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山东省居民限塑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2-03-19崔晓璇苏一鸣陈洪燕赵亚
崔晓璇 苏一鸣 陈洪燕 赵亚
摘 要:2020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为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政策导向。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在产业结构优化、公共管理等领域也日趋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发展,推动产业链更加完善、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使全新导向下的“限塑新政”收获了新的成效。而在微观层面,限塑政策的真正有效实施也离不开居民的配合。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山东省16个地级市的91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描述统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探究限塑意愿和限塑行为之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限塑行为均有显著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通过限塑意愿对限塑行为产生正向影响,而知觉行为控制既可以通过限塑意愿影响限塑行为,还可以直接正向影响限塑行为。研究认为,应进一步加强限塑知识的普及程度,完善社会规范、市场规范,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措施及法律法规,不断将限塑内化于参与意识、外化为限塑行为,从而提升塑料污染治理的执行效力。
关键词:大数据;限塑行为;限塑意愿
中图分类号:TQ320.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2)09-002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9.020
据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塑料袋年使用量超过400万吨,快递塑料包装每年消耗量约为180万吨,外卖塑料包装为50多万吨[1],山东省作为我国的塑料制品生产大省,目前塑料污染形势严峻。《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继2008年“限塑令”实施后我国对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作出的全新的规定与要求。现如今,我国多个省市区相继颁布了有关地方性政策条款,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吸管等被大面积禁用。然而,仍有部分居民未能有效配合国家限塑政策的相关工作落实,限塑效力的达成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1 研究现状
居民作为塑料制品的主要消费者,其限塑行为的认知与态度为限塑政策的顺利推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关限塑政策的研究多从政策制定、执行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定性分析,[2-4]但从居民视角出发,研究居民参与限塑行为的文章很少。现有研究多为对2008年“限塑令”政策中消费者对限制“塑料袋”这一单行为的认知和行为研究。[5-6]随着时代的发展,2020年《意见》中“限塑”一词界定的范围更为广泛,当前关于居民参与限塑行为的研究尚有不足,难以为当前限塑新形势做正确指导。而限塑行为作为环境行为的范畴,当前学界关于环境行为的研究较为丰富。确定影响个体实施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是改善环境问题的核心问题,因而一直是环境行为研究领域的焦点。[7]社会心理学领域学者认为,影响环境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居民对环境的态度、信念、价值观、知识,[8]居民个人的道德、[9-10]控制观、[11]主观规范以及外部社会规范[12]等。
计划行为理论作为社会心理学中最著名的态度行为关系理论,被广泛运用到环境行为的研究中。其理论源头可以追溯到Fishbein的多属性态度理论,认为行为态度决定行为意向,预期行为结果及其评估又决定了行为态度[13]。后Fishbein和Ajzen对该理论进行了改良,提出理性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意向受主观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的影响,直接决定行为。[14]而Ajzen又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控制变量“知觉行为控制”,认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共同影响行为意向,行为意向又直接影响实际行为。[15]理论在提出后的20多年里在诸多行为领域如饮食行为领域、社会学系行为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多数研究结果也表明其具有较好的解释性和预测性。[16]采用计划行为理论研究环境行为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但也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主要变量概念内容不统一备受争论;研究方向通常用于解释和预测行为,关于广泛的“环境行为”研究较多,但是用于干预、与“限塑”这样的具体行为以及侧重个案调查,对区域性的研究较少。
为此,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确定测量指标编撰问卷,对山东省16地市进行问卷调查,验证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居民“限塑”行为的具体作用机制,以期为限塑工作提供一定思路和经验借鉴。
2 研究假设
行为态度指行为主体对既定情境实施某一特定行为的喜爱程度的评估及其对行为整体的预期综合评价[17];主观规范则反映的是重要机构或组织对行为主体决策的影响;知觉行为则反映行为主体对影响执行行为因素的知觉。在限塑的问题情境中,居民作为塑料制品的主要消费者,其对于限制塑料制品销售、使用、末端回收行为本身的态度积极与否,受到的来自新闻媒体、政策规章、周围人群等的压力,以及所感知到的达成限塑目标的难易程度,都可能对居民限塑意愿以及其最终是否具有积极的限塑行为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计划行为理论中意愿是中心因素,人的行為动机和意愿是决定该行为是否实施的直接因素。态度、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因素首先是影响个体的心理动机,然后动机再决定其行为[18]。因此,居民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也应当通过限塑意愿来产生限塑行为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以下五项研究假设:
