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圈的“网红”科学家

2022-03-19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深海科学素养

导语》》》

从人称“吴姥姥”的同济物理学教授吴於人,到“被弹幕包围”的网红院士汪品先,一段时间以来,“大佬级硬核科普”频频火出圈。虽然内容领域不尽相同,但他们的鲜活生动、亲切自然是共同的。火箭是怎么上天的?吴姥姥吹大一个气球,然后突然松手,气球蹭地蹿上了天;百慕大三角的灾难是真是假?汪爷爷打开地图娓娓道来,陆地湖泊会出现二氧化碳上泛导致动植物死亡,但在海洋发生几无可能。通过通俗的语言与直观的实验,奇妙的自然现象、深奥的原理公式一下子清晰明了,让观者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物理姥姥”——吴於人

格言

国家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全民素质的提高,需要更多深入的学习和有益的科普。科学重器,筑梦未来。

榜样力量

72岁的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吴於人最近在短视频平台火了。退休之后,她利用短视频平台给大家科普物理常识,演示趣味物理实验。“国家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全民素质的提高,需要更多深入的学习和有益的科普”是吴於人做科普的初心,“科学重器,筑梦未来”是她的情怀和理想。吴於人很喜欢听大家称她为吴姥姥,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她觉得自己是吴姥姥进科学大观园,在未知的世界里漫游,处处感到新鲜、好奇。

视频里,吴姥姥最常见的装束便是那件卡其色的多功能马甲,里里外外有十几个口袋,随时变出各种神奇的“玩具”。混沌摆永动机、斯特林热机小模型、牛顿摆、指针验电器、菲涅尔透镜……除了这些专门用于物理试验小装置、小模型之外,吴姥姥“百宝箱”里的“玩具”五花八门。有网友留言说:“这才是物理课应该有的样子呀!小时候,学校要是这样教,我可能也是科学家了。”吴姥姥回复道:“不晚不晚。”如今,吴於人的科普短视频中有“脑洞大开”的道具、妙趣横生的演示、绘声绘色的讲解,吸引了上百万粉丝的关注。持之以恒的科普,吸引了越来越多充满好奇的目光,从这些目光里,她看到了赤诚的热爱。

关键词

科学素养 寓教于乐 贴近生活

“人”为我用

1.创新。“吴姥姥”的物理知识讲解,吸引了一众粉丝,被赞“这才是物理课该有的样子!”吴教授的“网课”为何好评连连?很大程度上源于硬核知识与生动讲解之间的“反差萌”。神秘的宇宙射线长啥样?拿出一把竹扫帚,从扫帚柄划到末须端,就代表了其轨迹从能量集中到减弱、分散的过程;“中国天眼”究竟有多大?举起一口铁锅,假设锅里装满酒,那么全世界每人可以分到4瓶……当那些奇妙的自然现象、深奥的原理公式,通过诙谐的语言与简单的实验跃然眼前,科学自然就以一种耳目一新的方式来到人们身边。

2.寓教于乐。“吴姥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寓教于乐,贴近热点,贴近生活,吸引了上百万粉丝的关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概念层出不穷,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是当务之急。期待有更多像“吴姥姥”这样的大师走到科普一线,让科学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深入人心!

3.科学素养。从“吴姥姥”的走红可以看出,许多“大师”“大家”深耕专业领域多年,吃透了原理、积攒了经验,会教知识也会讲故事,少了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多了贴近生活、娓娓道来。“大师”“大家”来做科普,在内容选择、表达方式上多接“地气”,不仅能满足公众对知识的渴望,对于提升社会整体科学素养也是善莫大焉。

“深潜院士”——汪品先

格言

1.如果你的工作就是你的爱好,那就是理想状态。我的“劳累”其实都是我自己找的。工作就是我的休闲、我的追求。

2.科学要研究,就是要到现场去。海洋知识的源泉在海里,海洋的灵感也在海里,如果你脱开了真正的现场,就没有这个灵感了。

榜样力量

一头稀疏白发,一件灰色夹克,语言表达简练,知识回顾清晰……近日,85岁的中科院院士汪品先走红网络。2021年6月起,汪品先在各大短视频平台讲解海洋科学知识,短短数月吸粉百万。“真的有海怪吗?”“世界上最大的滑坡在海底!”“海洋垃圾降解需要多久?”“塑料會通过海鲜进入身体吗?”有趣的海洋话题,配上他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原本难懂的科学知识入脑入心。除了干货满满的海洋科普视频以外,他还会与大家分享一些其对科学的看法和态度等,例如“科学的趣味性和严谨性要保持平衡”“科学源于好奇心,但不仅仅需要好奇心”“智慧的灵感就像闪光一样,要及时捕捉”,引得网友连连点赞。

1978年,中国的石油科技代表团到法国、美国去考察,汪品先是其中一员,那次活动让他大开眼界。在为期两个月的考察中,他们参观了十几家石油公司和大学实验室。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世界上的石油公司已经开始探索深海,人可以下潜到数千米的海底。2018年,汪品先82岁,他搭载“深海勇士”号4500米载人深潜器,9天时间里在南海完成3次下潜。“海底太美了,深潜的时候如同爱丽丝梦游仙境,我看到的正是我苦苦寻觅的。”汪品先激动地说。从首次听说“深潜”到亲自下到海底,从不惑之年到耄耋之年,汪品先为了这个“深潜”梦想整整奋斗了40年。

1999年,我国在南海实现了中国海区的第一次深海科学钻探,即大洋钻探184航次。“这个航次是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主持的,也是以中国人为主开展的。我们在南海打了那些井之后,得到了西太平洋最好的海底沉积记录,非常完整地记录了西太平洋环境变化的历史。”汪品先说,登上国际大洋钻探船那一年他已63岁,但是他觉得自己的科研正青春。

55岁时,汪品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63岁时,他开始做深海研究。“我是没有博士学位的,但我选上院士之后做了很多深海的工作,我做的是‘院士后’。”汪品先风趣地说。当被问及今后的规划时,他显得从容坚定:“70多岁的时候,我想干到80岁,80岁的时候想干到85岁,现在我即将满85岁,我要干到90岁,把早期因科研条件不具备而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关键词

好奇心 奋斗追求 与时俱进

“人”为我用

1.与时俱进。一位老人,于耄耋之年入驻当下年轻人聚集的网络平台,把博大精深的科学知识,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娓娓道来。网友纷纷评论:“必须追‘星’!”“汪老,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向您学习!”“原来对海洋不太了解,现在从汪老这里学到太多科学知识了!”“值得尊重的院士!”“汪老让我认识了真正的海洋,向您致敬!”科学与网络的交融,激发和满足了网友的好奇心,让海洋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更让大家见证了一位“老顽童”科学家与时俱进的智慧、推广海洋科学的努力和敢于挑战新事物的魄力。

2.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年85岁的汪品先,曾率领团队深入南海,建立起中国第一个海底综合观测深网系统,即东海海底观测小衢山试验站。为了研究南海演变和东亚古气候,他曾于82岁高龄,花了9天时间,3次深潜南海。即使已经研究海洋科学几十年,汪品先也一直保持着好奇心和求知欲。他时常调侃自己与3000万年高龄的南海相比,还是个小孩。挑战深海、勇探大洋是汪品先;但行前路、赤诚求知还是汪品先。先生正以他的精神与人格魅力感染感召着人们。“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按花掉多少,而是按给出多少评价的。我剩下的这些年,想再踩出一个脚印。”汪品先说。

2883501705303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深海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深海特“潜”队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