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写作原点,深读《热爱生命》

2022-03-22王西燕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度日哲人赏析

王西燕

《热爱生命》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思想家、散文家蒙田所写的一篇随笔。如果我们带主观情感去品读,难免有先入为主的弊端。那么,怎样品读才能最接近作者的本意呢?笔者以为只有弄清楚“作者当时怎么写”,把握作者写作时的思路,才能最有效地进行赏析。

一、还原作者的写作思路

写作——无论是写小说还是写散文,甚至是写论文,都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思路”,一篇文章,一段话,甚至一个句子,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或是“总——分——总”,或是层层深入,或是进行对比,或是综合运用,死板的文字总是在活的写作思路中焕发活力。因此,不仅要玩味文中的字词,更要关注搭建这些字词的框架,而框架的背后则是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写作思路这个牛鼻子,才能品读出文本的真正含义。蒙田的《热爱生命》中,文章开头便将自己对“度日”的两种体验作对比——当天气不好影响作者心情时,作者对“度日”的感觉便如其字面意思一样——“消磨光阴”,这是一消极的心态;当天气晴好时,作者就“不愿意”去消磨时光,则要“慢慢”“玩赏”,“领略”这一美好的时光,作者颠覆了对“度日”的理解,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看,挣脱了“度日”本来的含义,而赋予作者自己独一无二的积极的含义。从刚才的几个關键词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抱着欣赏的态度,主动地、积极地去拥抱生活,感受美好时光。事实上作者一开始便亮出了主题——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而作者对时间的态度也变成了作者对生命的态度,下文便是对这个引子的细细展开,层层深入。

二、触摸作者的写作态度

既然时光可消磨又可赏玩,那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对生活抱什么态度呢?作者认为:“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这就从上文的例子一下子上升到哲学高度了。很明显,作者通过对比是为了说明其持“时光应慢慢玩赏”的态度。自我比较还不够,毕竟只是一家之言,紧接着,作者便将“时光”提升到“生命”的高度,拿自己对生命的态度和“哲人”对生命的态度进行对比。

满腹哲理的“哲人”认为生命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而作者却认为生命不应是这样的,生命“富有乐趣”“值得称颂”,而且这并非作者青年、中年持有的态度,“即使”到了垂暮之年,仍然坚持这种看法,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哲人”的辛辣讽刺和对自我观点的坚持。

经过对比分析,作者得出结论:生命是优越的,我们不该白白虚度。作者认为这样的小结还不够,于是便引古罗马著名哲学家、作家塞涅卡的一句名言:“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意思是说糊涂人把生命过得索然无味,只能奢望来生过得有意思,但糊涂人来生会变得聪明吗?显然不会!他的来生依然将无趣地度过。所谓的“哲人”不是认为生命枯燥无味吗?于是作者便引用了一个哲学界的权威来反驳他们,以此来讽刺这些所谓的“哲人”消极处世、愚昧无知、糊涂至极的人生态度!既然不该像“糊涂人”那样虚度一生,反过来说便是“聪明人的一生‘富有乐趣’‘值得称颂’,过好当下,不奢来世”。作者用塞涅卡的名言来佐证了自己的观点。

行文至此,文章有理亦有据,令人信服地得出了“生命是美好的,我们应认真对待”的结论,已是漂亮至极,但作者并未就此罢手,他的笔锋一转,写出了比前文更精彩的观点。

三、感悟作者的心路历程

既然生命如此美好,那么就应好好珍惜,紧抓不放,而作者却来了个大转折:“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是为什么呢?“这倒不是因生之艰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是啊,生命的全部并不都是美好的,每个人都有撒手人寰的那一天,如此说来,生命的本质不在美好,而在死亡,在于“终期于尽”。紧接着,作者笔峰一转,既然生命终将消失殆尽,那么为何不在消失之前好好珍惜,好好享受当下的一切呢?于是作者提出了“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这一观点,较之前面对生命的理解,这一观点无疑又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

如果以前对为什么要“热爱生命”理解得还不够透彻,那么现在应该清楚了。在真正理解生命的美好之后,我们该怎么享受生命呢?作者接下来告诉我们“享受生命要讲究方法”,而这一方法便是“关心生活”“珍惜生活”——“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也就是说我们越关注生活,越珍惜眼前的一切,生活就越有过好的可能。为什么要如此关注生活呢?——因为我们所剩的时日已经不多了,生命终会被回收,且时光如流水,稍纵即逝。我们延长不了生命的长度,就只能增加生命的厚度了,那就只能珍惜时间,有效利用时间,这是作者最后给出的“方法论”,综上一切阐述,作者用“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来进行总结,两个“愈”字将生命的短暂与个人的奋斗对比呈现,更加突出作者的自信;况且这句话是在前文充分说理的基础上得出来的,令人信服;其带有哲理性色彩,令人印象深刻,至此,作者不仅有了精彩的、有层次的分析,而且有了点睛之笔的结尾,全文浑然一体,妙不可言。

回过头来,我们发现我们的赏析完全是按照读者的思路:引出主题(度日)——分析主题(两个对比)——得出观点(生命是优越的)——自我推翻(准备告别生命)——自我解释(生之本质在于死)——重塑、深化观点(珍惜生命),我们不但关注到了文思,还在行文中赏析了文中的关键词句,如“不愿意”“即使”“不过”等。“你知道作者怎么写,你就知道怎么赏析了”,或许文思与字词的结合才是赏析一篇文章的两把钥匙吧。

猜你喜欢

度日哲人赏析
琵琶哲人刘德海与他的《哲学笔记断想》
生活上的哲人
宿州地区HDD、CDD 值的变化规律与分布特征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将进酒》解读
度日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勒紧腰带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