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出事的F-35战机究竟实力如何?
2022-03-22海龙
海龙
1月24日,美国一架F-35C舰载战斗机在美军航空母舰“卡尔·文森”号甲板上着舰时发生事故,飞机撞上甲板后坠海。在此前1月4日,韩国空军一架F-35A战斗机因航电系统发生故障,起落架无法展开,以机腹擦地紧急着陆。2021年11月,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一架F-35B舰载战斗机,在滑跃起飞离开航空母舰的瞬间,径直从起飞甲板坠入海中。F-35作为美军的一款主力战斗机,为何频频发生事故?
F-35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的联合攻击战斗机(JSF)计划的产物,是美国联合英国、意大利、荷兰、丹麦、挪威、土耳其、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八个国家研制的第四代喷气式战斗机。上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美国面临的安全环境得到较大程度缓和。在此背景下,美国对未来战机的性能、数量、成本等都有了不同的考虑,且美国当时已拥有的F-22战斗机性能超强,可以保障制空权优势。因此在F-35研发之初,成本问题成为了重点考虑因素。美军降低装备成本主要有两个办法:一是增加产量,用数量来平摊单架飞机的成本。根据研制初期的计划,F-35将逐渐取代参与研制多国各军种的大量主力战斗机,如F-15、F-16、F/A-18、A-10、AV-8B/“鹞”式、“狂风”等,数量达到上千架。二是增加F-35的通用性,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美军对F-35的设计指标提出了“三军通用”的基本要求,希望以共享维修保障体系来降低维修费用,同时降低操作培训等成本。
美军的设想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上成本问题限制了F-35的各项性能,从而使其总体性能逊色于F-22。为了实现“三军通用”,F-35的设计方案为“一机多型”,共有A、B、C三个基本型。A型为陆基常规起降型(CTOL),即起降环境同普通战斗机一样,在陆地上的机场进行,主要用户是美国以及其他研发参与国的空军。B型为短距起飞/垂直着陆型(STOVL),起飞环境为短跑道机场或无跑道的极端环境,通常为航行在水面上的具备全通飞行甲板的大型两栖作战舰只。主要用户是美国海军陆战队、英国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C型为弹射起飞/拦阻着舰型(CV),是为具备弹射器的航空母舰准备的,主要用户就是美国海军。三个型号对于飞机的性能要求差异巨大,因此F-35所谓“三军通用”性能比例从设计初的80%,最后只实现约55%,即便如此,各型号对于其独特的使用环境也难以完全适应。
在F-35三个机型中,B型结构最为复杂,也是最具潜力和最值得关注的机型。为解决垂直起降的难题,该机型的设计中加入了单独的升力风扇来为飞机提供额外的垂直动力。由于B型独特的短距起飞/垂直降落能力,它可以使一艘普通的两栖舰只在改装后变身为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具备对局部地区军事形势产生显著影响的能力。2021年4月,美军两架F-35B在意大利海軍“加富尔”号航空母舰上完成起降测试;同年10月,F-35B又在日本“出云”号直升机航空母舰上完成测试。这些原本只能搭载直升机或者作战范围较小战机的两栖平台,因为搭载了F-35B,便一跃成为可以控制一定海域的海上力量。
A型在三个版本中相对容易达成,2021年美国空军已经接收了超过300架F-35A。C型的设计理论上比A型更为纯粹,它就是一款服务于美国航空母舰的弹射型战斗机。然而,由于F-35的主承包商——美国最大军火集团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缺乏丰富的研发舰载战斗机的经验,同时受累于“三军通用”的要求,F-35C不断出现如尾勾无法钩住阻拦索、起落架强度不足与抖动等问题,这令美国海军大为不满。尽管早在2013年6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就已经向美国海军交付首架F-35C,但直到2021年8月,美海军“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才开始搭载F-35C奔往“印太”地区进行首次实战部署。此次发生事故的F-35就是首批实战部署中的一架,由于降落角度与速度失控,直接撞在了航空母舰甲板上,一路电光火石落入大海。
目前世界上有九个国家装备了F-35,其在全球的部署基地已增长到34 个。
虽然F-35三个机型都有着不同的困难和问题,但比起那些要被代替的战斗机,其机体设计、隐身能力、发动机水平确实强出不少。F-35的核心优势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和综合数字化操作系统,这也是美军决心大批量换装的主要理由。2018年后,F-35的生产能力逐渐得以提升,F-35的交付数量开始大幅度攀升,2021年的年度交付数量达到142架。2022年1月5日,美国国防部F-35联合计划办公室(JPO)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发布的月度简报显示,目前F-35的交付数量已超过750架,预计到2023年8月,F-35的总产量将突破1000架大关。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九个国家的共12个军种装备了F-35并形成初始作战能力,F-35在全球的部署基地增长到34个。值得注意的是,这九个国家中,地处亚太地区的有日本、韩国,还有近年来在国际事务中异常活跃的澳大利亚,加上去年“远道而来”的英国和“无处不在”的美国,有五个国家位于或活跃于我国周边。在亚太地区已经部署F-35的基地则包括韩国清州、日本三泽和岩国、澳大利亚威廉姆敦和廷达尔五个陆上基地,另外还有美国两栖攻击舰“埃塞克斯”号(LHD-2)、“美国”号(LHA-6)、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CVN-70)、“林肯”号(CVN-72)航空母舰外加英国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R08)等五个海上机动平台。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常驻“印太”区域的F-35力量至少包括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搭载的十架F-35C战斗机,“林肯”号航空母舰搭载海军陆战队的十架F-35C战斗机,“美国”号两栖攻击舰搭载的至少五架F-35B。
基于目前美军公开的视频与图像,此次F-35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驾驶员和引导人员的失误。事故的原因调查固然重要,但这些与F-35相关的点滴讯息却含意深远。从此次F-35坠海事故中可以得知,列阵于我周边的美海空军实力较强大,以F-35为典型代表的新型武器装备也在不断升级部署中,同时高强度紧贴实战的训练从未间断。美军在我周边的存在是持续而持久的,我们要保持一定强度的准备之心和应对之策。事故是偶然,但F-35必然会是我们未来多年须面对的潜在对手。
399950190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