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婧:坚持立德树人,家庭教育有灯塔
2022-03-22高婷李育嘉
高婷 李育嘉
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对人才培育中最看重的部分,这次还被法律规定为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如同灯塔,为容易迷失在教育困境中的父母指明了家庭教育的大方向。
《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三条明确指出: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这如同为新时代的家庭教育的方向树立了灯塔。
立德是中国古人价值追求的最高层次,《左传》中提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树人在《管子·权修》中被提及: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句话逐渐演变成了我们所熟知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才培养是育德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资治通鉴》提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把才和德二者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这些论述和记载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才的良好品德的重视和培养,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新时代,法律规定立德树人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的原因,是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作为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理应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任务。这也让家庭教育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学校教育有了明显的区别。
立德树人的核心是德育为先,品格为先。对儿童青少年来说,立德就是重视孩子的品格教育。品格包括一个人的道德和人格,也包括一个人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社会技能,更包括以爱党爱国为核心的政治素养。品格教育是最为根基的教育,为一个人的终身、优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儿童青少年阶段要重点培养一个人以仁爱、尊重、自制、主动乐观创造为核心的品格特征。
从儿童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来看,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品格培养重点不同。
学龄前阶段
要特别注重孩子社会技能训练和行为习惯养成,以及良好品德的启蒙,其中最重要的是是非观的建立,这是发展孩子其他品德的根基。
小学阶段
除了继续培养社会技能之外,要着重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建立初步的國家集体概念。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爱自己、爱生活的环境、爱幼儿园、爱家庭,实际上是为萌发集体观念和国家观念做准备。
中学阶段
这个阶段应该在社会技能和道德品质培养之外,增加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使青少年成为适应社会、有道德、有健全人格、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的接班人,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家庭是立德树人这个家庭教育根本目标落实的主体,父母要努力构建健康的家庭价值观,给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坚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孩子的品格培养。
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
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是指在家人之间要进行有效沟通,并且在长期坚持的情况下,形成的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文化。采用以下两种形式就可以帮助家庭形成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出更多的家庭文化建构方案。
共度晚餐
有研究发现,父母经常和孩子一起吃晚饭,孩子就会发展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其实这是因为家人一起吃饭,体现了家人之间相互关照、彼此重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而家庭关系融洽能给孩子健康成长以重要滋养。
设置家庭活动日
选定每周的某一天为家庭活动日,全家一起参与活动,比如一起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看画展,去游乐园,或者在小区打羽毛球等,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轮流制定活动日的安排。
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
品格教育一定是由近及远、由小到大。比如培养孩子的社会公德心,最简单的就是遵守公共秩序,不乱扔垃圾,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避免影响他人,等等。再比如培养感恩之心,不是只在重阳节给爷爷奶奶洗一次脚,而是要渗透到平时的生活中,如吃饭时请长辈先落座、先动筷;经常对家人说谢谢;家人生病时,主动表达关心。父母要注意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