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复配化学药剂对甜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2022-03-19张顺昌徐继根漆慧娟胡丽鹏吴昊符成悦
张顺昌, 徐继根, 漆慧娟, 胡丽鹏, 吴昊, 符成悦
(1.浙江省台州市农资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台州 318000; 2.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台州 317000)
甜瓜(Cucumismelo)是葫芦科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是一种营养价值很丰富的水果。甜瓜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VB、烟酸及钙离子、铁离子等微量元素,可有效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蛋白质,并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浙江省台州市于2006年开始引进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甜瓜新品种东方蜜1号进行试种,其果实呈椭圆形,白皮带细纹,单果重约1.5 kg,果肉橙红色,瓜皮厚约4 cm,肉质松脆、细腻、多汁,含糖量16°左右,口感风味极佳,深受消费者喜欢。在2007—2010年,大棚秋季种植厚皮甜瓜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年种植面积接近700 hm2。2011年后台州市大棚甜瓜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到2019年种植面积达4 913 hm2,是2011年的8.18倍;总产量15.2万t,是2011年的9.26倍;总产值7亿元,是2011年的5.19倍,种植面积和发展速度均位居浙江省首位[1]。由于甜瓜种植效益高,许多原来冬季种植蔬菜、旱粮的农田都种上了甜瓜。部分在外省种植西瓜的瓜农也都陆续回到台州种植甜瓜。秋季大棚甜瓜基地规模逐年扩大,冬季农田种植效益成倍增加[1],是台州市主要的特色农产品之一。
但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很多种植户在同一块地上连年种植,不科学的施肥使得土壤恶化,秋季种植的大棚甜瓜,各种病虫害发生越来越严重,加上农药的不科学使用,抗药性越来越重,特别是白粉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单独的化学药剂难防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甜瓜白粉病是危害甜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可造成植物光合能力下降,引起早衰,甚至死亡,严重影响甜瓜的产量和品质。春、秋两季发病重,发病率为30%~100%,一般可致减产10%~20%,病害严重时可减产40%以上。除为害甜瓜外,还可为害葫芦科其他蔬菜。
甜瓜白粉病由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科白粉菌属的二孢白粉菌和单丝壳属的S.fuliginea(schlecht.)poll.真菌引起[2-3],是甜瓜生产中最主要的一种病害[4]。尽管白粉病可以使用化学防治,但由于危害甜瓜白粉病的生理小种较多,分化快,常规化学药剂易产生抗药性,难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5]。因此,寻找一种不易产生抗性的生物制剂与化学药剂复配,对提高化学药剂的防效、延缓化学药剂的抗药性至关重要。
亚磷酸盐作为一种新型植物诱抗剂,已成功用于由多种病原菌如栎树猝死病菌[6]、樟疫霉[7]、霜霉[8]、尖孢镰刀菌[9]、鳄梨根腐病、菠萝心腐病、马铃薯晚疫病[10-11]等引起的病害防治。研究认为,亚磷酸盐防病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直接杀菌,即直接干扰和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干扰孢子的萌发;另一方面是间接的防病作用,亚磷酸能破坏病原菌的入侵干扰器,使得病原菌在无入侵干扰器的情况下,很容易被植物识别,进而被植物细胞分泌的抗毒素和PR蛋白攻击达到防病的效果;还可以通过侧面刺激植物体细胞产生多糖物质增强细胞壁的厚度,并释放信号,警讯相邻细胞启动防御体系,同时刺激植物产生酚类化合物等抗病物质起到保护作物的功效。由于亚磷酸盐的抗菌增效作用给环境带来节能减排效应,美国环保总署将亚磷酸及亚磷酸盐产品归类为一种环保的生物制剂。
亚磷酸钾相关课题目前在国内的研究较少。本次试验旨在研究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与不同化学药剂复配对甜瓜白粉病防治效果,旨在探索防治甜瓜白粉病的优化方案。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三甲九塘村塑料大棚内进行,试验期间天气以多云转阴为主,大棚内温度最低为10 ℃,最高35 ℃,平均温度22.5 ℃,土壤为黏性,pH值为6.0,肥力适中。
供试甜瓜品种为东方蜜1号,移栽时间为2019年12月10日,种植密度为3.5 m×0.3 m,667 m2栽600株左右。该试验地在气候条件和种植管理上均符合试验要求,且白粉病发生均匀。
2.1.1 运动症状:帕金森病患者明显可见的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症状可在公众场合表现出来,这些身体形象的改变会引发患者的羞愧感、尴尬感和孤立感[9-10]。有研究认为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与其外在形象改变和功能逐渐丧失有关,同时语言沟通障碍和“面具脸”所致的非语言沟通障碍也不可避免地导致患者的孤立,感到一种与他人逐渐疏远的感觉[8]。因此,患者可能被他人误认为隐瞒病情和不愿与人沟通,加重患者的孤立感。运动症状可直接导致社会孤立和自我歧视,因此运动症状是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的主要来源。
供试杀菌剂共4种。4%四氟醚唑水乳剂(朵麦可,意大利意赛格公司);25%乙嘧酚悬浮剂(禾益乙嘧酚,江西禾益化工有限公司);80%硫磺水分散粒剂(斯杜宁,德国斯杜宁公司);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水剂[丽维简,启腾农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1.2 方法
