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收藏”中国冰雪运动历史的人

2022-03-22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赛会滑冰北平

1935年1月25日,北平南海冰场被一圈芦席围出比赛场地,场地外,约有千人站在寒风中观看第十九届华北运动会冰上表演会开幕,这是北平第一次正式举办冰上项目综合赛会,观众入门券4角一张。

主席台搭建在冰球场对面,是个用芦苇搭建而成、有顶的席棚。但主席台西边的记者席则连顶棚都没有,“仅有方丈之地,以芦席环围成圈。圈中摆设一条长桌,两张长凳,上面摆放了数只茶杯茶壶,记者三四十人围在其中,不仅十分不方便写字记录,即使是立足都很困难。”

  虽然场地简陋,但这次赛会的筹办汇聚了众多知名体育人士。清华大学体育教育家马约翰担任筹委会主席,短跑名将、“奥运第一人”刘长春担任速度滑冰的计时裁判,而后来代表中国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篮球协会首任主席的篮球名宿董守义担任花样滑冰裁判组成员。

  当时赛会的盛况和细节被记录在1935年《新天津画报》《北平晨报》等旧报纸中,而这些已经泛黄、残破的报纸则被中国收藏家协会体育文化收藏委员会主席李祥精心收藏,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百岁”毛皮滑雪板、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的纪念封、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的《冬季体育锻炼标准》书籍证章、北京冰上运动会奖牌等千余件中国冰雪体育及冬奥会藏品,还原着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脉络。

  “近代意义上的滑冰運动是受19世纪末‘西学东渐’影响,先后在京津冀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传播开来,继而又同中国传统的溜冰活动相互碰撞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流行文化,尤其化装滑冰大会更是在北平蔚然成风。”李祥向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报纸、杂志和宣传画,图片中参与滑冰的男女以潮流打扮示人,冰上运动被民国时代的王健吾在《华北之体育》中形容为“摩登”。

“大量化装滑冰大会照片流传至今也能说明当时这项运动有点类似如今的网红运动。”当时人们对冰雪运动的追捧在李祥的藏品中跃跃欲现,1955年北京市中小学青少年冰上运动大会女十二中乐伊莉参加女子甲组花样滑冰比赛的照片,甚至被印在信封、香皂海报上,而20世纪50年代的新春贺卡也不乏北京北海白塔滑冰图案等冰雪运动图案。

“体育收藏‘藏’的不仅是历史,更是一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这一属性之强是其他领域的文物、藏品无法比拟的。”李祥与体育藏品的缘分最早就是从奥运开始的,29年前,他收藏的那些不再鲜亮、印着奥运五环的徽章、钱币登上了“大雅之堂”。

  1993年,我国第一次申奥进入到冲刺阶段,“全民盼奥运”氛围浓烈,在当年举行的首届全国民间收藏展览上,李祥用古钱币淘换来的近百件莫斯科奥运会和萨拉热窝冬奥会藏品被放进了一个20多平方米的独立展厅。他特意将藏品摆成一个“既像五环又像2000”的图形,“盼着能迎来2000年奥运会”。

  李祥发现,“体育救国”“为国争光”等体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命”就刻在他收藏的奖杯、奖牌、海报等藏品上。因此,从1917年毛泽东以笔名“二十八画生”发表《体育之研究》的原版期刊,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奥运代表团的官方报告、代表团徽章、照片和瓷器纪念品,从清代的老冰刀到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的道具缶,他收集的不再只是散落各地的藏品,更是拼凑出中国体育历史脉络的拼图。

(摘自《中国青年报》 1.11)

sdjzdx202203231346

猜你喜欢

赛会滑冰北平
我国体育赛会志愿服务类型与理论视角
滑冰大比拼
遥想右北平(散文)
北平的零食小贩
小老鼠滑冰
“滑冰”
滑冰
2009年高考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预测专辑
傅作义与北平和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