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英雄》:主旋律电影的“大”与“小”
2022-03-22李勤余
李勤余
当下,主旋律电影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和欢迎。电影主题容易引发共鸣,激发爱国热情,是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如今的主旋律电影逐渐摆脱了以往的说教意味,更具可看性和娱乐性。
不过,当我们谈起主旋律电影时,又会不自觉地陷入某种宏大叙事主旋律电影须有大场面、大制作、大视角,似乎不如此,就不能匹配电影所要呈现的思想。
其实不然,主旋律电影有“大”,也有“小”。哪怕是讲述可歌可泣的反侵略战争事迹,我们也曾有《地道战》《地雷战》和《铁道游击队》这样的经典作品。它们将视角转向基层,用小切口反映大时代。接地气的风格,让这些电影成为一代国人的集体记忆。
讲述“鲁南铁道队”抗战事迹的《铁道英雄》,当然是对经典的传承。不过,时隔半个多世纪,今天的电影人又会如何重新讲述那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
与以往不同的是,《铁道英雄》里的侵略者形象不再是面目不清的“他者”。当年的《地道战》《地雷战》等影片为了突出战士和老百姓的机智英勇,往往把反派角色塑造成邪恶、傲慢又愚蠢的形象。这样能增强电影喜剧效果,也让观众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然而,这显然不是历史的“全貌”,时代的转变也让观众的喜好和审美发生了改变。于是,《铁道英雄》里呈现了日军雪夜来袭的惊险场面。特别在日本军官藤原的人物塑造上,冷静、果决、细腻、机敏,这是个堪称恐怖的敌人。从头到尾,他都掌握着主动权,对老洪领导的“铁道队”形成压迫之势。
这不仅提升了电影情节的紧张刺激程度,也是对历史的尊重敌人是强大的,中国抗日战士和老百姓在当时的处境是相当艰难的。“铁道队”不可能在笑谈间轻松杀敌,相反,他们为了守卫国土付出的牺牲和代价,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如此一来,我们就能从一个小切口窥見真正的大历史。中国人抗击外敌的故事,不只有气壮山河的《长津湖》、震撼人心的《战狼2》,也有看似平凡的《铁道英雄》。我们需要“大”,也需要“小”,多元化的风格不仅可以丰富中国主旋律电影的色彩谱系,也能让观众从不同视角解读历史。
本片的最大亮点,当数范伟扮演的铁道员老王。这是个复杂的人物,他平日最爱喝两口,总是一边点头哈腰,一边用花生和日本人套近乎,看似并不“讨喜”。但他对车站小孩的疼爱,对自身使命的坚持,让观众看到了他的忍辱负重和身上的浓浓人情味。
可见,电影的场景和人物不管是“大”还是“小”,终究会汇聚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内核之中。中国电影的技术一直在进步,形式一直在改变,但一代代观众的情怀和记忆是永远不变的。
电影片尾,当那首经典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再度响起,我们心潮澎湃,与荧幕上的英雄一起完成了对经典作品和抗日先烈的致敬。
209350051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