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卓越农林人才计划实施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特点

2022-03-22周毅张平段立珍邹长明汪建飞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农林卓越试点

周毅 张平 段立珍 邹长明 汪建飞

摘要 以安徽省2所涉及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承担院校的专业建设为例,在卓越农林人才计划实施背景下,探讨地方高校如何通过学校办学层次、办学类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定位,以及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等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构成要素的运筹,不断强化基于强基固本,提高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专业建设,为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新农科建设新范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方高校;专业建设;卓越农林人才计划;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S-01;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5-025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5.06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haracteristics of Talent Training Based on “Tranining Project for Excellen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al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A Case Study o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for Specialty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Anhui Province

ZHOU Yi, ZHANG Ping,DUAN Li-zhen et al

(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Fengyang, Anhui 233100)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d how local universities to operate school running level and it’s type,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service orientation, and essential ingredients of talents training plan including curriculum setting, it’s system and so on, by taking specialty construction for talents major in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wo universities in Anhui Province. The first batch of “Outstandi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alents Project” for som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pecialty implemented by the two universit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since 2014. Thus, local universities strengthened talent training plan, curriculum system and specialty construction based on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most basis and important quality of the tal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a new paradigm of new agricultural subject construction formation with school-based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Local universities;Specialty construction;Outstandi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alents project;Talents training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示范课;2018年度安徽科技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项目(X2018004);2014年度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教高函〔2014〕7号)。

作者简介 周毅(1972—),女,新疆哈密人,教授,博士,从事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研究方法、环境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计算机专业应用及高级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等课程的教学教研工作。

收稿日期 2021-03-31;修回日期 2021-07-09

《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高等农林教育正式迈开了新农科建设的步伐[1]。这也是自改革開放以来,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对农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所发生的深刻变革及其造就的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和新生态进一步提出的改革需求的应对。早在2014年,教育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3个部(局)联合发文公布了首批140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2],旨在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和多样化的中国特色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体系。2018年,3个部(局)又以“加强农科教结合”为关键词,提出了“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涉农专业,建设一批适应农林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涉农新专业,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农林专业,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流农林人才”[3-5]的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实施意见,突出了以新农科建设作为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和深化改革“发力点”和“突破口”的统领地位。笔者以安徽科技学院获批2项国家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为契机,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办学层次、办学类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定位,以传统优势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建设为例,在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等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构成要素的运筹方面,与同时获批该专业“拔尖创新型”试点项目的同省院校相比较,为地方高校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新农科建设新范式提供参考。

1 涉及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概况

统计立项的各类型项目所涉及的专业(图1),在“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和“实用技能型”3个类型的试点项目中,尽管前2类项目涉及的涉农专业数均为31个,但二者同时涉及的涉农专业数只有21个,其中还包括“实用技能型”类试点项目也涉及的12个专业。因此,这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当时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对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各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的导向。

复合型和应用型是界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类型的2个维度,即在知识面和专业面维度,高等教育可培养专才、通才和复合型人才;而在职业能力维度,可培养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因此,2个维度共计可形成9种人才培养模式[6]。由图2可知,在全国,共有14所院校承担了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中涉及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改革试点项目;且承担“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改革试点项目的院校各有7所,分布在全国11个省(直辖市)。但仅在安徽和湖北2个省,才同时有分别承担“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改革试点项目的院校。其中,安徽省承担“拔尖创新型”改革试点项目和承担“复合应用型”改革试点项目的学校均为省属地方本科高校,这就为在2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不同省份及同省内相同本科专业相关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办学层次、办学类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定位,以及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等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构成要素的运筹对比提供了可能。

2 人才培养计划依托及其构成要素定位以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为导向,各有聚焦及侧重

在安徽省2所承担涉及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的高校中,承担“拔尖创新型”试点项目的高校在其发布的2019—202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7]中,将办学类型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素质双创型人才;而承担“复合应用型”试点项目的高校则在其官网发布的办学指导思想[8]中,明确将办学类型定位为“教学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和职教师资人才,这恰与2所学校分别承担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相对应,体现了各自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特色(图3)。

3 对标人才培养要求及定位构建和调整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表现和核心内容。进一步比较2所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2010版的专业培养方案(计划)发现,承担“拔尖创新型”试点项目的高校课程类别分为三大类[9],而承担“复合应用型”试点项目的高校则设置了“平台+模块”5个课程类型的课程体系。后续的改革优化,从2017版专业培养方案可以看出,主要体现在2所院校各自对其课程类型的名称、学分及占比的调整(图4)。其中,承担“拔尖创新型”试点项目的高校课程类别由“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领域课”更名为“通识教育平台”“基础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而承担“复合应用型”试点项目的高校则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2个课程平台和“专业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及“个性化拓展”3个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组合形式调整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3个课程平台和“专业方向”及“个性化拓展”2个课程模块的形式。与此同时,2所学校还通过在压缩总学时和课内学时的前提下,增加自主学习时间,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占比也均有所上调,全面深化了课程体系改革。

