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正悄悄“偷走”我们的听力
2022-03-21
今年读大二的吴同学,进入大学后每晚都要戴着耳麦听着音乐才能入睡。近日,她无意中发现自己有一侧听力明显下降,后被诊断为左耳轻度神经性聋。而66岁的老刘,春节期间在自家小院燃放爆竹时,突然发生双耳重听伴耳鸣的情况,被确诊为双耳中重度神經性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1年3月3日首次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全球有15亿人患有听力损失,其中至少4.3亿人需要康复干预。若不加以控制,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目可能会增加到25亿人。据推算,目前我国听力减退人数高达2亿之多,听力残疾者达7000万人,约占全国残疾人数的30%以上。
当前因噪音所致的听力损伤病例正在快速增长,几乎所有职业、各个年龄段及男女老幼都会被殃及,亟须唤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噪音性耳聋就是一种处于长期反复噪音暴露的环境,或在一次长时间的强大噪音暴露中,所造成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一些特殊场合,如开山放炮、定点爆破等爆炸声超过110分贝的环境,很容易诱发急性噪音性耳聋,也称为爆震性耳聋;长期在纺织厂、机械厂劳动,或在建筑工地开铲车、升降机、大型渣土车的人,其听力往往每况愈下,受损严重。
社会生活产生的噪声更容易形成“温水煮青蛙”的效应,那些经常喜欢出入KTV娱乐厅、音乐酒吧等场所,或整天戴蓝牙耳机、长时间接打电话的人,其正常听力常常会被这些噪声悄悄“偷走”。
以戴蓝牙耳机听音乐、学外语为例,有人认为既不影响他人又可避免外界干扰,且能减轻手机辐射,但如果在噪音环境下使用,人们会不自觉地调大音量,而这种较大分贝的持久冲击,足以使人体内耳毛细胞死亡,导致听力减退,最终罹患感音神经性耳聋。
噪音性耳聋的听力损伤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密切相关。一般声音的强度超过85~90分贝,即会伤及耳蜗,使听力逐步“滑坡”。依据相关标准,通常每增加3分贝,允许的暴露时间将减少一半。若噪声达到140分贝,无论暴露时间多短,都会产生暂时性或永久性听力损害。
(摘自《科普时报》)
253550051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