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纠错心理引出有趣的谈话
2022-03-19米娜·蕾拉译/胡英
【美】米娜·蕾拉 译/胡英
假设你在网上偶然看到有人提问:“泰坦尼克号被外星人入侵了,对吗?”一方面,你忍住不笑,有点难以置信;另一方面,你却在呕心沥血地搜索资料,不厌其详地回答这个问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答案很简单。这是一个奇怪的社交媒体实验,当你故作无知地提出完全错误的问题时,会得到不同寻常的结果。
一般而言,在生活中闲来无事时,我们的思想倾向于纠正错误的事情。一位研究人员表示,人们这种纠正他人的倾向可以作为一种战略工具,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80%。
奇怪的是,这一原则也可以应用于学术界以外,不仅适用于提问,也适用于行动。例如,青少年时期,当我不想做家务时,我会故意做得笨手笨脚,像个白痴一样,直到我妈实在看不下去了,干脆替我做完了家务。这个高明的小技巧可以促成一场难忘的讨论,也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帮助你得到想要的东西,具体取决于你如何运用。
但是,怎样才能通过说错话引出更多的谈话呢?人们的这种天性被称为“坎宁安定律”。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会在讨论过程中影响他人行为的现象。
提出愚蠢的问题来得到聪明的答案。
坎宁安定律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有时对方通过稍加探问或利用相互矛盾的数据,就能将你从自己的遐想中拉出来,从而吸引你参与谈话。
在英国电视剧《神探夏洛克》的《致命游戏》这一集中,就连夏洛克·福尔摩斯也说过:“人们不喜欢告诉你真相,但他们喜欢反驳你。”因此,如果你想得到聪明的答案,就不要直接提出问题,而是应该给出错误的答案,或者在提問时就在问题中包含错误的信息。人们很可能会纠正你。
他们浑然不觉,你在探问他们。
坎宁安定律类似于2500年前苏格拉底所做的尝试:在他那个时代,这位古希腊哲学家质疑人们的知识,因而惹恼了很多人。
对这一现象最简单、最准确的解释是:人们通常并不想提供帮助,但他们想成为房间里最聪明的人。
如何运用坎宁安定律?
从对我有利的角度出发,有时我会将坎宁安定律稍加调整,提出一些包含错误的问题,以期获得更多回应。起初,我以为会得到糟糕的回应。但奇怪的是,这种情况并未发生。我是这样做的:
我报名做了一名英语会话老师,教一些日本学生。当他们沉默不语或者只回答我一个词时,会让我更难开展教学工作。
我拿着一张大象的照片问一个文静的孩子:“这是什么?”这时,其余的学生要么觉得无聊,要么开始做别的事,要么喊叫,做什么的都有,就是没人回答我的问题。但如果我说“这是一只长颈鹿”,他们都会站起来,尖叫道:“不,这是一头大象!”——突然之间,他们全都加入了讨论。
对学生们熟悉的话题表现出无知,这会在谈话中赋予他们一些话语权,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不仅如此,坎宁安定律在成年人身上也出奇地好用。
如果我问一个固执的成年人:“跟我讲讲你的工程师工作吧。”他们通常会回答:“我的工作就是设计系统。”之后,我还得继续追问一连串的问题,而对方只用一句话就把我打发了——没人喜欢这样。
但是,假如我说出一些不准确的话,类似于:“你是一名工程师,也就是说你的工作是制造发动机,对吗?”他们会巴不得赶紧纠正我的无知。他们会详细解释工程师是什么,不是什么,他们是哪种类型的工程师。我只需每隔几分钟插上一句,“你肯定吗?”,他们就会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滔滔不绝地讲下去。
在提出问题时,你只需故意假装掌握的是错误的信息,就能影响对方的行为,这真的很不可思议。唯一的缺点是,有时人们会变得居高临下。
许多人天生就更愿意加入让他们有优越感的谈话,尽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事实,但正因如此,才使谈话对他们更有吸引力。
如果你经常遇到无聊的东拉西扯,利用人们的这种纠错天性,可能会有效地帮助你引出有趣的谈话。
(春之暖摘自2021年4月9日《讽刺与幽默》)
240550118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