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模式用于产科病房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研究
2022-03-22邵丽艳
邵丽艳
摘要:目的:研究将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产科病房中对产妇母乳喂养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接收的100例生产产妇为研究目标,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其中50%实施基础护理,设定为对照组;余下50%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模式,设定为观察组,分析两种护理方法对产妇母乳喂养产生的影响。结果:在产后母乳喂养情况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SDS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科病房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改善产妇抑郁状况,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效果,全面保障母婴健康,所以值得大力推广实施。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模式;产科病房;母乳喂养;影响;分析
母乳喂养指母亲乳汁喂养婴儿方式。母乳喂养能够增强婴儿免疫力,提升智力,减少婴儿猝死症发生,减少儿童肥胖、过敏性疾病发生率等。目前较多研究已经证实母乳喂养能够降低儿童死亡率[1]。但是由于产妇产后受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泌乳始动时间延长,乳汁分泌不足,母乳喂养率降低。早期实施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提高产妇母乳喂养重视度,增加乳汁分泌量,保障婴儿母乳喂养有效性[2]。此次研究则将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产科病房中对产妇母乳喂养产生的影响。主要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接收的100例生产产妇为研究目标,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其中50%实施基础护理,设定为对照组;余下50%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模式,设定为观察组,分析两种护理方法对产妇母乳喂养产生的影响。其中对照组年龄范围23至34岁,平均年龄27.45±3.33岁。观察组年龄范围22至35岁,平均年龄27.48±3.35岁。纳入标准:①产妇、家属均知晓,并同意,②年龄均在18周岁以上。排除标准:①产妇精神问题,沟通问题,②产妇存在传染疾病、乳腺炎等母乳喂养禁忌,③中途退出。两组产妇在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模式。
1.2.3基础护理
给予对照组基础护理,即日常照料、告知产妇母乳喂养方法等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等基础性护理措施。
1.2.4早期护理干预模式
给予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内容:①早期心理护理,产妇生产后及时开展心理护理,加强对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分析,降低不良情绪发生率。给予产妇较多安慰,积极与产妇沟通、交流,向产妇讲解新生儿具体情况,指导产妇适当进行探视。让家属参与进来,给予产妇亲情关爱。指导产妇进行音乐疗法,深呼吸放松法,以此改善心理状况。②早期健康宣导,积极对产妇讲解母乳喂养优势以及母乳喂养方法、注意事项等。提高产妇认知度和重视度。除外还需要加强家属母乳喂养相关知识认知,给予产妇母乳喂养支持。通过视频讲解、宣传手册、面对面讲解、讲座等方式进行宣导。③乳房早期护理,产妇生产后对其乳根、乳中以及中庭等穴位进行按摩,每日2次,每次持续30min,按摩力度适中。挤奶前采用惹毛巾对乳房进行热敷,温度控制在40摄氏度,热敷5分钟,挤奶时间持续5分钟。④饮食护理,制定均衡、标准饮食计划,指导产妇摄入高热量、易于消化类、清淡类食物,保证机体营养。⑤会阴护理,清理会阴,保持阴部卫生,勤换内裤,温水清洗,避免感染。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效果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产后泌乳时间以及母乳喂养率。
(2)根据抑郁评分表(SDS)对两组产妇护理前、后抑郁情况进行分析,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这说明抑郁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效果
对照组护理后产后泌乳时间(40.12±5.67)h、母乳喂养率80%(40)例。观察组护理后产后泌乳时间(30.09±3.77)h,母乳喂养率94%(47)例。两组产后泌乳时间(t=3.378,p=0.001)、泌乳喂养率(X2=4.332,p=0.037)。结果分析发现,在产后母乳喂养情况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分析两组产妇护理前、后SDS评分
对照组护理前SDS评分(77.68±4.27),观察组护理前SDS评分(77.69±4.29),两组护理前SDS评分(t=6.532,p=1.339)。对照组护理后SDS评分(58.79±4.17),观察组护理后SDS评分(40.29±3.09),两组护理后SDS评分(t=9.781,p=0.001)。结果分析发现,在SDS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产妇产后由于受到分娩疼痛以及面对全新身份,极容易出现较多不良情绪,长时间心理状况较差会导致出现抑郁情况,从而直接影响产后恢复以及泌乳分量[3]。加上产妇对泌乳喂养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导致母乳喂养率较低,所以对于产妇早期护理干预工作十分重要。
母乳是婴儿第一天然食品,能够为婴儿出生后最初几个月提供所需能量和营养,防止婴儿传染病和慢性疾病。给予产妇早期护理干预模式能够缩短泌乳时间,增加泌乳量,促使婴儿得到充足泌乳营养。给予产妇早期心理护理,帮助产妇尽快适应自身角色,减少不良情绪发生率,降低抑郁发生,有利于产后恢复,乳汁分泌。给予产妇早期健康宣导,提高产妇、家属对母乳喂养重视度。给予产妇乳房护理,通过按摩、热敷等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泌乳喂养效果[4]。此次研究则将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产科病房中对产妇母乳喂养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产后母乳喂养情况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SDS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产科病房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改善产妇抑郁状况,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效果,全面保障母婴健康,所以值得大力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周坤先,朱美玲等.早期综合护理对母婴分离早产产妇泌乳情况及早产儿纯母乳喂养率的改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3):174-175.
[2]亓新.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早期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6):156-157.
[3]周玉燕.早期綜合护理对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泌乳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09):83-85.
[4]马萍.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联合延续性护理对产妇产后纯母乳喂养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4):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