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莓白粉病不同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2022-03-19徐继根张顺昌吴昊胡丽鹏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白粉病悬浮剂防治效果

徐继根, 张顺昌, 吴昊, 胡丽鹏

(台州市农资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台州 318000)

草莓是蔷薇科草莓属植物,在园艺学分类上属于浆果类果树[1],其浆果柔软多汁,色泽艳丽,酸甜适口,芳香浓郁,营养丰富,备受消费者青睐,被称为水果皇后。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佳水果榜上,草莓名列第二[2]。红颜是章姬与幸香杂交育成的适宜促成栽培的早熟品种[3]。红颜草莓植株耐低温能力强,在冬季连续结果性强,丰产性好,平均单株产量在300 g以上,具有果形大、口味佳、外观漂亮、商品性好等优点[2],在浙江台州草莓生产区,红颜草莓种植较为广泛。

草莓白粉病病原为羽衣草单囊壳,是由羽衣草单囊壳侵染所引起的一种发生在草莓上的病害[4]。草莓白粉病是一种低温高湿型病害,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 ℃,分生孢子发生和侵染适宜温度为20 ℃左右,是冷凉地区、山地栽培、保护地栽培的重要病害。受设施栽培相对高湿多湿小气候的影响,白粉病在整个草莓生育期均可发病,在适宜条件下发展迅速,严重时由于防治不及时或者不到位造成绝产,失去栽培意义[5]。草莓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花器、果实、果柄,发病初期在叶背面出现白色丝状菌丝,后形成白粉,严重时叶片向上卷曲,形成蜡质层,造成叶色褪绿、黄化。幼果期受害后,果实停止发育,不能正常膨大,严重时果实干枯、硬化,形成僵果,其表面覆盖白色霉层;成熟果实受害后,果实表层有大量白粉、着色差及硬化,失去商品价值,严重时果实腐烂[6]。

草莓白粉病具有为害时间长、为害严重、为害频率高的特点,如果不科学规范地使用农药,极易产生抗药性,使防治难度加大,一旦暴发则很难根治。在挂果期不合理使用农药,也会导致果实药害及农残风险,因此,筛选出高效、安全、低毒的草莓白粉病防治药剂极为迫切。根据目前台州地区草莓农户的用药习惯,并结合市面上的几种新型药剂,对台州地区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程度进行试验,以期筛选出对草莓白粉病综合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为科学用药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21年4月在浙江台州市临海市邵家渡街道塘头村草莓园进行,试验大棚规格为10.5 m×55.0 m,砂壤土,土壤pH值6.5左右,模式为大棚保温栽培,采用滴灌施肥。试验前草莓植株长势较为一致,健康程度都处于白粉病发病前中期,以果实发病为主,试验前1周内未喷施防治白粉病的相关药剂。

供试草莓品种为红颜,株行距0.25 m×0.20 m,种植密度为87 000株·hm-2。

供试药剂为25%乙嘧酚悬浮剂750倍(江西禾益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7%四氟·嘧菌酯悬浮剂1 000倍(意莎雷,意大利意赛格公司),400 g·L-1氯氟醚·吡唑酯悬浮剂1 000倍(锐收果香,巴斯夫欧洲公司),200 g·L-1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750倍(美甜,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1亿·g-1枯草芽孢杆菌微囊粒剂375倍(枯芽春,成都特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1 000倍(贝杰康,广西贝嘉尔生物化学制品有限公司)。供试仪器为小米米家电子温湿度计(LYWSD03MMC)。

1.2 方法

1.2.1 处理设计

本次试验不做药剂浓度梯度设置,根据农药生厂商推荐的浓度施药。共设6个药剂处理,T1~T6分别为25%乙嘧酚、17%四氟·嘧菌酯、400 g·L-1氯氟醚·吡唑酯、200 g·L-1氟酰羟·苯甲唑、1亿·g-1枯草芽孢杆菌、25%乙嘧酚磺酸酯,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设计,共21个小区,小区面积2 m×5 m。施药前农户统一疏除过1次老叶。

1.2.2 施药

连续施药2次,间隔时间为7 d,施药时间为2021年4月16日和23日,采用3WBD-16L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容量16 L,工作压力为0.15~0.40 MPa),均匀喷施叶片正反面和果面,至滴水为止,用水量为750 kg·hm-2。选择多云、晴天、微风天气,16:00—18:00施药,第1次施药时,草莓生育期正值结果盛期。试验期间采用标准的田间管理方案。

1.2.3 调查

每小区定点选取长势一致的3株草莓植株,每株选取顶部的2张嫩叶进行标记,每张标记叶片使用SPAD-520 Plus叶绿素计进行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测定[7-8],每张标记叶片随机测定3个点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共测定4次(第1次药后5和7 d,第2次药后7和11 d),每处理重复3次,记录标记叶片在4次叶绿素测定中相对含量的变化。

数据调查。每小区选取10株草莓果实有白粉病的病株,每株自上而下调查5个果实,分别于4月16日(施药前)、4月21日(第1次药后5 d)、4月23日(第1次药后7 d)、4月30日(第2次药后7 d)、5月4日(第2次药后11 d)调查,共调查5次,记录病果的病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并进行方差分析。