在课程体系框架及名称相近的课程类别(或类型)中,2所院校的课程容量不尽相同。以其中学分占比相近的通识教育平台为例,在承担“拔尖创新型”试点项目的高校,根据课程属性将该课程平台细分为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2个亚类,共计包含21门课。而在承担“复合应用型”试点项目的高校,该平台则只包含12门课,且未划分为亚类;但根据课程名称判断,基本包含于承担“拔尖创新型”试点项目的高校该平台的21门课程中;其余9门未包含的课程,则主要属于承担“拔尖创新型”试点项目的高校该平台公共选修课亚类,由于在其课程设置中只有“交叉学科概论类”“外语类”和“信息类”等类别名称,并无具体的课程信息,推测是为了使该平台的课程选课具有更大的弹性和柔性。因此,这可能是承担“拔尖创新型”试点项目的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特色之一。从承担“拔尖创新型”试点项目的高校专业培养计划中公共选修课的学分占比自2010版的5.2%增至2017版的7.7%判断,这很可能是该校为人才培养提升拔尖创新素养的改革举措的着力点之一。与之相比,承担“复合应用型”试点项目的高校课程体系的主要特色之一则是“平台+模块”,突出“平台”和“模块”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的灵活机动性和导向作用。即通过充分利用“平台”保证人才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体现“寬口径”和“厚基础”;通过“专业方向”和“个性化拓展”模块实现土壤肥料及农业环境保护2个方向的分流培养,体现个性化教育。

4 专业建设面临新态势与对策

无论哪种类型的高校,其本科人才培养、学科水平及提高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等均通过专业、专业的水平及其建设得以体现,这就包含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的修订、专业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等[10-11]。目前,卓越拔尖计划已实施整10年。从涉及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试点项目承担院校在全国的布局(图2)分析,该项目的实施势必会推动该专业在东北、华北和长江流域3个区域内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也会引领其他具有同等办学水平和类似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高校,甚至激发实力更强的院校,抓住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高等教育推动各个层次高校着力内涵发展、补齐区域短板、形成区域领跑示范效应、紧追创新发展以及坚定变轨超车信心等陆续实施的重大战略性举措等所带来的历史际遇,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一流专业和课程建设“双万计划”等新农科建设的进程中,通过发挥自身的办学定位优势,写好具有各自校本特色的“教育奋进之笔”。

从已经公布的2个批次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名单中可以看出,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和江西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已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而湖南农业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等地方高校的该专业则入选了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然而,安徽省3所开设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院校的该专业均尚未出现在名单中。对标相应的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3所院校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尚需要作一定程度的调整。由此可见,以安徽省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建设为例,要保持省地方高校卓越农林人才计划实施背景下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积累的优势,需要针对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态势,持续推动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的思想创新、理念创新、方法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不断汇聚各方力量,在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驱动下,通过参与快节奏、高频率、大变革的竞争和治理,创建区域发展的理念、标准、方法和模式,创造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校本经验、标准、方案和范式,形成区域的高等教育中心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才能最终为通过区域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实现全面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安吉共识》[EB/OL].(2019-06-28)[2020-12-22].http://edu.people.com.cn/n1/2019/0628/c1006-31202615.html.

[2] 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教育部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4〕7号[A/OL].(2014-09-22)[2020-12-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0/s7949/201409/t20140929_176020.html.

[3] 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教育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5号[A/OL].(2018-09-17)[2020-12-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0/s7949/201810/t20181017_351891.html.

[4] 徐丽明,李洪文,何进,等.基于卓越农林人才2.0计划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优化[J].農业工程,2020,10(12):90-94.

[5] 张红,齐志涛,余晓红.高校海洋生物类涉农专业改造提升的路径探索:以新农科为背景[J].广东化工,2021,48(5):285-286.

[6] 谢健. 地方本科高校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6):3-5.

[7]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2019—202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EB/OL].[2020-12-22].http://xwgk.ahau.edu.cn/info/1034/2697.htm.

[8] 安徽科技学院. 安徽科技学院办学指导思想[EB/OL].[2020-12-22].http://www.ahstu.edu.cn/xb/info/1016/1356.htm.

[9]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2010版培养计划[EB/OL].(2012-12-07)[2020-12-22].http://zhxy.ahau.edu.cn/info/1024/1027.htm.

[10] 赵树果,朱立光,张艳博,等. 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管理研究与进展[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23.

[11] 樊登星,余新晓.面向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2):246-249.

猜你喜欢

农林卓越试点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
卓越之梦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