景观照明、其他设施的一体化设计等。四是无障碍设计覆盖度与精细化,尤其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应将“全龄友好”“适老化”理念全程融入设计。行人交通是城市交通的主体,是改善城市整体交通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因此,对城市人行过街地道景观进行的设计,应给予行人更多的关怀和安全感,以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猜你喜欢

人行石材设计
一人行
石材表面的线类缺陷检测
外墙干挂石材幕墙安全检测鉴定
人行桥竖向人致振动响应参数及其敏感性分析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踏莎行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石材展会“新格局”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