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上”海交会:打造永不落幕的引才引智平台

2022-03-21陈欣沈文浩李运南

国际人才交流 2022年2期
关键词:留学人员广州大会

文 / 陈欣 沈文浩 李运南

2021年12月17日,由国家教育部、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和广州市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深圳、香港、澳门、暨南大学等30个城市(地区、机构)协办的2021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23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以下简称2021海交会)在“云端”拉开序幕。2021海交会结合构建常态化海外引才引智机制的要求,落实好国家关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部署安排,严格执行安全办会,通过“线上线下贯通,海内海外联动”的形式,以大会网站为主平台架设“云会场”,首次实现线上启动、线上招聘、线上项目对接、3D展览、即时会议。

2021海交会以“智汇、创新、共赢”为主题,发出“海交知己,广聚英才”的号召。大会围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能源、航空航天、生命科学等领域组织了多项活动,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专家高峰论道,面向国际人才发布多项硬核政策、创业信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持续开展引才引智服务,得到海内外人才和国内各方的热烈响应。24个国内政府代表团,390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机构参展参会,带来合作项目逾940个,岗位需求逾6800个。截至目前,2021海交会已举办8场论坛和专项交流活动、3场广州各区分会场活动、5场海外分会场活动、12场人才项目推介和路演活动,参会人数超过300万人次。

多项重磅信息发布“云上”海交会永不落幕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启动仪式上致辞。他介绍说,在广州大坦沙岛建设的亚洲最大的胸肺呼吸中心启用在即,该中心将作为广州实验室的临床基地,与基础研究基地形成互补。钟南山表示:“希望通过产、学、研、政、企、金各方面的大协作,团结国内及国际的力量来发展呼吸医学,共同对抗新冠肺炎疫情。”

“这些年,国家和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科创政策、人才政策,既有温度又有力度,为科创企业和科研机构,以及各类人才营造出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钟南山表示,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海外精英、留学人才回国发展。结合自身海外求学和回国创新经历,他说:“改革开放以后,我非常有幸能够成为国家公派的第一批留学生。我是在1979年到1981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和伦敦大学呼吸系留学进修。经过两年的学习,我回到中国,回到广州工作,在呼吸系统疾病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大半辈子。”钟南山院士可以说是广大海外归国人员创新创业的缩影。

广州市副市长王东在致辞中介绍,广州依托重点科研平台、重大创新项目,面向全球引进高精尖紧缺人才;在穗工作的院士超120名,颁发人才“绿卡”超过1万张。广州已出台实施《广州市科技创新条例》,从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等方面提出了多项措施;在全国率先实施科研经费使用“负面清单”管理,为科技人员放权松绑;创建南沙全国首个国际化人才特区,高标准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建设。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闫炳辰在致辞中向海外英才发出号召。“广大留学人员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人才资源,做好新时代留学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闫炳辰谈到如今的中国正在成为全球人才竞相创新创业的沃土,教育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海交会的创新升级,为广大优秀人才回国发展、施展才华提供坚实基础和良好平台。

2021海交会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搭建“云会场”,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历史上首次实现了线上项目对接、线上人才对接、线上展览、线上会议等功能。持续开展常态化的引才引智服务,实现“永不落幕的海交会”。

2021海交会——广州生命健康产业创新领军人才峰会上钟南山院士“云上”致辞

大咖云聚智力殿堂献策湾区人才高地建设

大会主论坛以“开放合作,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邀请国内外顶级专家学者围绕人才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合作、政治引领等方面展开主题分享,为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出谋献策。

主论坛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筹)候任校长倪明选表示,港科大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国际化高端人才,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展望未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与香港科技大学将共同构成“香港科技大学2.0”,这将成为穗港教育与科技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

