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项目化设计研究

2022-03-20蔡智勇

文教资料 2022年22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高职评价

蔡智勇

(青岛酒店管理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 “创新” 。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创新性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必须大力推行创新教育,把创新能力培养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当中。

一、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一)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需要

2016 年,国家发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其中指出要分三步走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2020 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 年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 年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1]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培养创新性人才既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

(二)助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生存的根本。在经济发展放缓、市场形势不断变幻的背景下,企业要做大做强,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就必须把创新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企业对于员工开创性思维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毕业生作为企业生产一线以及后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具备更高的创新能力,才能助力企业实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及管理创新。

(三)提升高职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当前大学生整体就业压力较大,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更是处于劣势。职业能力是就业的关键,创新能力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高职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其职场核心竞争力,使得他们能更好地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学生自身也要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抓住机遇,实现个人的成长。

二、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高职院校对于创新教育越来越重视,进行了大量探索,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灌输式的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死板枯燥,缺少必要的互动、探讨、思考等环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时间久了便习惯了被动接受,懒于思考,丧失探索的欲望,缺乏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因此,要有新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来满足创新教育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滞后,实践环节缺失

高职教育应以突出实践性为特色,但目前,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仍以理论讲授为主,且存在教学内容陈旧、与社会实践脱节等问题,重理论、轻实践现象突出。实践环节的缺失使学生不能做到学以致用,也无法在实践中锻炼和加强创新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优化教学内容,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构建。

(三)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基础薄弱

学生从小到大接受的应试教育,使之养成了思维的惰性,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而高职学生又存在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加之知识更新缓慢,导致学生满足于接受有限的知识,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更没有创新的意识。因此,高职院校推行创新教育,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优势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四)缺乏创新教育的机制和平台

一是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创新教育的需求。大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未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优质的实践创新课程缺乏,专业课程也未与创新教育实现有机融合。二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创新文化缺乏,实训条件不完善,教师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都不利于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项目教学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和发现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典型职业工作任务为核心,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线,将理论融入实践教学的新型教学方式。[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通过不断完成一个个子任务,将理论知识内化为经验,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教学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

传统的教学模式更看重的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重结果而忽视过程。项目教学则突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项目的选择注重现实情境下真实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提升实践的能力;同时注重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包括学科的关键能力和跨学科的能力。其中,创新能力是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创新能力是项目教学致力于实现的目标之一。

1. 项目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 创意思维

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实际生产过程进行项目的设计,为学生打造真实的工作情境。围绕项目的展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体验创新的过程,学生不仅获得专业知识,掌握工作技能,还能启发创意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开展项目化教学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然选择。

2. 项目教学注重实践锻炼,培养创新能力

美国创造学之父亚历克斯·奥斯本认为,人人皆有创造力,但创造力水平的提升是需要专门训练的。这种训练在高等教育里往往是被忽视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创造力需要通过实践才能激发出来。只有在不断的试错与冒险中,学生的好奇天性与探索精神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由此可见,在教育中,实践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它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以创新实践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恰好为学生提供了这一机会。

(三)项目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用的实证研究

为了了解项目教学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本研究从创新意识、联想能力、转移经验能力、探索问题的敏锐力、侧向思维能力、思维灵活程度、联结与反联结能力以及产生新思想的能力八个维度进行创新能力高低的表征[3],对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文化创意管理等五个专业的452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 438 份。对每名学生项目化教学实施前后各项能力情况进行统计(百分制),并对所有学生的自评打分取平均值,得到项目化教学实施前后创新能力对比图,如图1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项目教学实施后,学生创新能力的各个维度均有大幅提高,表明项目教学对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图1 项目化教学实施前后创新能力对比图

四、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项目化设计

根据项目教学的特征以及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本研究以高职 “展览组织与管理” 课程为例,提出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项目教学设计,分为项目选定、计划制订、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展示、项目评价六个阶段。

(一)选定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项目的选定是项目教学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流程设计的第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3]项目教学讲求以学生为主体,因此项目的选取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兴趣选择合适的项目,教师对学生的选择提供建议,师生共同进行项目的确定;二是项目难度要适中,学生在现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同时要给学生留出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三是项目内容要丰富,基于真实的工作任务流程,能够实现学生知识迁移、构建及内化的过程。

