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对话”式课堂助力“双减”
2022-03-22民生周刊唐晓彤
□ 《民生周刊》记者 唐晓彤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地教育部门及相关单位对这项工作都非常重视,积极落地落实。
作为全国9个试点城市之一,北京探索出一项卓有成效的成果—“合作对话”式课堂。目前,“合作对话”式课堂已在北京市朝阳区多所中小学校开展。
北京市朝阳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世元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合作对话”式课堂已纳入朝阳区2022年工作计划,在实验校和基地校建设的基础上开展,未来会有计划地在全区推进。
符合学生客观学习规律
在王世元看来,“双减”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课堂,“要做到真正的减负,需要一个抓手,这个抓手解决的是根,解决课堂教学问题就解决了减负的根”。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朝阳区教委探索出解决课堂教育问题的方法—“合作对话”式课堂,一套课堂教学指标体系。
北京市朝阳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世元
“‘合作对话’式课堂,解决的正是课堂教学的问题。”王世元说。
区别于主客之分的师生关系及填鸭式、“一言堂”灌输式的传统教学式课堂,“合作对话”式课堂是以承认教学中的对话关系为前提,以对话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的过程与活动。因此,“合作对话”式课堂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式。
在这样的课堂教育中,师生关系被重新定义。“合作对话”式课堂致力于推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平等、尊重、合作、对话的氛围,让师生间、学生间在合作的基础上形成“合作成长共同体”。
“教育的关键是师生关系,好的师生关系不应该是对抗的,而应该是合作的。‘合作对话’式课堂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和知识观,即教师与学生既不是师徒关系,也不是主客体关系,而是合作成长共同体。”王世元说,“师生在真诚合作的基础上,围绕学生成长,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灵动能力,调动多种资源、借助多种方法,促进学生的成长。”
这种师生平等合作的理念贯穿“合作对话”式课堂的每一操作环节。例如,“合作对话”式课堂为师生双方制定了完备的操作指南。
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论包括“扰启、内省、质疑、实践”,学生的生长方法论包括“独立、追求、养控、审美”,“合作对话”式课堂的基本工具包括“尊重、民主、责任、科学”。
这样的教学方法论真正实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朝阳区实验小学福源分校校长洪德育说:“以前,老师是课堂的主宰;现在,老师更多的是辅导、陪伴和引导,不再霸占课堂的话语权,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实践,在教学全过程发挥扰启、内省、质疑、实践的作用。”
洪德育举例,“合作对话”式课堂所主张的“师生+时空”情景创设,要求调动起学生参与度,主动和老师一起参与、思考情景设计,这就是一种扰启的方式,而学生也呈现出比想象中更精彩的表现,更自主地表达,更积极地探索。
同样深有体会的还有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小红门分校校长杨亚民。“‘合作对话’式课堂是以学习者自我效能感为中心的课堂,教师通过认知冲突、精讲解惑、问题导向、情景练习等教学活动,引发学生产生从一头雾水、恍然大悟、得意扬扬、冥思苦想、豁然开朗到欲罢不能等次第出现的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推动学习的发生、发展与深入。”
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共同合作成长的师生理念也是重要的指导思想。
王世元介绍,以单元或模块备课为基础、深入实践“学科知识教育型”“学科知识与技术教育型”等不同课型的备课范式,“合作对话”式课堂为不同课型提供了7种不同的应对策略,如课堂“合作对话”、综合实践“合作对话”等教学范式设计。
课堂“合作对话”教学范式包含7个阶段,均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
一是建立“合作对话”思想,在学生认同、接纳的基础上,通过“对话”方式完成共同体的任务。二是明确“合作对话”目标,让学生知晓课堂的重点。三是确定“合作对话”主题,根据学生的成长及问题解决情况安排对话内容,且要求体现出主题的深度、高度和广度,以及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四是筹备“合作对话”活动,形成活动方案。五是组织实施“合作对话”,教师要完成总主题告知和分主题提示,也要抓好“基本单元”对话主题的落实。六是建构“合作对话”成果,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方法和能力。七是“合作对话”进行评估,从而不断反思、修订、完善活动。
通过一系列规范化的操作,“合作对话”式课堂在提升学生教学方面取得显著效果。“最初,我们选了3 所普通学校作为实验校,半年后,学生的成绩不仅有了快速提升,也更加开朗自信。”王世元说。
符合教师职业成长
