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叉口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提升探讨
2022-03-19刘海峰
刘海峰
(上海浦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市 201210)
0 引言
“人、车、路”是城市道路的三大交通要素。随着道路交通管理水平的全方位提升,以及人民对于交通文明和规则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已得到显著改善。其中交叉口的交通相对复杂,其通行安全是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各地规划和建设部门发布了多个关于交叉口、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相关规划、设计技术规范和标准,为提升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安全设计、实施和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交叉口的通行条件尚有一定的不足和短板,因此除了加强运营管理和违法处治力度外,交叉口的交通安全设施改善仍是城市基础设施治理的重中之重。
本文结合笔者近年参与的上海市相关工程建设实践,对正常信控状态下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安全问题和产生原因进行梳理和分析,并研究提出交通安全设施提升的一些原则、总体对策和方案措施,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1 平面交叉口若干安全通行问题分析
交通标线和标志牌、信号灯、警示牌、交通监控等是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关键交通安全设施。根据规范,一般道路交叉口都有划示交通标线,安装有交通标牌和信号灯,基本可以实现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的有序通行;在管理上安装监控设备,高峰时段时加强现场管理、引导和违法处理;在后台及时通过现场监控设备反馈及时处置问题。随着各种管理手段齐上,机动车之间的安全碰撞事故已大大减少。但在正常信号控制状态下,因设施不足或主观因素造成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机动车与人、非机动车和人之间的碰撞问题和碰擦仍时有发生。
(1)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碰撞、碰擦。右转机动车与绿灯情况下直行非机动车发生的安全事故。原因主要有:一是交叉口缘石半径大,右转的机动车速度过快;二是右转的机动车存在内轮差以及视觉盲区;三是非机动车驾驶员疏忽、视察不足以及未相互及时让行;四是非机动车停车线缺失、越线等待或停车线过于接近交叉口。绿灯情况下直行机动车与左转非机动车发生安全事故。原因主要有:非机动车视机动车直行绿灯通行,行驶路线轨迹进入机动车左转通行空间,或在规定二次过街交叉口未采取二次过街方式。
(2)机动车与行人的碰撞、碰擦。右转机动车与绿灯情况下直行行人发生的安全事故。原因主要有:右转的机动车速度过快;右转的机动车存在内轮差以及视觉盲区;行人疏忽或视察不足以及未相互及时让行。绿灯情况下直行机动车与横向未及时过横道的行人发生的安全事故。原因主要有:绿灯亮后,机动车驾驶员受靠近停止线的大型车辆视线阻挡影响,而由于交叉口过大或缺乏二次过街设施造成横向通行行人的在其绿灯相位内未能及时过横道。
(3)非机动车和行人的碰撞、碰擦。绿灯情况下直行非机动车与直行行人发生的安全事故,原因主要有:一是交叉口内通行空间不清晰,相互穿插;二是个别道路人非共板,而通行设施不完善,干扰严重导致。右转非机动车与绿灯情况下直行行人发生的安全事故。原因主要有:交叉口缘石半径大,右转的非机动车速度过快;未相互及时让行。
综上所述,在正常信号控制状态下,除了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等主观因素外,交叉口转弯半径大小、机动车的转弯行驶速度、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线位置、非机动车的过街空间和通行方式、非机动车和行人的断面布设形式、过街人行横道长度等诸多客观因素,对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安全通行影响也较大。由此可见,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内的交通安全设施进行评估和优化提升非常必要。
2 主要设计原则和总体对策研究
2.1 主要设计原则
基于对正常信控状态下平面交叉口若干安全通行问题梳理后,我们对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需要重视正常信控状态下平面交叉口的安全通行设计,并提出优化和完善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安全设施。主要有几点设计原则:(1)设施完善优先,辅以管理提升的原则;(2)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3)调查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流量,做好交叉口的信号配时设计,提升交叉口的机动车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交叉口安全通行条件;(4)确保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单个要素安全通行设计的同时,要注重保障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与行人的双要素和三要素间的相互安全通行。
2.2 总体对策
根据问题分析和建设实践经验,除了常规的交叉口交通安全设计外,初步总结了几点优化对策,主要分为5 类,具体见表1。
表1 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设施提升总体优化对策
3 具体方案措施研究
3.1 交叉口的平面布置优化
3.1.1 交叉口路缘石转弯半径
规范提出交叉口转角处缘石宜为圆曲线或复曲线,其转弯半径应满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行驶要求,可按表2 选定。规范同时提出,在有非机动车道时,推荐转弯半径可减去非机动车道及机非分隔带的宽度。
表2 交叉口路缘石转弯半径