“如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和创新人才交流。世界各国间的人才、技术与创新交流,对科学家而言至关重要。”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爱德华·莫索尔表示,海交会的举办为增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桥梁,也为参会方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和合作契机。希望通过海交会这一平台,各界朋友能够在科技开发合作方面开展进一步的交流探讨、优势互补,促成创新成果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科技创新热土上落地转化,推动全球尖端科研技术与这里的优质产业资源对接合作。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默哈麦德·萨旺(Mohamad Sawan)就中国构建开放创新生态、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等内容建言献策。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陈飞勇则在演讲中表示,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与复杂国际形势叠加的大背景下,更凸显发挥留学人才作用的重要性。“留学人才应当发挥自身多元文化的软实力优势,在创新创业和国际交流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分论坛上,国家特聘高层次专家、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山学者特聘教授陈凌透露,团队正积极研讨应对奥密克戎毒株的新方法,正在与广州实验室联合研发鼻喷疫苗;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教授、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卢宇彤,琶洲实验室脑疾病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朱心红等高层次人才先后发表主旨演讲。

2021海交会还设置了筑梦湾区——格致论道·湾区科学文化讲坛、2021海交会琶洲实验室新一代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国际高峰论坛、2021年最具成长潜力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发布会、“科技创新·巾帼力量”主题论坛、广州生命健康产业创新领军人才峰会等活动。助力女性科技工作者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的《广州市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实施方案》在2021海交会重磅发布。

2021中国科技金融论坛现场

海交知己广聚英才引才引智成效凸显

2021海交会与以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代表的“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和广汽、碧桂园、小鹏、唯品会等知名企业合作,提供超过6800个优质岗位。大会还与以广州孵化器协会为代表的15个孵化器和创业园区合作共建了海交会留学人员创业服务合作园区,以良好创业环境吸引人才。

目前,2021海交会通过第十六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金博奖全球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大赛博士创新创业项目、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项目及各分会场面向全球征集对接的创新创业项目及合作需求逾960个,包括科技创新成果奖金奖项目“唾液外泌体肿瘤早筛早诊平台和产品”、科技创新应用奖金奖项目“退役锂电池材料再生智能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奖金奖项目“新型纳米复合防水阻氧薄膜材料”等众多优质项目。

与此同时,大会广泛征集国内各省市项目、人才需求信息并实时在线发布,建立海交会项目库,通过“云会场”的先进信息技术抓取供需信息,实现两端的智能匹配。目前,已有海外人才、国内机构通过“云会场”发布项目及合作需求逾200个。接下来,海交会将以“永不落幕”为目标,在2022年上半年持续举办“智汇湾区·归创英才”海外(加拿大)专场路演等常态化项目路演、人才招聘活动。

老牌大会近悦远来全球引才累计超5万人

海交会的前身是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在国家各主办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已成功举办了23届,被誉为国内规模最大、开放度最高、覆盖所有海外人才的、在海内外最具影响力的海外人才与科技信息交流平台。大会通过展览、论坛、沙龙、项目路演、人才招聘等一系列活动,为广大的国内需求单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搭建了一个相互了解、沟通、交流的平台。

长期以来,大会得到中央高度重视,李长春、张德江、刘延东、汪洋、陈竺、胡春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莅临大会视察、指导。首届大会由广州留学归国人员发起,于1998年在广州隆重举行,303位留学人员参加。从第二届开始,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人事部(原)、国家侨务办公室等国家部委相继加入成为主办单位。2016年,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关怀指导下,大会创新升级,扩大海外引智范围,创新办会手段,提高办会水平和实效,将“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更名为“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定于每年12月中下旬在广州召开。据不完全统计,海交会累计吸引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层次人才5万余人,向国内各地输送项目5万多个。

当前,我国正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疫”线突围的海交会,展示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雄心,也展现了湾区创新驱动的定力。

猜你喜欢

留学人员广州大会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逐梦青春 创赢未来”——扬中市首次举办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经验分享会
WAIC与WIC大会简介
江苏省归国留学人员实践创新基地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徒步看家乡活动 看亮留学人员双眼
声讨大会
大会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