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工匠精神”培育
2022-03-21常元
常元
摘要:“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其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文化,其传承与发展更加契合时代需要,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倡导的主流文化。
关键词:工匠精神;创新;产教协同
一、服装行业中工匠精神培育的中的重要性
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沉淀,形成了“德艺兼修、以德为先、”“精益求精、至于至善”为代表的工匠精神,并衍生出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中,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匠人们在各种行业上克服困难磨炼技艺,永无止境,得到社会的一致认可,并对这种精神产生崇敬和憧憬,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服装生产中的工匠精神,源于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只有具备“工匠精神”的内涵,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只有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服装专业人才,才能凝聚成企业的“工匠精神”和核心竞争力,“工匠精神”的打磨是服装专业学生的必要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源动力。
二、服装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养现状分析
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正在主动适应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发展要求,实现科技和创新为驱动,职业教育和高素质人才是服装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可靠保障。很多的职业院校,本科院校意识到专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从课程建设、人文素养、校企合作、专业活动等开展多元化的育人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有些问题比较突出:如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不够,培养工匠精神的实践活动不足,工匠精神的系统培养和企业实习结合程度不高等,忽视价值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价值观教育脱离专业教育;学生就业的稳定性差,跳槽、转行客观存在;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社会教育资源没有充分利用;专业教学与企业脱轨,难以适应当前企业发展要求;学生对员工素质、岗位责任、职业规划缺乏认知,缺乏对企业和服装专业就业的认同感、责任感等;另外随着企业产业升级变化,对于技能人才的需求不再拘泥于某一固定岗位,需要具备高素质实践技能,了解现代化企业运作模式,适应行业发展壮大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而院校教学滞后于企业,校企结合度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
三、高中服装专业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培育
(一)总体设计目标:
以工匠精神培育为着力点,将思想道德修养融入专业教学,将其作为新时代的职业精神,植入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中,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具有创新进取的精神面貌,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追求卓越的职业情怀,更好的服务于为服装生产和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实施职场化育人,积极传承开拓和创新,将精雕细琢的服装设计、制作和研发的精神理念深入人心,赋予工匠精神更丰富的内涵,积极推进服装行业向设计化、品质化推进。
(二)目标实施的具体步骤:
1、明确职业精神对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专业课程中融合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解决工匠精神培育难以融入课程体系的实际情况,通过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宣传、大师事迹等打造相关的课程思政教育,使工匠精神成为从业者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2、全面、系统分析毕业生就业稳定性+职业发展性差的问题,发挥教育以人为本的主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创建“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将思政课程、专业课程、职业技能有机结合,引领思政教育合理科学地融入专业教育各个领域,强化专业培养中的“立德树人,知行合一”。
3、对接产业变革,深化产教融合,以“工匠精神”为抓手开展校企合作,开展“教-学-训--能-创”五位一体职场化育人,双导师企业授课进课堂,还原企业生产状态和技术,高水平实训基地开展生产实训,熟悉企业工作流程,掌握核心技能,注重素养、品德、工匠精神培育,促进学生强基固本,得技双修。
4、对接服装产业变革,实施“职场化育人”,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块组合、能力本位”,以特色资源为载体,以教学驱动科研创新,完善社会服务功能;利用现代学徒制打磨工匠品质,锻造精炼技艺,顶岗实习环节融入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能掌握数字化信息系统进行生产组织运营的整体过程,具备现代化企业所需要的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构建校企育人共同体,协同合作,以企业精益求精的高水准、典型案例塑造工匠精神培育,共同担负高校立德树人重任,切实改善校企合作契合度不高窘境,进一步全面促进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
6、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职业技能精神、创新创业大赛、技术研发等项目使学生敢想、敢为、敢当,培养创新型、综合型技术人才,使学生对接岗位精准就业,成长为企业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
四、结束语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其核心落脚点在于校企深度合作,以“工匠精神”为着力点,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打造职业精神;重塑专业课程体系,开辟数字化课堂,实施职场化育人;开展融入创新思维的创新创业项目实训、技能竞赛和技术研发服务,不断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建立行业需求+企业引导+技术引领+学生发展紧密结合,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的职业观培养中,才能更好的实现行业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转型,为企业培养输送更多的“一专多能,一精多通”的高素質、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