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文化融合育人体系的构建

2022-03-19郭威利房怀军李铭王艳红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校企校园文化育人

郭威利 房怀军 李铭 王艳红

2019年2 月13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目标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并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和“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20条措施之一。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地方高等职业院校应当承担起满足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需求的重要责任,如何满足需求则成为地方高职院校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到:“充分发挥海南自然资源丰富、地理区位独特以及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腹地经济等优势,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机遇,聚焦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合作竞争新优势。”为此,海南省高职院校应针对海南自贸港建设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需求,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并服务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目标,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积极开展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研究与实践,构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维度校企文化融合育人体系,强化校企文化育人效果,促进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满足海南自贸港建设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社会及企业人才需求转变的要求(从过去熟练劳动者和初级人才向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转变),并达到“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的国家职业教育目标。

多项研究表明,校企文化融合是职业院校“提质培优”,进一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重要途径和渠道。通过校企文化融合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和校企文化融合育人体系,可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一、校企文化融合育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

(一)文化差异造成的“融合壁垒”

校、企社会属性的不同,决定了校、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社会分工,社会属性的差异决定了校、企两者文化在管理机制、组织架构、行为理念、环境营造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二者文化的差异决定了在校企文化融合过程中存在着“融合壁垒”,具体体现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文化要素中。物质文化方面,企业的空间、设施设备等物质硬件建设均以满足企业生产运营为目标,而学校是以满足师生教育教学、学习生活、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精神文化方面,企业是以追求高质量、高效益为精神核心,强调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利益最大化,学校是以最大限度地培育人、塑造人、熏陶人为核心,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行为文化方面,企业是以促进生产运营为出发点,通过绩效考核、培训宣传、团建娱乐等方式激励员工精益求精、团结协作、提质增效,而学校是以育人为导向,通过教育教学、党团建设、思想引领、职业规划、资助帮扶、评奖评优、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多元化的方式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度文化方面,企业制度以规范员工行为为核心,对员工生产行为、过程管控、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制度规范,强调制度的规范性、标准性及约束性,更加凸显制度刚性;学校制度建设围绕人才培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在教育教学中更多的是激励和引导,挖掘潜力,实行的方式是主动激励引导和潜移默化,加以校规校纪约束,更多凸显的是柔性的制度管理。

在校企文化融合育人过程中,如何打破校、企文化“公益性与市场性对立、育人为本与利益为本差别、柔性与刚性管理冲突”等“融合壁垒”,应从校企文化的共性着手,找到两者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有效方式,如通过挖掘校、企精神文化中导向、规范、激励、凝聚等社会文化的共性作用,营造凸显企业元素的教育教学环境,制定校企行为与物质高度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方式构建校、企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融合的育人体系,从而打破融合壁垒,形成良好的校企互动,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与企业提质增效。

(二)校企文化融合缺乏协同联动

校企文化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职院校、行业协会、企业等协同参与,全面规划校企文化融合方案,分层次、按步骤推进校企文化融合。由于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缺乏系统化的制度体系、完善的机制保障、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等原因,无法保证校企文化融合协同联动形成合力,造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校企融合呈现碎片化、无序化、浅表化等现象。如校企文化融合过程中缺乏沟通互动和人才培养协同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高职院校不能深入开展行业调研、企业研讨、市场调查,缺乏对行业企业真实需求的了解,甚至不能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行业标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更新,其学科专业建设、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必定脱离行业及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导致与校企文化融合育人的目标背道而驰;同时,校企文化融合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忽视多元文化的整合,不能很好地处理文化差异造成的理念、制度、行为等方面的不统一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加文化融合的难度,校企文化融合始终难以形成育人合力。

校企文化融合需要在政府政策指导下,通过调研、研讨、洽谈、磋商、签订意向等方式明确校企文化融合方案,做好前期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系统性规划,完善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协同联动机制,找到校企文化融合的“协同点”;同时高职院校应甄别优选、提炼吸收优秀企业文化元素,形成校园文化、优秀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理念、行为、制度等高度统一的特色校园文化,避免校园文化建设碎片化、无序化,確保校企文化融合平稳有序、统一协作推进,既能达到高职院校满足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的目标,又能让企业帮助高职院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融合育人实效有待加强