以往交叉口设计中,有部分过多考虑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导致交叉口的缘石半径取值偏大,机动车右转条件较好,速度较快。由于一般机动车右转不受信号灯控制,而大型车辆右转时又存在较大的内轮差以及视觉盲区,造成了右转机动车与直行非机动车、行人的碰擦、碰撞事故发生。同时交叉口缘石半径偏大也加长了交叉口人行横道,增加了行人过街时长。目前上海市已加强了管理,规定公交车在右转时必须停踩刹车,以降低右转速度,保障安全。除了管理,交叉口的硬件设施也亟需配套改善、提升。
道路新建或改建设计时,建议尽量降低右转弯设计速度,可选取规范所对应的推荐路缘石转弯半径,降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右转弯车速,减少事故发生,同时缩短行人过街距离,方便行人,如图1 所示。
图1 交叉口路缘石转弯半径设计优化
3.1.2 行人二次过街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关注行人的道路交通安全,现行相关规范提出,人行横道长度大于16 m 时,应在人行横道中央设置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其宽度不应小于2 m,困难情况下不得小于1.5 m。可利用减窄转角交通岛、利用转角曲线范围内的扩展空间、缩减进出口道宽度等措施设置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
目前道路交叉口中,尚有不少人行横道长度大于16 m。随着城市更为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有必要对这些交叉口按现行规范进行行人二次过街设施的建设改造,如图2 所示。在一些如商务区、地铁站等人流密集的区域附近,建议增加行人二次过街岛的宽度;在流量大的过街处,应研究建设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图2 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
3.2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隔离设施优化
关于隔离设施,规范提出,主干路应设置机非隔离设施;双向四车道及以上的道路,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为一幅路设计,应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设置分隔栏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为一幅路,且非机动车流量较大或存在路边停车现象以及路口功能区范围,宜设置机非分隔栏。关于非机动车过街,规范提出,非机动车流量较大时,宜在交叉口设置独立的非机动车进出口道,并与机动车道间用设施隔离;左转非机动车流量较大且交叉口用地条件许可时,可采用非机动车二次过街方式。
由于部分交叉口路缘石转弯半径较大,造成右转车速过快,同时公交、货车等大型车辆右转时存在较大的内轮差以及视觉盲区,造成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碰撞、碰擦事故较多。一方面建议要优化减小交叉口路缘石转弯半径,采取措施尽量降低右转车速;另一方面还建议要加强和完善交叉口机非隔离设施,若有必要,非机动车采取二次过街方式。右转大型车辆较多的交叉口范围,建议可结合现场条件设置机非隔离设施,保障非机动车路权,为市民提供安全骑行环境。按照道路等级,交叉口范围机非隔离设施可考虑如下。
次干路及以上道路相交,交叉口路缘石半径过大时,宜设置机非隔离设施,非机动车采取二次过街方式;主干路或次干路与支路相交,交叉口路缘石半径过大时,宜设置机非隔离设施,非机动车采取二次过街方式;支路相交交叉口,原则上可不设机非隔离设施,但当地处工业区、物流区等大车比例较高区域且交叉口路缘石半径过大时,可设置机非隔离设施,非机动车采取二次过街方式。
各类交叉口机非隔离设施设置参照表3 所列主要分类,各类设置见图3 至图5 所示。当处于中心城区、重要商业区、景区等高景观要求区域时也可采用右转提示标线替代机非隔离设施。
表3 交叉口机非分隔设施设置主要分类
图3 交叉口机非隔离设置图(A 类)
图4 交叉口机非隔离设置图(B 类)
图5 交叉口机非隔离设置图(C 类)
3.3 标线优化
(1)优化交叉口内机动车的交通标线
由于交叉口内机动车有直行,左、右转,非机动车、行人多种流线和交通轨迹。在一些主、次干路交叉口,范围较大,机动车左右转的行驶轨迹偏离度较大,增加了安全隐患。因此在大型交叉口,除需要设置的待转区、等待区外,针对机动车可增加转弯车道导流线,以引导机动车转弯行驶轨迹,避免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碰撞和碰擦。
(2)优化交叉口内非机动车的交通标线
以往在交叉口范围一般不设非机动车横道或导流线,在一些非机动车和行人较多的交叉口,往往造成减少非机动车和人行的相互穿插而碰撞。因此,在流量较多的、有条件的交叉口,可增加非机动导流线,将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空间划分清晰。
(3)部分车道的停止线作适当后移
为倡导绿色出行,近年来城市道路中设置公交专用道的情况越来越多,而公交专用道一般设置在外侧居多。交叉口处进口道外侧又常设有右转车道,由于公交专用道停车线不后移,受公交车辆视线阻挡,右转车辆的视距不佳,易造成右转车辆与行人或非机动车的碰撞、碰擦事故。
因此,类似于公交专用道外侧设有右转车道等情况的,部分车道的停止线可作适当后移,以改善交叉口转弯有影响下的停车视距。停止线后移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一般可在1~3 m。
3.4 人非共板的交叉口设计优化
近年来,部分地区在道路建设时试点采用了“人非共板”断面形式,但是在交叉口的处理上存在不足,未充分考虑非机动车的行驶安全,有些就是简单的将原人行缘石坡道放大,给非机动车道的上下造成不便,也给行人通行带来安全隐患。
建议优化缘石坡道和非机动车坡道,非机动车和行人采取人车分道通行,以减少相互穿插和干扰。
3.5 视觉引导和警示设计
近几年,部分城市和地区也在试点推进交叉口的视觉引导和警示等附属设施建设,包括交叉口的彩色路面铺装、3D 视觉过街横道、发光人行横道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需要进一步编制相关的技术规范,指导并规范建设。
4 结语
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基于对正常信控状态下平面交叉口的若干安全通行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在正常信控状态下平面交叉口的若干交通安全提升设计方法,以及一些交通安全设施的改善措施和做法。因篇幅有限,同时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的确还是相对较为复杂的,本文提出的一些措施可能并不十分全面,今后笔者还将进一步结合实践开展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