作为朝阳区原创,近3年相关数据显示,“合作对话”式课堂不仅较大幅度减轻了中小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负担,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成为教师们教学工作中的最好抓手。
王世元说,“合作对话”式课堂给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操作系统。以课堂“合作对话”教学范式为例,其由课题、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9 个部分组成。仅教学过程一项就包括教学时间预分配、环节与主题(对话唤醒、次主题预设、知识建构、拓展实践、作业布置)、对话活动、内省与生成、设计意图等环节。
在这样清晰、规范、全面的教学指导下,普通教师也可以拥有高质量的教学方法。作为“合作对话”式课堂课题组专家的特级教师陶秀梅对此颇有感触:“‘合作对话’式课堂在老师备课、上课各个环节,都提供了完备的操作指南和具体要求,如理论指导、实践案例、评价指南等,这帮助老师减去了重复低端的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样的高质量教学不仅得益于好的教学方法,更因为教师在“合作对话”式课堂中获得了成长。
“比如,备课环节,以往老师都是按照教学程序设定主题,现在主题设定虽然有主次之分,但方向其实更加粗犷,细腻的地方则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这个知识,而不是以前那种按照知识去教学。这就要求老师要有更高的思维性,对知识的理解要更全面,能够提炼出最核心的内容。”陶秀梅说。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给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快速成长搭建了通道,缩短了成长周期,也为中老年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提供了新思路。
“我现在一个强烈的感受是,要学的东西特别多。”对于北京化工大学附中化学教师王静而言,理念的改变是中老年教师在“合作对话”式课堂上最大的改变,是真正实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现在备课,不仅要参考其他版本教材的内容,还要查询专业资料学习如何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这让王静再次点燃了教学热情,“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事是特别有意义的”,也帮助她自己在职业发展中实现新突破。
此外,每一种课型都涉及评估与评价。参与评课的教师通过“一看、二听、三思考”,综合评判一堂课的优势与不足,并借助“优点说透、缺点不漏、方法给足”等具体手段,让授课教师知晓改进措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符合新型家校关系
对教育而言,家庭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的重要载体,也是教育提质是否到位的重要体现。对此,“双减”政策明确表示,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一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合作对话”式课堂也得到家长的认可,助力构建新型家校关系。
“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不用在外面补课了,家长自然不焦虑了。”王世元说。
如今,为了更好地延伸、巩固和深化“合作对话”式课堂对个体教育成长的重要作用,朝阳区正进一步研讨作业设计环节,在课堂“合作对话”教学范式的基础上,使备课、上课、作业设计、作业处理4个环节有机衔接。
“不给家长留作业,学生成绩上去了,家长满意,教师负担也降了下来。”王世元说。
符合中国本土的教育理论
在王世元看来,“合作对话”式课堂不仅是一种课堂范式,也是教育教学的内核,更是一种教学理念。“课堂教学问题是最难攻克的,如果把这个解决了,就解决了中国的教育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系统总结了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其中包含“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合作对话”式课堂正是这样的本土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代表之一。
4 年时间里,近400 人参与课题研究,成果辐射11所实验学校,课题组成员进入课堂192次,针对200节靶子课进行深入研讨,累计400余篇单元备课和说课……一系列数字述说着“合作对话”式课堂撬动教育变革的收获,展现着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满意的成果。
目前,“合作对话”式课堂已形成覆盖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学段、多学科的持续性研究教育体系,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用“顶天立地”这个词对“合作对话”式课堂进行概括式评价。“顶天”指有哲学思考、全局观,“立地”是要在课堂上、学生身上进行实践。
2021年9月,王世元撰写的课题研究成果《理想教育文化建构:“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出版。脱胎于大量课例的研究成果第一次得到系统呈现。
王世元说:“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是‘双减’的主战场。如今在课堂上播下‘合作对话’的种子,未来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