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里长征 铿锵玫瑰

2022-03-21王友平

四川党的建设 2022年5期
关键词:红四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

王友平

革命理想高于天,千难万险志不移。在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女红军,总计达数千人。她们有的致力于红色宣传,以优秀的文艺创作和表演鼓舞士气;有的英勇善战,在枪林弹雨中屡次创造光辉的战绩;有的救死扶伤,以柔弱的肩膀承载起革命重担和民族大义……这些巾帼英雄的革命事迹和英勇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李伯钊(1911一1985),四川巴县(今属重庆市)人,原名李承萱,曾用名戈丽,著名的戏剧家、教育家、作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三过草地的红色戏剧家——李伯钊

李伯钊出生在四川巴县(今属重庆市)一个贫苦知识分子家庭。1925年,她因参加爱国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后由重庆共青团组织安排赴上海大学学习,并改名为李伯钊。1926年秋,她在上海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军阀拘捕入狱,在狱中她坚贞不屈,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成功保护了组织与其他同志。李伯钊后被组织营救出狱。

1926年冬,李伯钊、杨尚昆先后被组织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夏,这两位四川老乡、留苏同学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结婚,从此踏上了他们相伴一生、共同革命的人生之路。

1930年底,李伯钊由莫斯科回到上海,立即投入火热的革命斗争中。1931年秋,李伯钊奉命到达中央苏区瑞金,先后担任中央红军学校政治教员、高尔基戏剧学校校长等职。她经常自编自演节目,为战斗紧张、生活艰苦的苏区军民提供了难得的精神食粮,被苏区群众誉为红军戏剧界的“赤色明星”。

1934年10月,李伯钊与杨尚昆随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一起参加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有30名女同志,都编在中央纵队,队长是董必武。长征途中,李伯钊不仅要艰难行军,还要开展部队的宣传工作。她三次过草地,历经艰险与磨难。

李伯钊第一次过草地是在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1935年8月下旬,李伯钊随中央军委和中央红军所在的右路军出发,经毛儿盖北穿过草地,到达班佑、巴西地区,经过艰难前行,五天完成行军任务。

第一次过草地后,组织上派她去红四方面军筹办艺术训练班。1935年9月,李伯钊随红四方面军第二次过草地,比第一次过草地更艰难,共走了四天,她仍然坚强地挺了过去。

1936年7月,红二、红六军团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红二、红六军团合并成立了红二方面军。后两个方面军陆续北上。李伯钊由组织安排随红二方面军行动,第三次过了草地,这次共走了29天。同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部队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李伯钊终于回到了党中央的怀抱。此后,她被调到总政治部宣传部工作,接着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李伯钊历任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著有歌剧《长征》、话剧《北上》等,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何连芝(1905—1980),四川万源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身经百战的长征女英雄——何连芝

何连芝出生在四川万源县(今万源市)城西60公里的小村庄,十多岁便开始做繁重的家务劳动。由于家庭实在困难,她12岁时就被迫当了童养媳。

1933年1月,红四方面军转战到万源,解放了距何连芝家四十里的竹峪关(今万源市竹峪镇)。何连芝得知红军是来帮穷人打天下的消息,仿佛看到了救星,决定寻找红军,投身革命。一天,她与同样是童养媳的何翠英一道,以割猪草为名,悄悄跑到竹峪关参加了红军,被分配到妇女宣传队。由于工作出色,何连芝很快当上了丝罗乡(今属黄钟镇)苏维埃政府委员,不久又当上了赤卫队分队长,并请缨上前线侦察敌情。一次,她带领70余人外出运粮,返乡途中遭敌人袭击,她奋勇拼搏,率十几人突出重围。1933年秋,何连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被调到万源县苏维埃政府担任粮食委员兼内务委员。

1933年底至1934年初,何连芝调任中共万源县委妇女部部长。她带领女游击队员深入匪区打游击,曾在石塘一带活捉了20余个土匪。在家乡的革命斗争中,她曾两次被捕,遭受敌人严刑拷打,却始终坚贞不屈,凭借机智勇敢,死里逃生。在反“六路围攻”的决定性一战——万源保卫战中,何连芝带领机关妇女干部组织各乡妇女为红军筹粮,并带领“妇女赤卫军”的一个连奔赴战场。

1935年春,何连芝随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开始长征。7月,又随红四方面军进入川西北藏族聚居的杂谷脑地区(今属四川理县杂谷脑镇),她担任连长的省委妇女学校也跟随中共川陕省委机关进驻于此。这里有座杂谷脑寺庙,是红四方面军长征路上经过的第一个喇嘛庙。一天早晨,省委机关在此遭到大约三四百敌人的进攻,省委派王维舟率警卫连前来阻击敌人,但敌人在山上的喇嘛寺中以优势兵力居高临下分两路袭来,形势十分危急。王维舟要求省委妇女学校人员参加支援。省委妇女部长张琴秋立即动员妇女学校组成突击队,火线任命何连芝为突击队队长。何连芝率30余名女战士沿着山沟向敌人发起进攻,配合红军主力部队,与敌激战大半天,击退敌军。妇女突击队胜利完成任务,受到省委表扬,何连芝在战斗中被敌人子弹打掉一节手指。

长征结束后,何连芝到了延安,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37年,经人介绍,她与董必武结为连理,相伴一生。

何曼秋(1919一2014),四川江油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长征中走出的女军医——何曼秋

何曼秋出生在四川江油县(今江油市)的一个没落地主家庭,自幼好奇、好动、好胜,读过两年高中。1935年,长征途中的红四方面军经过江油县,何曼秋在叔叔的影响下,毅然加入了红四方面军,被分配到第三十一军做宣传员。

在参军后经历的第一场战斗中,何曼秋和同是新兵的战友李香玲穿越阵地去张贴标语,敌人的子弹一下击中了李香玲的肩部。何曼秋眼见卫生员战士不顾一切地跑来,为李香玲迅速止血、包扎,后快速将李香玲背下阵地,不由对负责战场救护的红军医务人员肃然起敬,萌发了成为一名红色军医的愿望。

后来何曼秋因患疟疾住院,她发现部队医院缺医少药,医务人员全是男性,连一个女医生也没有,女性伤病员接受诊治很不方便。不久,何曼秋的病治好了。当被通知病愈出院时,她鼓起勇气向院领导表达了想留下来学医,将来要成为一名红军卫生员的强烈愿望。这些经历和想法打动了院领导,她被留了下来,并很快被安排到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看护学校(以下简称为“红军护校”)学习。

长征中学医十分不易,当时的红军护校学员都是工作第一、学习第二,每天都要在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之余才能抽空学习。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在懋功会师后,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路军和右路军,何曼秋所在的红军护校随左路军行动。行军途中,红军护校的课不得不停了下来,所有学员都参加了醫院的护理工作。何曼秋边工作边抓紧时间自学,随后考入了红军总卫生部卫生学校学习。1936年8月毕业后,她被分配到红军总卫生部医务所当医生,成为红军自己培养出来的一名正式的女军医,随部队继续长征。一路上,何曼秋跟随部队完成了无数次现场救护,并为沿途的老百姓治病。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何曼秋被授予中校军衔,随后不久改授上校军衔;先后担任中南军区卫生部训练处处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妇幼卫生保健处处长等职,并与丈夫张汝光合作出版了《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工作史简编》一书。长征中学医、转战中用医、和平后管医,她为人民军队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系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

(责编 /王瑾)

1811501705255

猜你喜欢

红四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
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走出“逃跑主义”:鄂豫皖省委对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的认知
湘江战役: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热血青春铸丰碑——记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中央红军最早实行供给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