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取消后的运营变化研究
2022-03-19黄纪东
文 / 黄纪东
引言
在高速公路收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实施的情况之下,高速公路全国联网收费模式逐渐得到落实,省界收费站也逐步取消,在此前情况之下,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为确保高速公路运营的稳定性,加强对于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取消后的运营变化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 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取消后的变化
(一)收费模式
随着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取消,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形式发生了极大地改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收费模式的变化,ETC计费成为了高速公路主要收费模式。在全国联网收费实施前,高速公路按照最短路径进行计费,收费规则为“二舍八入,三七作五”,最低收费标准为5元,并以5元为阶梯进行递增,客车按照车型进行收费,货车按照吨公里计重进行收费,其主要收费方式为CPC卡车辆分省计费,在出口位置统一进行收费,ETC卡车辆分省计费,分省扣费。而在全国联网之后,主要计费方式为按照实际路径进行ETC扣费,或者CPC计费,收费规则为门架计费精确到分,而CPC卡则按照四舍五入规则精确到元,收费标准按照车型进行划分,并新增了专项作业车等标准,主要收费方式包括ETC卡门架扣费,以及CPC卡分段计费方式,在出口位置进行统一收费。
(二)运营模式
在省界收费站取消之后,“ETC分段计费,非ETC分段出口收费”方式逐渐开始实行,ETC也成为了高速公路的主要收费方式,这也就使得传统高速公路运营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传统收费模式之下,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重点内容为车道设备以及相应设施,在ETC收费模式之下,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重点逐渐转变成为ETC门架。此外,为确保全国联网收费模式能够得到正常运行,相关维护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信息机电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于网络安全以及相应供电安全的管理和维护,尽可能保障门架的正常使用和运行。此外,为保障收费系统能够得以正常运行,还需要24小时安排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值守,加强对于ETC门架交易成功率、交易额以及相应录像的监控,并制作形成相应报表。
二、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取消后运营管理
(一)加强稽核管理
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取消之后,相当于打破了省与省之间的收费屏障,整个高速公路网络系统的复杂性更胜从前,在此情况之下,为保障全国联网系统的有序运行,其运营管理的重点逐渐转向了稽核管理方面。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通行费稽核追缴以及补缴激励机制,以此确保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取消之后,整个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仍能够得到稳定运行。一方面,面对当前整个高速公路路网混乱错杂的情况,应积极建立跨省协调机制,在全国统一运营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开展跨省协调工作,科学梳理高速公路路网情况,确保运营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序推进,避免由于收费站的取消影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强对于异常事件的处理和清查。另一方面,应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开展稽核工作,整治逃逸情况,强化收费管理,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高速公路管理的逐渐规范化,全国联网收费的统一化,而且ETC收费模式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应用,ETC车辆的占比将会不断提升,这就给很多车辆通过ETC通道逃费创造了极大的机会,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转,而且在新收费技术不断推广应用的情况下,传统稽核方式已然难以起到有效作用,高速公路收费流水异常情况也将会不断增多,因此为保障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转,减少车辆逃费情况的出现,应进一步加强对于互联网以及相应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提高稽核水平,降低逃费率,同时还能够提高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对于我国高速公路事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此外,稽核操作不仅包括外部稽核,还包括内部稽核。其中内部稽核主要包括发行、收费以及管理三个方面。其中发行稽核主要指的是发行信息的准确性、规范性,以及对发行准确性和质量的验证两个方面。收费行为稽核主要就是指实际收费操作过程中,相应行为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管理稽核则主要包括对于收费政策、制度等的执行情况,运营管理的秩序,相应服务质量,以及设施管理等多个方面。
(二)提高服务水平
传统高速公路收费站的主要作用在于收发通行卡、收取通行费等,有着较强的功能性,但是随着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取消,车辆通行费用的收取逐渐从人工向着智能化、电子化方向发展,极大地减少了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收费站人工服务的功能性有所下降,在此情况之下,收费站的工作重点逐渐向着服务型方向发展,包括ETC门架等设备的安装服务、异常情况处理以及特殊事件服务等,而且还包括传统收费站拆除之后,闲置区改造,以此为通行车辆提供更好、更全面的出行服务,极大地提高了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除此之外,在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系统逐步完善的情况之下,高速公路的信息化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通过相应系统、设备实现对于用户信息、收费信息、通行情况以及交通信息等多方面资源数据和信息的采集整理,以此进一步实现高速公路可视化管理和全程监控,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而且通过对相关大数据信息的深入挖掘和分析,还能够在线上平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以及相关交通信息,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用户通行体验。
客户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服务资源的管理,包含客服营业厅、呼叫中心、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公众号等,确保相应客服渠道能够与省部客服管理中心进行及时、高效联动,避免信息孤岛问题的出现,并以此为区域内用户提供全天候良好服务。第二,加强对于不同车道的管理服务,将ETC专用车道与混合车道进行分别管理,科学统计相应通过率、故障概率以及故障恢复率等,以此进行精准管理,降低运行故障问题发生概率,保障客户服务质量和水平。第三,重视客户咨询投诉管理,在实际进行投诉管理的过程中,应做好相应投诉问题的分类以及处理过程记录等,通常情况下,可将投诉类型划分为以下几种,即发型售后、通信异常、费用问题、票据问题、拓展咨询以及其他投诉等。为进一步保障服务质量和水平,还需要对不同的投诉问题处理能力和处理时效进行统计,对于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完成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超时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以此提升投诉问题处理效率,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三)全国统一规范
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全国高速公路的统一联网管理,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在此情况下,为保障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质量效率,必须要实现全国统一规范管理,建立统一运营管理标准。在省界收费站未取消时,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管理主要以省为单位,而且存在各省收费标准不同、管理规范不同等情况。在统一管理的背景下,为确保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有序性,必须要建立统一收费以及运营管理规范和标准,避免由于省际差异,给后续运营管理带来的隐患和风险问题,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统一收费管理流程。此外,为便于后续管理,还应针对技术侧建立相应数据采集标准、系统接口,推动信息的共享互通,以此保障信息传输、处理的效率,避免信息孤岛情况的出现,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水平和效率。
(四)优化管理模式
随着ETC收费模式的不断推广,传统管理模式已然不能够满足当前全国联网下的运营管理需求,在此情况之下,想要进一步促进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稳定持续发展,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优化管理模式。首先,推进规模化管理,结合公路管理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规模化运营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单位管理效率和水平,同时还有助于减少企业管理成本,建立企业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提升企业口碑,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其次,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扁平化管理是新时期背景下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将企业组织结构横向发展,除去冗余层次,以此进一步加快企业内部信息流通,提高企业管理以及运行效率,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都有着积极作用。最后,还应加强共享平台系统的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共享,借助相应管理系统,强化高速公路资源、数据以及信息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以及高速公路服务水平。
(五)强调智能管理
高速公路全国联网运营模式之下,不仅整个路网系统得到了统一管理,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运营管理难度,在此情况之下,为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就需要积极应用先进技术,强化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管理不仅能够实现对收费、稽核、监督等方面的线上管理和一体化操作,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同时还能够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信息的深入挖掘和分析,提高管理水平。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例如视频识别技术、声音识别技术等,以此有助于提高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水平和应急响应速度,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将人力资源投入到更有需要的方面当中。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取消后,高速公路的收费模式以及运营模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仅加强了对于智能化技术设备的使用,同时,高速公路的运营重点也逐渐向稽核管理方面倾斜,更加重视其服务水平,以及统一规范化管理。相信,随着对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方面的不断研究和实践探索,我国高速公路事业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