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幼儿园幼儿良好品质与习惯培养研究——评《农村幼儿园田园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2022-03-22管桂萍

中国农业气象 2022年3期
关键词:养正田园个体

农村幼儿园幼儿良好品质与习惯培养研究——评《农村幼儿园田园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农村幼儿园田园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赵敏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521023

古人向来重视幼儿教育,认为幼儿阶段是教育启蒙的最佳阶段,故而称之为“童蒙”。在一般的认知中,古代童蒙教育似乎仅仅围绕四书五经进行学习,显然这是一种狭隘的观点。在儒家学派教育观念的影响之下,古代童蒙教育的内容呈现一种“养正”的状态,因而童蒙时期教育的目标是实现“童蒙养正”。关于“童蒙养正”的内容,朱熹在《童蒙须知》中有明确的解释,在朱熹看来,童蒙之学,衣服冠履为第一,言语步趋为第二,洒扫涓洁为第三,读书写字为第四,杂细事宜为第五。仅以数十字,将童蒙教育的内容详细指出。按照朱熹的观点,幼儿教育的内容并非只是读书写字,还有穿衣吃饭、言谈举止、劳动打扫、处理大小事宜等。与传统幼儿教育相比,现代幼儿教育的内容虽有所改变,然而朱熹“童蒙须知”却依然是现代幼儿良好品质与习惯培养的重要原则,将其纳入现代幼儿教学内容中,可推动幼儿品质与习惯的培养。

幼儿教育是个体教育的起点,也是个体思想品德教育的起点,良好的幼儿品质与习惯培养在一定程度能够决定个体一生的教育质量。较之城市幼儿教育,农村幼儿教育关于品质与习惯的培养观念较为缺乏,比较注重幼儿基本的读书写字能力,在品质与习惯培养中稍有不足。农村幼儿品质与习惯的培养有赖教学课程的优化,农村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幼儿良好品质与习惯培养课程优化的重要因素,在幼儿教学中十分重要,如何利用农村天然的环境优势,将其纳入农村幼儿品质与思维培养内容中,这是农村幼儿教育需深思的问题。《农村幼儿园田园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围绕农村怡人的田园环境优势,详细论述了如何利用田园环境优势促进农村幼儿教育的改革。全书结构由浅入深,以新时代农村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改革道路为理论基础,提出建立幼儿田园课程的相关决策,总结田园课程的具体原则和内容。田园课程的设立是农村幼儿教育改革的重要决策,同时也是推动农村幼儿教育品质与习惯教育的重要条件,通过参考“田园式”课程的构建模型,农村幼儿品质与习惯培养可以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更深层次的教育变革。

农村幼儿教育品质与习惯培养当然不能仅仅靠课程的优化,从根本上来说,最有效的决策是教育观念与教学内容的优化。幼儿品质教育趋向个体品德思想的启蒙,从朱熹“童蒙须知”五条来看,可表现为言语步趋、读书写文字;习惯培养则偏向于个体实践能力的培养,可表现为衣服冠履、洒扫涓洁、杂细事宜。在幼儿品质教育中,学习、知礼为第一要义,言行举止为第二要义,读书要做到“口到、眼到、心到”,写字不问工拙,但是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幼儿言语教育须知礼,面对长辈谈吐缓慢详细,低声轻述,不可高声喧闹,举止沉稳端正,不可疾走跳跃。在习惯培养中,幼儿时期,习惯的培养是童蒙的基础内容,须具备自主整理能力,学会穿衣整洁的能力,培养清洁卫生的习惯,处理大小事务的实践能力。农村幼儿良好品质与习惯培养的课程内容应将此“五条”纳入教学内容,以知书达礼、爱护卫生为品质习惯教育目标。

孔子崇尚因材施教,认为教育个体具有个性,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从教育环境的差异性出发,兼顾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农村幼儿教育也不例外,农村幼儿是特殊的个体,每个幼儿心理个性存在差异,品质与习惯也各不相同,针对这种差异性,品质与习惯培养需遵循因材施教的方法。幼儿品质与习惯的培养是一种渐进的学习过程,与环境存在一定的联系,农村幼儿充满“野趣”,大多数幼儿性格直率,但过于顽皮导致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根据农村自然环境的优势,开设独特的乡村幼儿课程,能够刺激幼儿学习的乐趣,提高品质与习惯教育质量。

据“童蒙养正”中“养正”的解释,养正即培养各种优秀的美德,这种幼儿教育观念在农村幼儿品质与习惯培养中也十分重要。从教育课程内容来说,幼儿时期品质与习惯培养要秉持“五育”教育观念,在幼儿阶段,初步形成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德智体美劳”教育观念之下,幼儿“五育”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根据幼儿年龄阶段和生活环境制定相应的教学规划,如美术教育中,农村幼儿教学可设立田园写生活动,在农村幼儿熟悉的自然环境中培养美术素质,既能激发幼儿美术的乐趣,培养幼儿基础美育品质,又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当然,农村幼儿良好品质与习惯培养一味依赖学校教育的话,培养效果不会具备持久性,因为幼儿品质与习惯最常见于日常生活中,幼儿在学校学到的品质与习惯能否达到一个自觉目标,取决于家庭教育的辅助,唯有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农村幼儿品质与习惯培养的基础阶段才能牢固。

幼儿即童蒙,《易经•序卦传》中记载:“蒙者蒙也,物之稚也”,幼儿如万物萌芽之态,是个体成长的幼稚阶段,在自我与世界认知中充满无数的空白,这些认知空白需要学校来进行补充。幼儿阶段是进行品质与习惯培养的关键阶段,良好的个体品质与生活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牢固幼儿阶段基础,往后的教育相对来说会更顺利。农村幼儿的品质与习惯培养虽然存在一定的困境,但是孩子们的内心依然充满纯真,即使顽劣,依然可以通过教育来进行拨正。如果因此放弃幼儿美好品德教化,放弃生活习惯培养,不仅会降低农村幼儿教育质量,还会导致农村幼儿未来的教育理想与思想教化陷入困境。笔者认为,相较于现代教育,传统幼儿教育观念更为全面,农村幼儿教育需要做到的不是完成特定时期的教化任务,而是继承传统童蒙教育,秉持有教无类原则,培养农村幼儿良好品质,养成文明知礼的生活习惯。

(管桂萍,山东省诸城市市直机关幼儿园)

猜你喜欢

养正田园个体
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
沐阳光雨露 养天地正气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田园美景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