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对论有什么用

2022-03-22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原子钟全球卫星工科

《认知迭代在复杂世界中找到正确思考的逻辑》

冷哲 著

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1854年,黎曼提出了黎曼几何的初步设想。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1912年,罗伯特·戈达德开始研究火箭。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其中使用黎曼几何作为核心数学工具。1957年,第一枚人造卫星 Sputnik 1发射成功。1959年,第一个卫星定位系统Transit开始研发。1960年测试成功。1967年, Timation卫星系统将原子钟带上太空。1973年,美国决定研发全球卫星定位系统。1978年,第一颗GPS卫星发射成功。

在研发GPS卫星时,学者发现,根据爱因斯坦于1905年发表的狭义相对论,由于运动速度的关系,卫星上的原子钟每一天会比地面上的原子钟慢7微秒,而根据1916年发表的广义相对论,由于在重力场中不同位置的关系,卫星上的原子钟会比地面上的原子钟每天快45微秒。两者综合,GPS卫星上的原子钟每天会比地面快38微秒。由于GPS依靠间隔时间为20~30纳秒的时钟脉冲信号进行计算和定位,如果不对时间进行校准,定位位置将发生漂移。每天漂移距离约为10千米。

没有相对论,就没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那么站在1905年或1916年,人们能够想象相对论有什么用吗?站在1854年,人们恐怕也无法想象黎曼几何能有什么应用。

即便在1978年的时候,美国研发GPS的目的也不过是给自己的导弹、核潜艇等进行定位。1983年大韩航空007航班误入苏联领空被击落。美国总统里根宣布GPS将向民众开放,以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1989年第一颗新一代的GPS卫星发射,1994年24颗GPS卫星全部入轨。我们今天开车必備的卫星导航,在1905年的时候连科幻小说作家都想象不出来。

当我们今天对着手机说“帮我找一家附近评价最高的川菜馆”的时候,这背后牵扯了多少纯理论呢?微积分、黎曼几何、复变函数、概率论、相对论、电学、光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

每一样理论,在其诞生之时,我们都想不到其对今日日常生活的作用。

总而言之,理科与工科是不同的。

理科的目的在于探索这个世界的规律,而这些规律该如何得到应用,这是工科的事情。工科的主要工作就是用理科发现的理论、规律来解决人类社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工科在此过程中也发展出更多的对世界规律的认识)。

理科成果的用处,极少会像工科那样明显。理科应该是超前于时代的。如果理科不能超前于时代,那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理科的研究总是艰难的、缓慢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坚持不懈地进行投入,不断推进人类的认知边界。

如果工科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发现理科的理论不能够支持,这时候才去投钱到理科去研究相关的问题,那么相关问题的解决恐怕就要往后拖延几十年,这将极大地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当然,很多领域我们之前没有意识到有问题需要解决,等到意识到了,才发现有一些客观规律我们还没有掌握,这才开始进行研究。但如果我们能预先探索这些方面,显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会更为有利。

如果我们要尽量保证现有理论能够解决现有问题,那么就需要保证理科领先于整个社会。

因此,今天最前沿的理科研究,其第一次应用往往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它的应用形式很可能是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

sdjzdx202203231353

猜你喜欢

原子钟全球卫星工科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研究
全球卫星互联网应用服务及我国的发展策略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新型原子钟140亿年内误差不超1/10秒
呼叫北斗
中国北斗集结完毕!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天宫二号”上的空间冷原子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