很多高职院校已经真正认识到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性,但对校企文化融合的内涵和本质认识不清、理解不透,只是把一些浅层次的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微乎其微。对于校企文化融合中的育人实效有待加强的问题,具体体现在部分高职院校忽略企业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要素系统性融入,如仅仅停留在企业标语、行为着装、教育教学环境建设等表层的外显文化的接入,照搬复制企业显性的外在物质文化,忽视了企业文化认同、企业职业道德素养、行业现行标准等精神、行为、制度文化方面的熏陶,从而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企业文化、职业道德、职业素养,造成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增长、企业对新员工培养的成本增加等育人实效问题;同时,部分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过程中未能系统地统筹规划教育教学、学生日常管理、社会实践、实训实习、文体活动、评奖评优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和活动,造成校企文化融合的碎片化、无序化问题,影响融合育人实效,如仅关注专业教学环节的校企文化融合,忽视学生日常管理、评奖评优等方面的体现,会造成高职学生仅掌握基本专业知识技能而缺乏团结、协作、奉献、敬业、竞争等职业素养,从而降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才。

校企文化融合育人实效的提升应注重将优秀企业文化元素系统地融入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体系中,并将形成的学校特色校园文化贯穿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学生日常管理、社会实践、实训实习、文体活动、评奖评优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融合、全过程协同的融合育人合力,提高校企文化融合育人实效。

二、构建校企文化融合育人体系的实践路径

(一)校企物质文化融合,搭建校企文化融合育人载体

物质文化具有基础支撑作用。高职院校要在校园环境建造与规置上整合行业特征、企业特质,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拓宽渠道、挖掘载体。高职院校应以行业特色及职业环境为出发点,搭建校企文化融合育人载体,为校企物质文化融合提供保障。以三亚中瑞酒店管理系实操环境营造为例,按照国际四星级度假酒店标准配套建设了“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教学实训中心,努力在校园内营造真实仿真的职业情景;同时为践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满足中餐服务、西餐服务、咖啡服务、客房服务、酒吧服务等初阶职业技能课程实训的需要,建有中餐厅、西餐厅、咖啡吧、瑞酒吧、中西餐厨房、品酒室等多个真实实操场所,校园内整体建筑风格、教学环境、生活场所、标志标识的布置全面彰显了职业化特征,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和环境;校外通过在合作企业开展中阶职业技能实训,完成真实职业环境“沉浸式”教育体验与职业认知实习;毕业实习前通过在深度合作企业开展综合管理项目课程,完成高阶运营与管理岗位的实习,满足专业“沉浸式教育体验”的需求,构建了沉浸式环境育人平台,实现校内外校企物质文化深度融合。

(二)校企精神文化融合,构建校企文化融合育人内核

精神文化是校企文化融合的核心,只有探寻校企共同价值,将企业精神内涵、精髓融入校园精神文化体系,形成优秀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特色校园文化,构建校企文化融合育人内核,达到价值观、理念、思想的高度认同,校企文化融合育人方能作用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三亚中瑞以优秀央企中交文化为引领,不断加强中交集团的优秀央企文化和瑞士洛桑的优秀校园文化的融合,并将中交文化、洛桑文化和学院“知行合一 学以致用”的校训、“尊重 专业 责任”的中瑞精神、一所培养“淑女与绅士”的大学等精神文化进行有机融合,打造了独特的三亚中瑞校园文化,构建校企文化融合育人内核。通过学院官网、官微等新媒体平台及图片墙、形象墙、企业文化标语上墙等宣传方式,展示中交重点国家工程成果、企业战略愿景、优秀企业事迹以及先进典型案例和人物分享等优秀企业文化元素,实现校企精神文化共鸣,促进师生形成先进文化的认同;并通过搭建线下宣教平台,开展中交企业文化专题讲座,传承好“交融天下、建者无疆”中交企业精神中蕴含的“大国工匠”精神,将学生全面发展与工匠精神、质量意识、职业修养等融合打造,使学生在精神层面修德成人,从而为掌握专业技能打下坚实的精神积淀。

(三)校企行为文化融合,打造校企文化融合育人特色

行为文化是校企文化融合中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高职院校与企业应通过在教育教学、学习交往、实训实践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积极搭建校企交流互动平台,促进学生行为文化的养成。三亚中瑞首先充分发挥质量内控保障体系中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的统筹、规范、监督、指导职能,相关制度的约束性、激励性、规范性、程序性的作用,成立组建由党政负责人、辅导员、优秀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优秀团员青年等优秀师生代表组成的“蒲公英”队伍,转变学生高校校园文化接受者的角色定位,将他们转变为校园文化的参与者、体验者、传承者、维护者、践行者、受益者,做到布置工作有落实、落实工作有抓手、工作开展有目标、工作过程有监督、发现问题有整改、工作质量有保障。

