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立德”和“携仁”实践研究
2022-03-19季庆辉薛宇么荣荣骆鹏乔晓峰
季庆辉 薛宇 么荣荣 骆鹏 乔晓峰
摘 要:针对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立德”和“携仁”实践研究必要性,探讨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立德”和“携仁”实践主要概念内涵、存在问题和形成原因、途径与方法、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并探索研究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立德”和“携仁”实施策略和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
关键词:课程思政 地方综合性大学 三全协同培育 医学生 实践 研究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2-178-03
课程思政是从2004年中央出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开始,上海市率先开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之路。上海市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三个阶段:2005年开始第一阶段:“学科德育”课程改革;2010年开始第二阶段:聚焦“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2014年开始第三阶段:逐步探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上海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三个阶段,逐渐形成一个理念“课程思政”,提出《大国方略》在部分高校进行试点,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全方位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三全育人工作。
地方综合性大学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通过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立德”和“携仁”实践研究,为地方区域经济培养教育卓越医学人才,地方综合性大学为健康中国做出应有贡献。
一、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立德”和“携仁”实践主要概念内涵
思政课程。地方综合性大学用思想政治教育,对医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教育,强化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使其形成符合健康中国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实践活动。
课程思政。地方综合性大学通过全员、全程、全课程形式,将基础、通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协同培育人才,把“立德树人”作为医学生根本任务教育理念。
地方综合性大学。地方综合性大学在局部区域内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教育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双创能力卓越应用型医学人才。
三全育人。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八大后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
协同育人。地方综合性大学运用医教协同交叉互融教育体系,教育体系运作中要注意协同、分工、协作三方面运作效应,体系运作中有效流畅指导与协调最关键。
医学生。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生包括:医学院在校本、硕、博学生,学习医学知识人员,继续教育及规范化培训等各方面人员等,对于地方综合性大学均称为医学生。
“立德”。地方综合性大学培养教育医学生必须具有高尚品德,以人为本培养教育具有双创能力卓越应用型医学人才。“明德砺学,崇尚实践”校训体现“立德”是办学根本。
“携仁”。地方综合性大学培养教育医学生必须具有一颗正义仁爱之心,培养人才必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关,才能必怀天下百姓,悲天悯人,在心怀医者仁心去救治患者病痛。
实践。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立德”和“携仁”,培育具有双创能力卓越应用型医学人才,目标明确探索三全协同培育卓越应用型医学人才路径及策略实践。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立德”和“携仁”存在问题和形成原因
(一)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立德”存在主要问题
1.“立德”树人与“立才”树人认识问题。(1)“立德”树人。地方综合性大学培养教育医学生品德为先,然后才是培养专业技能。(2)“立才”树人。地方综合性大学培养教育医学生首先考核智力,然后才是品德方面综合评价。区别是否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2.“立德”树人教育主体结构及素质问题。(1)教育主体结构。地方综合性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结构不合理、专业不对口、学术不专业、具有兼职教师等。(2)素质方面。教师责任心不强、缺乏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意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和自我教育。“立德”树人教育必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相互之间协同,取得“立德”树人培养教育良好效果。
3.“立德”树人有效互动与实效问题。(1)“立德”树人互动理论缺乏联系实际。(2)“立德”树人互动无法与时代发展创新跟进。(3)课堂教学“立德”树人互动少实效性差。
4.“立德”树人教育方法和载体创新问题。(1)“立德”树人教育方法创新。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等方法,掌握规律创新各种实效方法。(2)“立德”树人载体创新。传统、教材、实践、网络课堂等载体,掌握学生心理,创新实时互动电子载体等进行体验。