H1:居民对于限塑问题的行为态度对其限塑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2:居民对于限塑问题的主观规范对其限塑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3:居民对于限塑问题的知觉行为控制对其限塑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4:居民限塑意愿对日常生活中的限塑行为的践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5:居民限塑意愿在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限塑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3 研究方法
3.1 数据来源与样本情况
本研究选取山东省16地市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收入水平的特征群体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1062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得到有效问卷910份。
调查对象以18~55岁群体为主,占比为87.91%;学历水平以大学本科为主,职业主要为学生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家庭年收入水平在20万元以下居多。经计算,调查对象群体平均可接受的可降解塑料袋的最高价格约为0.48元。
3.2 变量测度
本研究结合计划行为理论现有学者研究成果和居民限塑行为的具体应用场景实际,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分别编制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限塑意愿、限塑行为五项量表,用以测度各变量表达水平,研究其相互关系。
对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量表,结合Fishbein 和 Ajzen 的态度期望价值理论及其相关研究,分别将行为态度划分为情感态度和认知态度两个维度,将主观规范划分为规范信念和顺从动机两个维度,将知觉行为控制划分为控制信念和便利认知两个维度,以居民在限塑场景中各个维度的具体表现设置题项;对限塑意愿量表,问卷主要从限塑场景各个方面出发,从响应政策号召、减少塑料使用、使用有偿、回收处理、监督与劝导等方面设置题项,以测量居民限塑意愿水平;对限塑行为量表,问卷结合“限塑新政”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从销售、使用、回收三个环节的具体应用场景设置题项,测量居民的限塑行为水平。
4 假设检验与分析
4.1 信度与效度检验
本研究中五项量表Cronbach α系数均在0.85以上,说明问卷具有良好信度,能够准确测度所要测量各项指标;使用因子分析进行效度检验,五项量表所有研究项对应的共同度值均高于0.4,KMO值均大于0.6,因子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均>50%,数据具有效度,研究项的信息量可以有效的提取出来,问卷具有良好效度水平。
4.2 各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初步检验限塑意愿、限塑行为与三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限塑意愿、限塑行为均与三个自变量在0.01水平上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
4.3 回归分析与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研究目的和本研究所构建的分析架构,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探究消费者限塑行为的形成机制,构建限塑意愿和限塑行为三个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限塑意愿=a1×行为态度+b1×主观规范+c1×知觉行为控制+d1。
限塑行为=a2×行为态度+b2×主观规范+c2×知觉行为控制+d2。
限塑行为=a3×行为态度+b3×主观规范+c3×知觉行为控制+d3×限塑意愿+e3。
针对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VIF值全部小于5,D-W值在2附近,模型均不存在共线性问题,不存在自相关性,样本数据之间并没有关联,且模型均通过F检验。
由表2、表3可知,对于限塑意愿,三个自变量均会对其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因果关系,其中,居民感知到的对达成限塑行为的容易与困难程度,即知觉行为控制对于居民限塑行为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大,主观规范对其影响程度最小。而对于限塑行为三个自变量同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程度最大,行为态度影响程度最小。
同时,限塑意愿在各自变量与限塑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存在,其中,知觉行为控制对限塑行为的影响一方面部分通过了中介变量使用意愿实现,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影响限塑行为,而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对于限塑行为的影响中,其直接效应并不显著,而更多的是通过影响限塑意愿进而影响限塑行为。
3个模型分别如下:
限塑行为=10.135+0.138×行为态度+0.240×主观规范+1.353×知觉行为控制。
限塑意愿=8.409+0.263×行为态度+0.079×主观规范+0.354×知觉行为控制。
限塑行为=6.198+0.015×行为态度+0.203×主观规范+1.187×知觉行为控制+0.468×限塑意愿。
5 研究结论与讨论
5.1 山东省居民限塑意愿与限塑行为情况
问卷结果显示,随着限塑政策由“限”到“禁”的转变,山东省居民对限塑政策的整体态度和执行意愿虽有一定改观,但在对塑料制品的态度、意愿、使用行为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不少居民表示“对现有的塑料制品定价水平不满”,认为其不能将全部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并对新政实施效果表示担忧。此外,虽然多数人认为自己有能力配合“限塑新政”的具体贯彻落实,但仅有少部分居民认为自己比较了解“限塑新政”具体内容,多数居民知觉控制水平实际并不高。在使用意愿方面,虽然多数居民愿意“自觉减少不合规的塑料制品的使用”,但愿意“劝导身边人减少使用塑料袋”及“积极推行塑料制品分门别类回收”的居民只有3成左右。另外,不同收入水平的群体在可接受的可降解塑料袋最高价格方面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5.2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假设检验结论与分析