以我院师生行为礼仪规范为例,从简单的微笑、点头,主动问候,到左手持物、电梯先出后进,从着装礼仪,到行为规范;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环境中,同时通过遵循企业的相关制度准则,利用工作学习环境熏陶的作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合作等基本职业精神,以企业的现行标准通过“养成式”教育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职业素养;其次还通过积极搭建高校、地方政府、企业的协同互动平台,开展高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协同育人品牌实践活动,以志愿者服务为抓手,着力打造学院高端赛事及会议志愿服务供应商品牌,将企业文化引入到学生社会实践当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企业文化、锻炼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促进学生向具有绅士风度和淑女品质的职业人转变;并通过实习双选会、行业精英專题论坛、走进业界企业参观、淑女绅士礼仪文化培训、社团活动展示等一系列互动式、体验式、沉浸式品牌活动感受校、企文化的熏陶,有效促进了校企文化融合,并进一步推动行为文化育人实效。

(四)校企制度文化融合,完善校企文化融合育人保障

制度文化具有管理、规范、约束、引导等作用,校企制度文化的融合将推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并进一步促进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企业文化与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统一的制度,做好校企融合顶层设计,构建创新文化育人体系,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更快地发展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亚中瑞首先依据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洛桑模式,结合行业职业特点,根据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四大核心要素,实施了职业素养工程(校園文化监管、业界教师课堂思政、系列活动赛事)、职业认同工程(入学教育、企业高管授课、企业综合提升项目)、职业能力工程(技能实训、对客实训、运营实训、管理实训)、职业规划工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系列化专家讲座、综合项目)四大工程,构建了一个由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堂与教学改革、校企深度互动、职业引导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文化与学习环境建设组成的闭环式人才培养体系。

其次,通过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校园文化优秀督导员评选办法》《学院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师生行为规范与礼仪记分办法》等十余项相关制度,构建校企合作协同的长效机制,为校企文化融合提供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

最后,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运营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从三个层面开展教育教学与实训实习,即运用校内实操点的运营进行初阶技能实训,运用实训中心的运营进行中阶职业环境基础岗位实训,运用深度合作企业实习进行高阶运营与管理实训,在实践与理论并重的教学模式中真正做到了教学与生产过程一体融合,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成效得到提升,获得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综合性职业能力。

三、结语

学院校企文化融合育人实体项目自打造以来取得了较好成绩,文化育人成果成效显著。学院师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共计106项,其中省级一等奖及以上21项,获奖层次和获奖数量逐年上升;在教学运营一体化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的建设、运行、管理等过程中总结了一套特色鲜明、可操作性强的人才培养体系,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教师参观学习专业建设方案等核心内容,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做法向河南省内其他院校传播、推广;为三亚市各行政管理部门、企业单位提供包括礼仪、酒水品鉴、咖啡制作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培训,为服务地方经济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并通过优质服务输出,为博鳌亚洲论坛、世界小姐、中国海南交通旅游产业发展论坛、世界女子高尔夫大师赛等高端赛事及会议活动提供了3000余人次的志愿者服务,受到服务单位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通过教学实习、就业实习的途径,为海南省内外五十多家酒店提供2000人次的实习生、毕业生,解决酒店人手短缺和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在2020年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学院选派的两名选手代表海南省参加全国酒店接待与餐厅服务项目,获得优胜奖并入选国家集训队,进一步验证了校企文化融合育人的有效性。

以服务为宗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地方高职院校存在的基础,是地方高职院校自身价值的体现,也为地方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相互融合,势必能强化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凝聚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的内涵式发展,有利于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与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国发[2019]4号,2019-01-24.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J].中国外资,2020(11):12-18.

[3]周春光,周蒋浒.高职教育校企文化融合探析[J].职教论坛,2019(10):138-142.

[4]龚添妙,朱厚望.冲突与引领:文化视域下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再审视[J].职教论坛,2020(01):36-41.

[5]谢军伟,周树桃.高职院校校企文化深度融合路径探析[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1,12(01):53-56.

[6][姜志坚,周俊玲.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J].职教论坛,2017(26):50-53.

[基金项目:2021年度三亚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自贸港背景下校企文化融合服务三亚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研究”(编号:SYSK2021-02),主持人:房怀军。海南省2022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共创立德树人新机制”,主持人:房怀军。李铭为本文通讯作者。]

责任编辑 陈春阳

1334501705389

猜你喜欢

校企校园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