5.“立德”树人教育环境塑造问题。(1)地方综合性大学校园文化受多方面直接影响,师生员工没有将其融入育人过程。(2)地方综合性大学重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服务不够。
6.“立德”树人育人协同问题。(1)地方综合性大学各层级、部门协作缺乏。(2)网络等信息影响学生优良品格形成。(3)原生家庭及成长环境氛围制约高校“立德”实效。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立德”存在問题形成原因
1.社会转型对“立德”树人影响。(1)传统文化“立德”树人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2)经济社会追求利益最大化对“立德”树人冲击。(3)经济社会发展导致学生功利化。
2.多元化传播对“立德”树人影响。(1)地方综合性大学“立德”树人主流引领弱化。(2)医学生无法甄别海量信息。(3)地方综合性大学“立德”树人载体没发挥集群优势。
3.“立德”树人受育人体系中功利倾向影响。(1)地方综合性大学偏重知识和技能,“立德”育人弱化。(2)评价指标重视硬件成果,“立德”不在评价体系内,致使“立德”与人才分离。(3)课堂多采用“填鸭式”多媒体或线上进行,“课程思政”没有科学融入。
4缺乏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影响“立德”树人。(1)行政管理部门“立德”育人职能不足。(2)师生党员榜样引领示范作用发挥不够。(3)学校与社会和家庭协同育人合力弱。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携仁”存在主要问题
1.地方综合性大学制定培养医学生目标偏重专业教育。(1)重理论与实践知识,弱化人文精神培养教育。(2)课程设置偏重专业课程,忽视人文精神培养教育课程。(3)人、物、财三方面在专业建设中重点安排医学专业理论与实践方面,弱化人文关怀精神培养教育。
2.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内容实效性弱。(1)培育内容主要做知识教育和技能培养。(2)培育内容没有针对需要和紧跟时代发展。(3)人文关怀精神培育内容与医学知识结合差,没有针对当前问题关注分析,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习积极性待提高。
3.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人文文化氛围无法满足时代要求。(1)医学专业课程育人发挥不好。(2)医学专业课程实验实训育人发挥弱。(3)医学专业临床实践育人发挥不足。(4)地方综合性大学具有自已鲜明特色,整体校园环境无法也没有突出浓厚医学人文文化氛围。
4.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人文关怀精神三全协同培育队伍素质待提升。(1)培育队伍没有充分调动医学生主观能动性。(2)培育队伍对人文关怀精神培养教育重视不够。(3)培育队伍部分教师没有医学知识,难免出现人文与医学结合不好问题,达不到教育要求效果。
(四)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携仁”存在问题形成原因
1.社会经济市场化,利益最大化追求影响培育医学生“携仁”。(1)意识形态多样化,对人文精神培育产生极其恶劣影响。(2)信息时代重技术,轻人文修养培育。(3)市场经济物化导引,必然略去人文情怀。(4)利益最大化追求,更加远离“医者仁心”培育目标。
2.教育价值观功利化,忽视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职业素养培育。(1)教育价值观功利化取向,导致重技能轻人文倾向。(2)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缺失,医学生追求功利化。
3.医学生受社会功利化多方影响,严重影响人文关怀精神培育。(1)专业特点重技能。(2)受社会功利化及就业影响必然趋向技能。(3)专业实践性强,导致忽视自身修养培育。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立德”和“携仁”策略建立
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育人凝聚主体合力。三全协同育人主要主体。领导及党团组织、全校教职工、医学生、家庭与社区及社会影响学生成长环境。三全协同育人要统一行动。三全协同育人需要、三全协同育人引导学生的核心动力、三全协同育人是执行党和国家政策,高校是具体实践者,同样也承受来自于多方面的压力。
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育人贯穿全过程各方面。学校各个层面贯穿协同合作育人。三全协同育人贯穿全过程。选择合适时间节点应用适当手段和方法培育医学生。
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育人各方面资源优化组合。育人多方面载体优化组合。育人多方面资源协同运用优化组合。校内外融合协同互动育人促进实效性。
四、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立德”和“携仁”实践途径与方法
(一)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立德”实践途径与方法
1.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立德”党政班子要协同。(1)党委和行政两个班子形成协同培育医学生“立德”合力。(2)二级学院及所属系部积极探索协同培育医学生“立德”。(3)主渠道主阵协同培育医学生“立德”,两个方面从横和纵两方向协同。
2.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立德”内容要协同。(1)培育医学生信念和政策两方面要协同,促进医学生“立德”。(2)培育医学生素质与思维两方面要协同,促进医学生“立德”。(3)培育医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两方面要协同,促进医学生“立德”。
3.地方综合性大學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立德”方式和方法要协同。(1)培育医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线上下两方面要协同促进医学生“立德”。(2)培育医学生“立德”充分发挥率先垂范与医学生自觉培养教育要协同。(3)培育医学生主客体激励要协同。
4.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立德”课程等全方面载体要协同。(1)培育医学生“立德”思政课程与基础、通识、专业等课程要协同。(2)培育医学生“立德”校内师资和课程等与校外社会和家庭等资源要协同。(3)培育医学生“立德”充分发挥以文“化”人和实践要协同,医学生经以文“化”人培养教育,再进行实践检验其“立德”协同效果。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携仁”实践途径与方法
