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医疗康养模式发展对策及社会效益分析研究
2022-03-22陈守中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医疗康养产业因运而生并快速发展,唐山市属于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唐山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认真落实习总书记“三个努力建成”的指示精神,将打造医疗康养高地列入全市重点战略工作任务,通过周密制定方案、出台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扎实推进落实,从而使唐山市医疗康养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本研究把唐山市医疗康养产业的现实发展情况做为研究对象,借助河北省打造环京津康养产业平台,对照大量相关资料、文献数据分析唐山市医疗康养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现实存在的问题。通过走访市医疗康养产业管理部门及部分代表性企业管理层,深入探寻唐山市医疗康养产业存在问题的根源并分析深层次的原因。通过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医疗康养产业发展的模式与经验,探寻唐山市医疗康养产业发展的措施与对策,并分析其社会效益。为唐山市打造“医疗康养高地”提供一些具有参考意义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医疗康养; 模式;发展对策;社会效益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医疗康养产业因运而生并快速发展,唐山市属于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唐山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认真落实习总书记“三个努力建成”的指示精神,将打造医疗康养高地列入全市重点战略工作任务,通过周密制定方案、出台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扎实推进落实,从而使唐山市医疗康养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本研究把唐山市医疗康养产业的现实发展情况做为研究对象,借助河北省打造环京津康养产业平台,对照大量相关资料、文献数据分析唐山市医疗康养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现实存在的问题。通过走访市医疗康养产业管理部门及部分代表性企业管理层,深入探寻唐山市医疗康养产业存在问题的根源并分析深层次的原因。通过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医疗康养产业发展的模式与经验,探寻唐山市医疗康养产业发展的措施与对策,并分析其社会效益。为唐山市打造“医疗康养高地”提供一些具有参考意义的对策和建议。
1唐山市医疗康养目前的产业现状
1.1医疗康养产业的认识度还有待提高
医疗康养产业兴起时间较短,人们对该产业的认识还很粗浅,该产业先期得有较大投入,涉及领域广泛,既要政府政策的持续支持,还需要相关部门密切合作。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这种需要大投入、见效速度慢的医疗康养产业的社会效益。再有,我们中华民族有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文化,广大群众对社会机构养老、离家养老等医养观念的认知度还很低。
1.2现有的医疗康养产业结构及发展模式不够合理
现有的医疗康养产业刚刚起步,其布局不均衡,相关政策还不系统、专业人才短缺。较大规模发展质量较好的医疗康养产业均由市区大型公立医院承办,而社会民营企业因受自身条件限制,只能興办规模小、服务产品单一、较低专业化的医疗康养机构;产业集约化不高,如养老保障、医疗、居家养老及社区残疾人康复等资源还处于分散状态,不能共享。离家异地养老、医养结合的相关保障制度还不健全。
1.3跨行业融合及技术创新有待深化
目前,医疗康养产业与养老养生、健身体育、特色文化旅游等的融合度不深,发展速度不快。如此同时,在医疗康养产业中大数据、云计算、远程医疗、数字智能等的应用也很不充分,企业研发能力较弱,高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还不完善。上述这些因素还不能很好的满足新型医疗康养产业的发展需求。
1.4行业竞争激烈,但同质化发展态势明显
在人口老龄化时代,医疗康养产业被全国各地视为为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地均有相关规划,导致各地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模式千篇一律。因此,各地独自发展而不能相互协调、联动,导致优势资源不能整合共享。
1.5社会资本参入机制有待健全
因疫情影响、资金供应紧缩、企业效益下滑及债务到期等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相关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不高,而医疗康养产业本身又是一个投资多见效慢的行业。因此,吸纳社会资金难度很大。况且,医疗卫生、文体、旅游等部门产业统一协调发展机制的建立完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些都与医疗康养产业的快速发展速度不匹配。
2唐山市医疗康养产业发展中不足
2.1医疗康养服务价格水平偏高——“入住难”
同普通养老院相比,融贯“医”“养”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往往价格水平偏高,以至于一般老年人的收入水准很难接受入住所需的费用额度,这已成为医养结合实践中阻碍发展的问题之一。
正因为医疗康养机构的高收费与有养老需求者的较低消费水平间的矛盾,限制了很多有养老需求者不能进入“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之内。怎样化解该矛盾,保障低收入老年人能够得到所需要的养老服务,将是唐山市医疗康养高地建设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2.2医疗康养服务项目种类单一“较难精确”
唐山市的医养结合模式以医疗机构为主,主要由医疗机构组建成立,将服务中心放置于医疗的作用上,重在解决老年人普遍的慢性病治疗问题。实际上,医疗机构本身医疗业务量都很大,超负荷运转,常常很难精确评估社会养老需求,难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养老方案[1],致使常规医疗服务泛滥化,养老项目种类单一化的不良现象容易出现。
另外,在部分“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当中,由于运营主体缺乏市场竞争压力,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大多趋于同质化,机构也并未高度重视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等养老功能相结合[2]。现实情况是,有慢性病疗养以及精神慰藉需求的患者往往无法被有效识别,医疗康养资源品质粗劣所致医患矛盾加深的实例并不少见,需要快速发展精确化、个性化的服务项目。
2.3医疗康养支持保障力度不足——“落实难”
我国的医养结合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不单是医养体系的不成熟,更有政策支持力度、管理协调工作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建立医养结合模式需要卫生、人社、财政、医保及民政等多部门齐心协力,然而这种多头管理体制却未能将权责边界划分明晰,以致已有的扶持政策难以落实,配套政策疏漏乏力,审批工作繁复、政策碎片化、财务分割[3]等现象屡见不鲜。
当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相关设施、服务、收费标准及法律关系等规定还不明确,相关社保制度有待完善。医保覆盖率低,开支无法结算报销等问题业已成为医养结合模式深入发展的桎梏。
2.4医疗康养服务护理人员不足——“到位难”
