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算力经济与城市变局

2022-03-19胡万程

南风窗 2022年6期
关键词:东数算力枢纽

胡万程

继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之后,中国又诞生了一个横跨地域的超级工程。

2月17日,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文件,同意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的八地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并规划了十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数,指数据;算,指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所谓“东数西算”,就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作为重资产投入、投资链条长的项目,“东数西算”项目建设周期是数十年的长线工程,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中央提出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

此后数年,国家连续颁布了包括《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

经过六年多的布局,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张,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不断增强。而在这其中,东数西算枢纽各大节点城市,都做了哪些准备呢?

和南水北调的底层逻辑一样,“东数西算”的核心就是通过合理调配资源,达到整体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东数西算”最为重要的环节。作为数据枢纽和应用载体,数据中心是承载数字计算力、各行业信息系统的基础保障设施,是搭建信息化平台的重要前置条件。

当下,我国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由于土地、能源等资源日趋紧张,在东部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以为继。而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尤其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

建一个数据中心,并非只需考虑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条件,由于包含众多娇贵的IT设备,它们对安全性和电源有特殊要求。

比如,数据中心需要可靠且稳定的大量电能,这些电还需要通过立即可用的备用电源来避免电源中断。此外,数据中心中的所有电源和设备都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要一些冷却设备,才能达到最佳运维状态。

电源稳定充足便宜,气温低,着眼这两个条件,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中国的云贵地区。水电发达、气候凉爽的贵州,的确是建设数据中心的最佳選择。

事实上,近年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吸引了包括电信、联通、移动、华为、苹果、腾讯、富士康等大量优秀企业入驻。目前,在贵阳贵安建成的大型数据中心已达8个,累计完成投资超百亿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八地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安排,并不是把西部的电大范围地转移到东部那样,算力分配一定程度也会考虑“就近原则”—比如张家口服务北京,芜湖服务上海,韶关服务广深。除此之外,甘肃、内蒙古、贵州再大范围地承接东部各省市的算力。

比如,临近贵州的成渝地区,它们同样规划设立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和重庆数据中心集群,目标是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在服务成渝的企业上,显然比贵州更具地理优势。

由于属地并未严格划分,可以预料的是,未来的算力业务仍将是以市场为主导,不会缺乏竞争。生产成本、算力定价、算力销售渠道等方面,还有待市场发展的考验。

而分布在西北、华北的甘肃、宁夏和内蒙古地区,不具备水电资源,依托的是便宜的风能、光能等清洁资源。加上它们的冬天较长,夏天气候不至于特别炎热,散热条件也不错,尽管在竞争中区位优势不明显,但它们主攻的更多是面向全国的非实时算力保障—承接全国范围的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算力需求。

“东数西算”工程中,八个地区相应任务的确定,代表着中国数字中心建设已做好了基本的顶层规划。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告诉南风窗记者:“不管是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新兴基础设施建设,如果缺乏科学合理规划,盲目投资、跟风建设,肯定会导致布局不科学、不合理以及重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

作为一种重资产投资,数据中心的生命周期约为15~20年,一旦布局不当,就容易产生资源浪费和无效投资。

从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看,数据中心一般分为边缘数据中心和超大型数据中心。前者做“快活儿”,对网络延时要求高,看重算力的拿来即用,故本地化部署最好,方便实时业务的处理。后者则不需太快的响应,做储存和大数据分析这类“慢活儿”即可,更看重算力的性价比。

从这一点来看,未来数据中心建设很可能是“大的更大,小的更小;近的更近,远的更远”。

人口越密集的地方,实时算力要求越高,这也是为何“东数西算”工程中,会保留东部节点的主要原因。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是“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世界级城市群,也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区域战场,所以这三个区域必须有本地的强大算力基础设施支撑。

举个例子,未来智能交通中,对于“车路协同”的要求特别高,它需要海量的实时计算处理。在车流人流复杂的城市道路上,这些计算是需要毫秒级响应的。信号传递,是物理距离里光速的传递,为了快速响应,自然数据中心是越近越好。把这些算力交给西部是不现实的。

西部的优势在于廉价的地、电以及人力成本。在一线城市,眼下获得批准建设数据中心的最大瓶颈是能耗指标。当大量算力和存贮向西部迁移的时候,也相当于缓解了能耗指标,将这些能耗迁移到了能源价格便宜、生产绿色化的地区。

在高科技产业中的一部分高能耗、低人力要求的工作,转移到能源绿色廉价的地区,既能提升当地产业能级,又能降低排放,的确是一石二鸟。

特别是对算力、存储都有很高依赖的一些互联网及IT硬件产业,因为算力市场价格的差距,常常将研发、制作的中心保留在一线城市,将计算存储的支撑能力放到西部算力枢纽。

如果去观察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华为、百度等企业,会发现它们早已这样做了。腾讯在贵州、京津冀、成渝枢纽等均有数据中心布局,阿里云也在京津冀、长三角、内蒙古等枢纽节点做了大量部署。

成书于公元前200年的《算数书》,记载了一大堆算题:税田、金价、狐皮、米出钱……普遍与农作、交易有关。

最早的计算,大多发生于个人生活中。通过心算、口算和珠算,能够算清楚该收的米和应交的税,做到不吃亏,已然足够。

但沧海桑田,2200多年后,中国的计算场景和需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起个人生活,工商业所产生的计算需求才是大头。

当前,我国数据总量正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長,预计到2025年将占全球27%。无数企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海量数据,在数字经济时代需要巨大的算力进行处理,从而得到准确且可靠的信息,帮助决策者做出经营判断。

IDC与浪潮在前年联合发布一份《2020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其中显示算力每投入1元,带动3~4元GDP增长。全球各国算力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在《算力时代三定律》中,中国电信的老总李正茂认为,未来的算力布局正呈现“泛在化”的趋势。

比如,算力资源从集中的部署方式,正在往多级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以边缘计算、端计算为代表的算力形态的出现,与规模化算力形成互补之势,构建新型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底座。

同时,供需剪刀差、分布不均衡、使用效率低等问题,亟需全社会算力集约化发展。算力网络化技术,将整合不同归属、不同地域、不同架构的算力资源,打破数据孤岛,推动数字经济走向繁荣。

“东数西算”的布局,让一些地理位置偏僻、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得到了发展机会。

比如河北张家口,冬奥会为张家口冰雪产业发展注入动能,张家口依托滑雪旅游热了起来。但冬天毕竟只是四季之一,冬天过后,张家口如何发展,“东数西算”便是一个抓手。

基于气候冷凉、空气干净、能源充足等优势,张家口以大数据存储为切入点,先后出台了《中国数坝·张家口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十项措施(试行)》等规划及配套文件。

数据显示,张家口市签约大数据产业项目39个,计划投资1377亿元,引进阿里、秦淮、腾讯运营数据中心12个,投运服务器达到100万台。全市逐步形成了怀来大数据产业基地、张北云计算基地等多个核心产业园区。全省唯一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开通。

在已公布的算力枢纽中,不少经济体量长期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的城市,被纳入了“数字经济”的新版图中,这是让人期待的。

3229500218542

猜你喜欢

东数算力枢纽
基于网络5.0的重叠网形态算力网络
卫星通信在算力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算力成为数字经济的主要生产力
东数西算
“东数西算”能为我们算出怎样的未来
“东数西算”,亿万蓝海
“东数西算”全面启动
基于SiteAI算力终端的交通态势感知系统
枢纽的力量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