1.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定位“携仁”培养目标。(1)国家医学教育目标不同阶段要修订,制定医学生“携仁”培养目标。(2)培育医学生“携仁”需要强化人文课程及职业素质训练。(3)培育医学生“携仁”需要科学和人文两个精神融于一身培育。
2.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携仁”要具有高素养。(1)培育医学生“携仁”要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2)培育医学生“携仁”需要强化美育,促进思维及智力和创造力。(3)培育医学生“携仁”需要强化德育,首先具有优秀医德才成为卓越医学人才。
3.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携仁”,必须努力打造具有“携仁”取向职业素养教职员工队伍。(1)培育医学生“携仁”教职员工队伍要具有“人文关怀”价值观,才能培育医学生“携仁”高尚品格。(2)培育医学生“携仁”教职员工队伍要具有“职业伦理”,体现“携仁”精神教育引导医学生,培育激发医学生用“携仁”精神对待病患。
4.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携仁”需要打造医学人文校园文化。(1)培育医学生“携仁”,医学通识、基础和专业等课程必须渗透人文素养培育。(2)培育医学生“攜仁”,实验、实训和实践等课程强化人文素养培育。(3)培育医学生“携仁”需要临床实践过程中实践、心理、伦理教师协同培育。(4)培育医学生“携仁”需要打造医学人文校园文化,有利于培育医学人文素养,培育医学生成为适合地方区域要求卓越医学人才。
5.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携仁”需要社会创造“尊医和重教”大环境。(1)国家卫健委需要进行医疗卫生系统体制改革创造有利于培育“携仁”医学生择业环境。(2)国家卫健委需要提倡对于医护工作者人文关怀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有利于培育“携仁”医学生执业环境。(3)国家卫健委需要提倡各种媒体对医疗卫生系统正面宣传创造有利于培育“携仁”医学生择和执业舆论环境。(4)国家各部门提倡全国各层次医学生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普及常用医学科普知识创造有利于培育“携仁”医学生择和执业广大群众环境。
五、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立德”和“携仁”实践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立德”和“携仁”实践人文素质体系设计侧重点:培育医学生人文素质与健康中国相适应、培育医学生人文素质要紧跟时代、培育医学生人文素质要符合医学教育发展、培育医学生人文素质要符合医学生学习与成长特点和规律、培育医学生人文素质要符合“携仁”需求。
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立德”和“携仁”实践人文素质体系设计原则:主体性、整体性、灵活性、个体性、多元性。
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立德”和“携仁”实践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一是定培育医学生“立德”和“携仁”人文素质教育目标体系。二是构建符合培育医学生“立德”和“携仁”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三是优化培育医学生“立德”和“携仁”医学人文教学内容体系。四是打造培育医学生“立德”和“携仁”医学人文教育方法体系。五是强化培育医学生“立德”和“携仁”医学人文教育需求保障体系。
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立德”和“携仁”实践研究,从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立德”和“携仁”出发,通过主要概念内涵、存在问题和形成原因、途径与方法、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为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立德”和“携仁”实施策略和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课题名称: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综合性大学三全协同培育医学生“立德”和“携仁”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JB1421179。课题组成员:颜玉、王繁博、陈大印、薛勇、穆丹、梁英辉、程广东、李春丰、张世华、张兆寰、吴佳欢、孟祥玉参与课题研究,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孙新红.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7.
[2] 宫福清.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
[3] 孙鹏.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7.
[4] 李力.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协同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5] 胡振宇,金凌云.医学教育中人文关怀精神培养的缺失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5)
[6] 叶子辉.多项度医学人文关怀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
[7] 韩鹏.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学人文关怀指标体系建立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6.
[8] 崔渺.重庆市“三甲”医院住院医师医患沟通现状调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
[9] 杜英杰,吴秀英.浅谈年轻麻醉医生应具备的人文关怀[J].医学与哲学,2018(05)
[10] 李安琪,刘芳,雷颖.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03)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作者简介:季庆辉,通讯作者,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从事临床医学与高等教育研究。]
(责编:贾伟)
3683501908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