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地下水风险管控技术研究

2022-03-21付高平

绿色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填埋场污染物管控

付高平,徐 斌,张 弛

(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1 工程概况

某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位于某市某工业园区内,其占地面积达到了5 万m2。其中A区的占地面积设计为12971 m2,B区的占地面积设计为7242 m2。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内所有的垃圾并未作细分处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随意混合堆放,加之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在建设之初并未进行防渗透处理,所以垃圾渗滤液已渗透至土壤及地下水中,导致土壤与地下水受到污染。

2 地下水风险管控模式选择

结合相关检测标准的各种项目分析,该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地块主要是由某开发区负责地下水污染管理。结合《污染地块地下水风险管控技术导则》,地下水风险管控可以选择使用修复技术、工程建设措施、管理机制控制等措施进行处理,以避免可能导致污染物接触地下水。

3 地下水风险管控技术

3.1 “抽出-处理”技术

“抽出-处理”技术是结合地下水受污染的具体范围,在污染区域内设置一定数量的抽水井,将地下水抽至地面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技术的操作性强,可以广泛地适用于各种场景中,且该技术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实际处理的过程中前期净化的效果比较理想,环境风险较低,地下水处理的成本非常低。但是这种处理技术不能够在吸附性较强的污染物中使用。

由于该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所处的地形比较复杂,其中心为洼地,受自然重力的影响,周边的积水均流向洼地,所以可以直接在洼地抽水,不需要再在四周设置抽水井。

环境风险管控的过程中,应该在洼地内装置一台抽水泵,将洼地中的积水全部抽输送至城市污水管网内的主管网中,输送至污水处理厂以后集中进行处理,在治理达标以后排放至附近流域。

3.2 植物处理技术

植物处理技术主要是依靠植物的根部对地下水进行净化,借助植物的吸收、挥发、降解等能力将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消除、分解。这种施工技术比较简单,且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非常小,主要是适用于有机物污染物场景中,环境风险相对比较低,但是这种处理技术的效率较低,在实践过程中的运用程度不是很高[1,2]。

3.2.1 绿地植物区

该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所在地的植物以羽杉、柳树为主。需要特别提及到的一点是,植物种植会受到土方开挖的影响,土方的压实度会小幅度的提升,且现场杂草丛生,所以在种植绿化植物前应该先进行清表作业,为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3.2.2 水生植物塘

建设水生植物塘也可以起到净化地下水的功效,水生植物塘中应该种植沉水、浮水或挺水类型的水系植物。例如,芦苇、球藻、水花生、浮萍、美人蕉等。结合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下方地下水受污染的具体情况,以及污染物的特征,基于地下水处理的经济性、合理性层面分析,对于水生植物塘的种植选择可以参照表1中信息所示,有关于植物的种植标准则可以参照表2中信息所示。

表1 填埋点风险管控植物备选

表2 植物种植条件

3.3 地下水监测自然衰减技术

地下水环境监测自然衰减技术是借助科学的检测方法,结合地块的物理、化学反应以及生物作用,例如,生物降解、吸附、扩散、挥发、蒸发等,来将地下水以及土壤中的污染物降低至一个合理范围以内。该技术比较适合使用在地下水污染场景内,且具备比较高的处理效率。这种处理技术并非是适用于所有的地下水污染场景中,针对于风险管控要求非常严格,处理时间较短的场景中就无法适用[3,4]。

3.3.1 监测井网系统建立

为保证地下水环境监测自然衰减技术能够精准地检测出水质波动,应构建出完善的监测井网系统。同时,在实际处理的过程中,还应该详细地掌握地下水的分布情况,掌握污染物分布状况,分析出污染物在地下分布的稳定性,了解垃圾处理场的地质条件,污染物在时间及空间层面的分布状况,结合这一系列的数据来确定监测井的数量与密度,以此来保证检测活动的精准性与科学性,促使最终得出的分析结果满足统计分析的信度管理要求。

结合前期调研获得地下水水质、水位情况,并分析垃圾处理场所在区域的地下水流向。通过检测发现该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地下水流向属于是由西向东流向,由此可以得出,在地下水污染范围内的下游、两侧可能会存在二次污染区域,而这部分刚好是风险监管比较薄弱的部位,所以应该在风险监管薄弱的区域设置监测井,具体的实施方案为:

(1)风险管控区域的上游部分:该部分位于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西侧的工业园区,计划在该区域内设置2个监测井,编号分别为W01、W02,这两个监测井与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00 m、400 m。

(2)风险管控区域的北侧部分:计划在该区域内设置2个监测井,编号分别为W03、W04,这两个监测井与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之间的距离分别为200 m、500 m。

(3)风险管控区域的南侧部分:因该部分区域已经被封闭处理,所以该区域不需要再设置监测井[5~7]。

(4)风险管控区域的下游部分:计划在该区域内设置2个监测井,编号分别为W05、W06,这两个监测井与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之间的距离分别为200 m、400 m。

(5)风险管控区域范围内部分:计划在该区域内设置6个监测井,编号分别为W1、W3、W8、W10、W12、W13。

3.3.2 监测指标确定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运行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水质、二次污染物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该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地下水风险控制主要是以地下水环境监测自然衰减技术作为核心,以植物处理法作为辅助性处理技术,地下水处理的过程中不会使用任何改性剂,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杜绝二次污染现象出现[8~10]。

具体的检测指标主要涉及:

(1)地下水水位:不管需要检测非正规垃圾填埋场部位的地下水位,还应该监测管控范围内的地下水水位。

(2)地下水水质:主要是检测污染物的浓度。

3.3.3 监测频次

地下水检测的次数应该设置为每3个月检测1 次,结合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特点来看,建议在风险管控期之前的半年内,应该按照1 个月1 次的频率进行检测,在风险管控期以后,应该按照每2 个月检测1次的频率进行[11~13]。

4 管控效果评价

(1)结合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报告,可能对人体健康安全造成影响的水污染物主要是锑元素,这种元素不存在暴露的路径,这也就意味着地下水不会存在超风险点位。

(2)结合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报告,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以及附近区域并不存在敏感目标,生态环境中的敏感度相对偏低。结合分析结果来看,地下水顺水方向每年的位移量保持在2.31 m[14,15]。

5 结论

通过对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地质条件、水文情况以及地层的结构特征、污染物的特征进行分析以后发现,在短期时间内,通过抽水的方式可以取得理想化的治理成效。但是从长久发展的角度出发,使用源项去除控制技术为最优选择。通过对垃圾堆体的理化特性(组分、含水率、密度、有机质)、渗沥液及填埋气等及外围环境的土壤、地下水、环境空气、地表水等指标进行调查分析,垃圾堆体尚未稳定,需要采取风险管控措施,具体包括安全防护管理、雨水导排、渗沥液导排、垂直防渗、封场覆盖、生态恢复、自然衰减修复监测等。

猜你喜欢

填埋场污染物管控
牙刷填埋场 试验降解塑料
水暖工程造价管控的要点分析
深基坑工程的监理管控探究
室内污染物苯系物危害现状及防治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混凝土质量管控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Task 1
How To Sort The Trash Around Us
庞大垃圾填埋场提前25年被填满
中美防长在新加坡谈管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