在甜瓜幼果膨大期、白粉病发生初期进行第1次施药(2020年3月17日),间隔7 d后进行第2次施药(3月24日),共施药2次。在试验前7 d及试验期间未用任何杀菌剂、杀虫剂。用3 WBD-16L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操作压力0.15~0.40 MPa)进行叶面喷雾,667 m2用水量60 L,均匀喷施到叶片正反面,以叶面雾滴均匀一致为宜。
田间试验共设7个处理,在白粉病始盛期喷雾。T1为4%四氟醚唑水乳剂1 000倍;T2为4%四氟醚唑水乳剂1 000倍+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水剂660倍;T3为25%乙嘧酚悬浮剂750倍,T4为25%乙嘧酚悬浮剂750倍+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水剂660倍;T5为80%硫磺水分散粒剂500倍;T6为80%硫磺水分散粒剂500倍+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水剂660倍;T7为空白对照喷清水(CK)。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共设21个小区,小区面积为20 m2,各小区的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一致。
1.3 调查
1.3.1 防效调查
本试验共调查2次,分别在第1次施药后7 d(3月24日)、第2次施药后7 d(3月31日)。每小区随机调查5株,每株调查发病藤蔓的10张叶片,每片叶按照病斑占叶面积的百分率,分别记录其发病级数情况。
白粉病分级方法。0级为无病斑;1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3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0%;5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1%~20%;7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1%~40%;9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40%以上。
1.3.2 防效计算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应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校正防效/%=[1-(CK0×PT1)/(CK1×PT0)]×100。
式中,PT0、PT1和CK0、CK1分别为药剂处理区和空白对照区施药前、后的病情指数。
1.3.3 安全性调查
药害分级标准。“-”表示无药害;“+”表示轻度药害,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表示有明显药害,可复原,不会造成作物减产;“+++”表示高度药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表示严重药害,作物生长受阻,产量和质量损失严重。
1.3.4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7进行作图和数据处理,采用SPSS 16.0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对甜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在表1中,2次药后7 d的防效均显示,添加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的各处理均极显著高于不添加的药剂处理,说明与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复配后的防效增加明显,这与孟树明等[12-13]的报道接近。
表1 各处理对甜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2.2 安全性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T5处理单独施用2次,间隔7 d,长时间残留药液附近的叶片轻微黄化,丧失叶片局部区域的正常功能,说明单独喷施硫磺水分散粒剂具有导致药害的风险。但通过与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复配后,T6显示无药害症状,表明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具有很好的营养功能,其所含的植物源氨基酸可调节甜瓜的生长,提升甜瓜在逆境下(如药害等)的耐受力,减轻或降低化学药剂的副作用。其他各处理在供试浓度下对叶片、幼果都安全。
表2 几种处理对甜瓜安全性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甜瓜白粉病的生理小种较多,且分化快,化学药剂多次使用后,容易产生抗药性,造成防效下降。本试验结果表明,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复配3种不同的化学药剂对甜瓜白粉病的防治都有极显著的增效作用,这可能因亚磷酸钾具有直接杀菌效果,同时也能刺激植物产生大量的酚类物质及植保素,增加植株的抗病力。
在调查中发现,单独喷施80%硫磺水分散粒剂,每间隔7 d喷1次,连续喷施2次后,部分叶片局部长时间残留药液的位置会出现黄化,丧失正常功能,但其与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复配后则没有药害产生,这可能因为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具有很好的营养功能,能增强细胞壁的厚度,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660倍,喷施2次药后观察发现,对甜瓜叶片、嫩芽、幼果均无任何副作用,这是因为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水剂含有的植物源氨基酸能促进磷转运蛋白的合成,提高亚磷酸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代谢,促进植物对亚磷酸的吸收与转运,大幅降低亚磷酸对植物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