1.2.4 病果分级标准

草莓白粉病根据果实感病严重程度共分为6级。0级为无病变,1级为病变占草莓果实表面积小于5%,3级为病变占草莓果实表面积的6%~15%,5级为病变占草莓果实表面积的16%~25%,7级为病变占草莓果实表面积的26%~50%,9级为病变占草莓果实表面积超过51%。

参照草莓果实白粉病分级标准[9-10],按照国家标准[11]进行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计算。

1.3 数据测定及分析

1.3.1 草莓标记叶片相对叶绿素不同阶段的含量变化

参照雷泽湘等[7]的方法,使用SPAD-502 Plus测定草莓嫩叶叶绿素相对含量。

1.3.2 试验期间棚内温湿度情况

试验前在棚中、棚头悬挂3个小米米家温湿度计,测定试验期间(4月15日至5月4日)棚内温湿度情况。棚内平均温度23.55 ℃,其中,最高温度39.3 ℃;棚内平均相对湿度65.85%,其中,最高相对湿度99.00%,最低相对湿度32.70%。

1.3.3 数据分析

参照赵磊等[12]的方法,采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Duncan氏新复级差法做差异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前3次药后观察显示,各处理防效均呈上升趋势。从药前至第1次药后5 d观察发现,T4、T3、T6的病情指数呈下降趋势,其中T4病情指数降幅最大,为29.9%;T3、T6的病指降幅分别为17.4%和8.7%,说明这3个处理速效性较好,且相互间呈极显著差异。各处理防效在第2次药后11 d均呈下降趋势。综上,经过2次施药、4次药后调查表明,各处理对台州地区草莓白粉病均有防效,其中T4对草莓白粉病的速效性和防效均较突出,其次是T3和T6,再次是T1和T2,T5的防治效果较差。

表1 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2.2 杀菌剂处理对草莓叶片中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处理SPAD值各不相同,SPAD值均随时间推延呈增长趋势。观察可知,T4的SPAD值与清水对照最为接近,其次是T3、T5和T6,而T1和T2相差较大。

表2 不同处理对草莓叶片中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试验中,间隔7 d连续喷施2次药后,200 g·L-1氟酰羟·苯甲唑速效性快,防效好,持效性较长;其次是400 g·L-1氯氟醚·吡唑酯和25%乙嘧酚磺酸酯,速效性较快,防效较好,持效性较长。通过对不同处理药后4个阶段草莓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变化的观察表明,200 g·L-1氟酰羟·苯甲唑、400 g·L-1氯氟醚·吡唑酯、1亿·g-1枯草芽孢杆菌、25%乙嘧酚磺酸酯处理的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都和清水对照较接近,说明200 g·L-1氟酰羟·苯甲唑、400 g·L-1氯氟醚·吡唑酯、25%乙嘧酚磺酸酯这3种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综合防效好,对草莓植株安全,无药害作用。

根据李成等[13]的研究结果,200 g·L-1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在第1次和第2次药后7 d的防效分别为57.9%、66.6%,与本试验值77.6%、87.1%有明显差异。究其原因,可能与调查方式不同有关。李成等[13]的研究结果是通过病果率来计算防效,本试验是通过果实感病等级来记录发病基数,并计算发病指数和防效。其次,可能与台州地区农户合理交替使用药剂有关。据于献文等[14]的研究结果,25%乙嘧酚悬浮剂防治草莓白粉病,第2次药后7 d的防效为75.6%,与本试验结果的71.6%较接近。从刘养利等[15-16]的研究结果可知,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较好,这与本试验中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对草莓白粉病果实的防效较为相似。朱丽燕等[17]研究显示,在第2次药后8 d,4%四氟醚唑水乳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为69.8%,与本试验中17%四氟·嘧菌酯悬浮剂的72.3%的防效接近。

朱丽燕等[17-19]的研究结果显示,第2次药后7~8 d观察,不同含量不同倍数的枯草芽孢杆菌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在52.6%~69.8%,与本试验结果较为一致。

防治大棚草莓白粉病药剂筛选试验中,200 g·L-1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400 g·L-1氯氟醚·吡唑酯悬浮剂、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这3种杀菌剂综合防效较为出色。本试验中,通过连续2次喷施,生物农药1亿·g-1枯草芽孢杆菌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可达到一般化学杀菌剂的防效水平,且对草莓植株也相对安全。同时,本试验施用的枯草芽孢杆菌剂型为微囊粒剂,较一般市面上的可湿性粉剂效果更好,使用更加环保(打开无异味),裸果喷施亦无残留。下一步将重点研究其他药剂与1亿·g-1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微囊粒剂的复配综合防治草莓白粉病在提升防治效果、延长持效期、减少打药次数、降低农药残留、有利于植物健康等方面的功效。草莓白粉病的防治重在前期的预防,在生产中建议交替施用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菌剂,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猜你喜欢

白粉病悬浮剂防治效果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含壳聚糖氨基酸肥料与悬浮剂混合使用下悬浮率的研究
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与20%乙螨唑悬浮剂配合应用 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枯草芽孢杆菌对宜良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避雨栽培模式下气象因子对一年两收冬季葡萄白粉病发生的影响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