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货币政策的“礼包”有多大?

2022-03-19谭保罗

南风窗 2022年6期
关键词:礼包货币政策贷款

谭保罗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对普通人来说,金融同样重要,它不但关系到家庭、个人财富的增减,也关系到日常的衣食住行。

在国务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金融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从货币政策的总基调,到贷款利率的引导,再到对小微企业的关注,报告都进行了诸多的表述,其中一些还有着重要的信号意义。

在总体层面,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依然被放在重要位置,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比如对中小银行股权结构的改革。在更加微观的层面,对传统的“弱势主体”更给予了足够关注。比如,报告对货币政策的阐述,就涉及了小微企业的贷款难、利率高等问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相关主体的金融扶持方面,也体现了对市场的尊重,比如推进涉企信用信息共享,构建良好融资生态等。显然,这既考虑到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运作需要,也考虑到中小微企业融资中,亟待解决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总体而言,可以期待未来的金融和货币政策将可能有更多的,对特定主体的“普惠”和“让利”色彩。

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是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的内容。报告指出,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处置工作。

梳理公开数据和案例,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国金融领域风险事件多半来自两个领域,一是部分民营资本的过度扩张,过度举债,导致一定范围内发生了信用事件或兑付危机;二是部分地方政府的部门或官员对金融领域有不规范的介入,导致区域性金融机构出现问题,影响了区域金融的安全和稳定。

在过去几年,部分民营金融资本的不规范扩张过程,的确引发了一些波及面较大的金融风险事件。其中,安邦和海航等就引发了市场极大的关注,目前,这些金融风险已经得到了妥善的处理,企业的重组也成功完成,并未造成过大的负面影响。

此外,近两年来,复星等国内知名民营财团都陆续放慢了在金融领域的扩张步伐,不再寻求在金融领域的过度扩张,而是专注于把主业做大做强。同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腾讯和蚂蚁集团等巨头也更加注重规范化发展。蚂蚁集团已暂停上市,而腾讯直到现在也并未把金融板块单独拆分,以谋求上市。

除了民营金融资本无序扩张带来的金融风险外,爆发在一些地方的局部风险也曾经多次出现,比如包商银行事件。包商银行已于2021年被裁定破产,该事件反映了一些地方性金融机构存在严重的公司治理缺陷,导致金融机构的优质资产被掏空,最终走上了破产之路。

以上一系列金融风险事件,最终都得到了妥善的处理,充分凸显了监管部门处理风险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不过,风险的“防患于未然”比处置风险更为重要。

因此,政府工作报告把防止风险放在了重要位置。报告指出,压实地方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报告还提到,深化中小银行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改革,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此举非常具有针对性,无论从1990年代海发行的破产,还是近年的包商银行事件,都可以看出一些区域性的中小银行由于股权结构的问题,会受到股东的过度影响,可能成为部分股东的“提款机”。显然,监管层早已认识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同时,也从侧面凸显了国家对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关注,因为银行运营健康状况事关广大储户的身家。

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底盘,而广大中小微企业更关系到群众的就业问题。目前,中小企微企业贡献了我国大约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但一些中小微企业时常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

近几年,金融监管部门已经采取很多具体措施,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问题,比如定向降准、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发行等。通过一系列措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得了一定的缓解。但不可否认,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是一项持久战,需要长期关注和坚持。

实际上,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度、融资成本都会更高,这是金融机构基于贷款风险考量的正常状态。但近年来,我国中小微的融资难也一定程度受到宏观货币政策的影响,尤其是在货币政策收紧时,一些银行往往先保证大型企业,尤其是国企群体的融资需要,而中小微企业更容易暴露在政策变动的冲击之下。

显然,报告并没有忽略这一点。对于货币政策,报告指出,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扩大新增贷款规模,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穩定。

对中小微企业来说,宏观融资环境的稳定和新增贷款规模的扩大,无疑是一种利好。报告指出,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可以预期,未来融资环境对中小微企业将有更大的概率是友善的。

除了融资难,还有融资贵的问题。

解决融资贵问题,相关改革早已启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改革就是典型案例。

2019年,我国推出了这一改革,对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据统计,LPR改革以来,企业贷款利率出现明显下降,从2019年7月的5.32%降至2022年1月的4.5%,累计降幅达0.82个百分点。基于企业部门庞大的融资总量,0.82个百分点的降幅显然意义重大,无疑是金融改革送给广大实体企业的超级“礼包”。

未来,这一“礼包”还将延续。比如,报告多次提到了“利率”,对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给予了足够的关注。报告指出,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让广大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融资便利度提升、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方面,报告的有关表述也充分考虑到了对市场化方式的重视。

其中,报告提到推进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加快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客观地说,在社会融资系统的运行中,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并非完全是银行“嫌贫爱富”的原因。银行需要对股东和储户负责,必须对贷款进行风险控制,从而维持一个较好的资产质量水平。现实中,很多中小微企业的财务数据并不完善,银行要通过财务信息甄选合格贷款对象的成本太高。

更有甚者,一些企业还存在“两本账”问题,而财务数据的粉饰和失实也并不是个案,因此银行对企业真实的资信更加无从判断。但是,企业的其他一些数据和财务数据相比,往往更能直接反映其经营的真实情况。其中,纳税的数据、海关的货物通关数据和用电情况,往往比财务报表的数据更有力量。

于是,建立一个囊括企业真实经营信息的“超级数据库”,对降低金融机构对融资主体的甄选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必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一种极其富有市场化思维的金融改革举措,体现了对市场的充分尊重。在现有金融体系客观条件的约束下,这种做法无疑能够将信息成本降到最低。

除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之外,另一种“融资”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房地产市场有着很强的金融属性,以新房为例,在供应一方,是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贷或者债券融资;在需求一方,则是购房者的按揭贷款。无论对于哪一方来说,金融系统的政策变化都事关重大。在过去的调控中,货币领域的政策和地方政府的限购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楼市调控的“双轮”。

报告提到,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未来,监管部门在楼市具体会采取哪些政策,目前还需要观察。但不难发现,2022年2月以来,在一些非一线城市,限购门槛和按揭贷款的可得性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放宽,贷款利率也出现了下降。然而,也必须注意,这些变化并不代表房地產政策的转向,房住不炒依然不会动摇。但另一方面,年轻人的解决居住问题置业需要,城市居民改善型的购房需求,以及其他各种合理住房需求 ,未来也将可能获得一定的支持。

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复苏,2022年的货币政策在稳健的同时,将更加富有灵活性,也将更加从容。稳健而又灵活适度,在很多举措上富有“普惠”色彩,却也能做到对市场规律的充分尊重,这正是货币政策的高超之处。

3747500218500

猜你喜欢

礼包货币政策贷款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美梦商店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还贷款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思考
愿“惠民礼包”越做越大
抢先体验!91助手礼包版游戏免费不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