回歸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居民对限塑行为的态度、感知能力以及主观规范通过影响意愿进一步影响限塑行为,这与劳可夫、刘宇伟的研究结果类似。[19-20]山东省限塑效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居民使用塑料袋已经成为长久习惯,[21]加上居民自我感知与控制力水平不高,消费习惯难以改变;同时,限塑配套措施不够完善、替代品尚不成熟、[22]政策法规不健全、媒体宣传不足等主观规范的不完善使居民限塑自我感知与控制水平偏低,限塑工作难以推进;另一方面,在上述三个自变量的作用下,居民限塑意愿也处于较低的水平,使居民难以付诸限塑行动。因此,在关注居民限塑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的同时也要重点关注居民的限塑意愿状况,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居民的限塑意愿,最终提升居民的限塑行为。此外,根据回归分析,知觉行为控制对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为此,也需要加强对知觉行为控制的规范,进而推进限塑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根据上述结论,研究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顺利推动限塑工作开展寻求有效方法。其一,依托大数据,加大环境污染知识普及、推进限塑工作进社区,推动居民转变对限塑行为的认知与态度,树立积极主动参与限塑的良好认知;其二,健全社会规范、市场规范,以社会主观规范促使居民将限塑内化为参与意识、外化为限塑行为;其三,完善限塑基本配套措施、法律法规,为居民参与限塑提供良好的环境,以降低居民感知中实施限塑行为的难度、提高其认知中完成限塑行为的可能性。此外,在注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方面对限塑意愿的影响同时,也应注重意愿本身的作用,依托大数据,促使居民树立积极参与的意愿,进而实施限塑行为,推动限塑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 薛鹏.减塑提速 助力绿色发展[EB/OL].[2020-11-18].http://www.ccdi.gov.cn/yaowen/202011/t20201118_230252.html.
[2] 姚军.“限塑令”后的政策补丁建议[J].生产力研究,2009(10):86-87,93.
[3] 卓莉.基于史密斯模型的“限塑令”政策执行现状分析[J].今日中国论坛,2013(11):214,216.
[4] 贾杨.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分析及其困境化解——以环境政策为例[J].长白学刊, 2015(2):62-66.
[5] 张文磊,王芳芳,黄文芳.“限塑令”后居民塑料袋消费调查[J].城市问题,2009(9):64-68.
[6] 常跟应,李曼,席亚宏,等.中国公众对“限塑令”态度的影响因素——以兰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2):179-185.
[7] 孙岩. 居民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
[8] 彭远春.国外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8):140-145.
[9] HINES M, HUNGERFORD R, TOMERA N.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A meta-analysis[J].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986, 18(2):1-8.
[10] SCHULTZ W, OSKAMP S, MAINIERI T. Who recycles and when:a review of personal and situational factor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1995(15):105-121.
[11]EDEN S. Individual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and its role in public environmentalism[J].London:Environment & Planning A, 1993.
[12] 孙岩,武春友. 环境行为理论研究評述[J].科研管理, 2007(3):108-113,77.
[13] FISHBEIN M.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eliefs about an object and the attitude toward that object[J].Human Relations, 1963(16):233-240.
[14] FISHBEIN M, AJZEN I.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M].MA:Addison-Wesley, 1975.
[15] AJZEN I. From intentions to actions: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Kuhl J, Beckman J, (Eds.), Action control: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 Heidelberg[J].Germany:Springer, 1985:11-39.
[16] ARMITAGE J, CONNER M. Efficacy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A meta-analytic review[J].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01(40):471-499.
[17] PATRICK V, KRISTOF D, SARAH 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ers` unethical behavior and customer loyalty in a retail environ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03, 44(4):261-278.
[18] 张高亮,张璐璐,邱咸,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渔民参与专业合作组织行为的产生机理[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8):97-104.
[19] 劳可夫,吴佳.基于Ajzen计划行为理论的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J].财经科学,2013(2):91-100.
[20] 刘宇伟.计划行为理论和中国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J].中国流通经济,2008(8):66-69.
[21] 高菁.“限塑令”实施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14):196-198.
[22]王灵铃.限塑令的实施困境与制度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7(36):41-42.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金“协同治理视角下山东省‘限塑令’执行偏差及其矫正研究——基于山东省的调查分析”(项目编号:S202010445048)。
[作者简介]崔晓璇,女,汉族,山东泗水人,行政管理学学士,本科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研究;苏一鸣,男,汉族,山东泰安人,本科,山东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研究方向: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陈洪燕,女,汉族,四川遂宁人,本科,山东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研究;赵亚,女,汉族,山东聊城人,行政管理学士,本科,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研究。
3659501908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