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胡同里停一次车,就明白了什么是匠人精神
2022-03-19发财金刚
发财金刚
胡同是种生活气息的象征,也是停车时的噩梦。
敢于挑战它的车主一般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同时挖掘出了自己某些隐藏的极限潜力。作为客观存在的侧方停车之王,他们每天都不得不反复探索墙的底线,这可比科目二考试刺激多了。
如果想在生活中找到另一种完成了“人车合一”的高人,只需要走进北京的胡同。
不同于武汉公交车与重庆出租车走的凶猛路线,住在这里的司机不以速度快慢分高低,而是把注意力更多放在了技巧上,讲究的就是一个细致。不同的环境总会带来不同的进化方向,在因地制宜的传统智慧加持下,这里的车主对距离的把控,基本快要突破肉眼的上限了。而他们搞出来的缝隙,小到让落叶无法归根,来阵大点的风都能让车蹭到墙。
有的胡同不用说汽车,自行车都得挂起来停。哪怕是很多本地朋友,在不熟悉的情况下贸然闯入,也将体验到那种从自信到彷徨的心路历程。“上回送别人回家,不小心拐进了东四的胡同里,好家伙,开了半个小时才出来,还被里面的大爷鄙视了车技。”“在北京打车,司机开进胡同里我都是闭着眼的,不敢看。”从某种程度上说,胡同是绝对平等的,凡是敢开进来的司机,都将无差别获得最高级的磨炼机会。对没有经验的人来说,硬要尝试的结局一般只能是墙伤八百,车损一千,很不划算。别说是靠后视镜,拿显微镜也停不了这么严丝合缝。“变形金刚应该是真实存在的,这个就是它自己走进车位之后才变成的车。”很多游客都曾在第一次看到时感受到了京城的严谨,找到了这里寸土寸金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有位親身经历过的朋友说,这样停车会找回一些早已消失的体验,那是一种古老的仪式感,科技进步带来的辅助设备最终都会显得无力,停一回车雷达都快“叫疯”了。但在他看来,这种等级的技巧也不是无迹可寻,其中的要诀就是,收起后视镜,全靠手感停。“首先不能怕车被蹭,把倒车影像和雷达都关掉,不然总是响,还没什么作用,然后就准备好在磕碰中磨炼技艺。”
北京有句俗话:大胡同三千六,小的多如牛毛。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在形成的时候压根连汽车都不存在,却至今仍然融入现代生活里,为提升人类停车技术的上限做出了卓越贡献。有位在胡同里长大的朋友,曾为我展示过一次这样的壮举,他说这不过是人均水平,没有什么稀奇的。
虽然没告诉我补了多少次车漆才得到了胡同的认可,但他在言语中始终保持着那种由生活所迫带来的谦虚:“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摘自微信公众号“不相及研究所”,有删节)
【素材运用】贴墙而停,擦墙而行,敢在北京胡同停车和开车,不是有两把刷子的老司机,可真想都不要想。出于对北京的热爱,在苦练停车神技和逃离现实之间,“老北京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靠着“熟能生巧”的匠人精神,本着在磕碰中磨炼车技的态度,上演了一出出精准停车的“神剧”,让人惊叹。出于对家乡胡同的热爱,老北京们用心停车,用爱驻留,唱出了一曲家乡的赞歌。
【适用话题】环境;熟能生巧;地域文化
(特约教师 王文炎)
333550190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