医养护理人才短缺正是养老机构发展的一大“绊脚石”[4]。目前的养老照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缺乏具有相关工作经验以及职业技能的专业人才。
此外,养老照护人员的年龄、性别结构不合理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整体上看,大多数护理人员都是年龄偏大的女性员工,受到年龄以及性别的限制,很多护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养老照护由于具有特殊性使得养老照护人员流失现象严重,使原本数量上不足的情况更加明显。另外,养老照护人员的择业观也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3唐山市医疗康养产业良好发展的策略
3.1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向医疗康养领域流动
税收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引导社会资本向医疗康养产业流入。推动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合作,有足够的资金促使医疗康养业良好发展。政府可以走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医疗康养机构的模式。政府还可以通过长期医疗护理保险的建立,使得需要长期护理老年人的医护费用纳入该保险支付,并由财政给予一定补助的方式,在有效提升医保保障资金提供能力的同时,也可助力于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不乏为借助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比例调整以解决“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入住费用高与老年群体收入低之间的矛盾。
3.2推进创新创业
找准医疗康养产业快速良好发展的需求点,不断推出高质量的创新产品和经济实用的新型医疗康养模式,不断增强医疗康养产业的自主创新及竞争优势。扶持医疗康养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创新项目,科技计划向医药卫生、医疗器械、中医药研发等相关领域倾斜,激发核心关键技术创新,有力推动医养、文体及旅居等方面的科技创新。
对该类问题处理应该是在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下的医养联合模式的养老机构,例如咸宁市社会福利中心,在保证基本医养设备达标的条件下,较全面地兼顾了生活护理、精神文化、医疗护理以及健康管理的内容,并能切实开展个性化的健康监控以及养护服务,在保持公益的性质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3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建立医疗康养产业项目库,发现一批高技术含量、具有强大带动辐射作用、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重特大项目,在这些项目的保障要素、审批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扶持康养产业领军企业。在医药卫生、旅游康养、保健体育等方面,遴选一批具有强大带动作辐射用强的骨干龙头医疗康养企业。鼓励康养企业优化合并重组,充分发挥医疗康养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借助高新技术产业与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完善基礎设施,优化配置资源要素,打造若干医疗康养产业园区,建立市级医疗康养产业园区发展联盟。建成一批具有突出特色和区域知名度的康养、健身体育、休闲旅游等服务园区。
充分发挥唐山市的区位优势,缓解北京天津的健康养老压力,以一体化建设“医、养、护、学、研”为目标,努力建成一批高质量的医养结合体,形成京津唐医疗康养产业一体化平台。大力支持医疗康养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形成并重视保护医疗康养领域形成的核心关键专利和技术标准。
3.4加强养老照护人才建设
充分发挥华北理工大学,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医学院校职业教育的功能优势,依托高素质人才队伍支持。当地把养老照护人才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通过养老人才培训活动,在农村部分贫困人员中举办“老人家庭护理员”特色培训班,高效规范整合“养老家政服务需求、职业院校专题培训、职业资格鉴定”三方面资源, 构建更加合理的康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既可以极大地缓解养老照护人才短缺的问题,又减少了部分贫困人员数量。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护工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其掌握科学的护理技术,对于护工的职业素养教育工作也要给予足够重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老年人行动不便、思维比较迟缓,会对护工的护理工作产生一定影响,导致护工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厌烦情绪,使护理质量打折扣。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在培训过程中加强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力度,一方面通过树立优秀典型的方式唤起护工的使命感以及荣誉感,另一方面通过提升薪资福利待遇等方式,消除护工负面情绪。此外,相关从业人员还要与护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护工心理变化情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造好的工作环境让其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全身心地开展护理工作。
3.5建立智慧医疗康养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积极创建“互联网+康养医疗”模式,努力建成“立足唐山、服务京津冀”的公共医疗康养服务平台。使唐山建立的医疗康养产业具有核心竞争力,建成集康养服务产品、大数据应用、医疗康养科学教研的创新平台,相关企业在“互联网+康养医疗”模式运行中,有权共享相关平台数据。
3.6建立医养结合平台
真正建设好“四结合一突出”模式,打造唐山医疗康养特色品牌。积极引导并扶持鼓励康复中心、护理院等医疗康养机构健康良好发展,出台政策完善延伸康复治疗、中长期护理服务领域,促进养老、医疗机构资源共享互动,最终实现唐山市医疗康养资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参考文献:
[1]朱昱璇.“医养结合”养老的问题解析及创新[J].医学与哲学,2020, 41(06):45-49+64.
[2]张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9.
[3]王敏翔.“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20(01):164-166.
[4]安楠.农村敬老院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以山东N镇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20,35(02):10-13.
[基金项目]2021年度唐山市社科联研究课题“唐山市医疗康养模式发展对策及社会效益分析研究”(TSSKL2021-112) 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陈守中( 1969—),男,唐山市人,讲师,硕士,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研究。E-mail:hhhcs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