“展览组织与管理” 课程选取的项目是撰写青岛国际车展的策划与管理方案。青岛国际车展的主办方是学校优质的合作企业,也是本课程项目的联合制定者。青岛国际车展是学生既熟悉又非常感兴趣的展会活动,这一项目的选定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也能够实现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体系的重构。

(二)计划制订——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制订计划即进行项目的整体规划,是教学流程设计的第二步。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整体规划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对教学流程的把控,包括时间规划和活动规划。时间规划是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活动规划是对整个项目过程中需要进行的主要探究活动做出规划,使学生明确要探究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小组成员的分工。

“展览组织与管理” 课程让学生通过任务分解法(WBS)实现工作任务的细分;通过制作甘特图掌握活动进程;通过关键事件法明确每一阶段的任务目标;通过制作资源配置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责任分配矩阵(RACI)明确任务分工,最终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本阶段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订计划,教师提供项目总体规划,学生据此制订每阶段的具体规划。

(三)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活动探究,是教学流程设计的第三步,也是项目教学的主体部分,对于是否能够顺利完成项目起到决定性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4]在活动探究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一定的资源与工具,明确问题、搜集资料、自主学习、集体探讨,确定问题解决的方案。教师负责进行指导并在必要时提供资源与工具的支持。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都会成为作品制作的依据,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

“展览组织与管理” 课程要求学生完成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立项策划、招商招展、市场营销、现场管理等多个任务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创新,并对创新点进行论证。如在进行展会同期活动策划探究时,可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知名车展同期活动的设置,结合青岛的实际情况实现青岛国际车展同期活动策划的创新。

(四)作品制作——锻炼学生的创新技能

作品是学生项目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作品制作,是教学流程设计的第四步。锻炼学生的创新技能,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教师提出作品要求,学生依据活动探究中确定的问题完成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出建议,学生反复修改,直至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份最优作品,为成果展示做准备。

“展览组织与管理” 课程项目涉及文案写作的技能,可以与 “会展文案写作” 课程合作,共同进行项目的推进。两门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进行教学研讨,使用同一个项目,同时又各有侧重。 “展览组织与管理” 课程侧重展览项目的策划技能, “会展文案写作” 侧重文案写作的技能,课程之间的横向联合保证了学生知识获取的完整性,从而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五)成果展示——提供创新展示的机会

成果展示,是教学流程设计的第五步。为学生提供展示创新的机会,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成果展示包括报告会、展览会、辩论会、小型比赛等多种形式。这对学生来说是很好的展示自我的平台,是学习成果的分享,可以使学生在其中获得成就感。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而作品的点评环节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作品。

“展览组织与管理” 课程举办项目成果展示交流会,学生团队进行项目的路演,邀请教师代表、校内外专家、青岛国际车展的主办方代表以及往年参加全国性会展策划技能大赛的优秀学长代表共同组成评审委员会,对作品进行打分定级并给予相关建议。优秀作品团队将获得车展主办方颁发的 “最佳策划团队” 称号,如果方案被采纳,则有深度参与车展运营的机会。

(六)活动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创新

活动评价,是教学流程设计的最后一步。活动评价既能帮助学生找出不足、提升创新,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反思。项目教学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有教师的评价、企业代表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二是评价的全过程性,除了项目成果的评价,课堂出勤、参与度、日常作业等过程性评价也要加入进来;三是评价指标的多样性,除了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项目化教学对于能力的评价也十分看重,包括创新能力的评价。

“展览组织与管理” 课程评价不是传统的过分关注学习成绩,而是转化到综合素质的评价过程上来。课程制定了项目成果评价表、学生自评表、小组互评表、学生访谈提纲等,每一部分都把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融入其中,如 “在完成任务时,能否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在项目中,能否发挥个人特长,施展才能” 等,通过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结语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性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使命。项目教学对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是显著的。将项目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相融合,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导向的课程项目化设计,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因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构建课程项目化设计保障体系,不仅使得项目教学可以顺利开展,更是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高职评价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