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形势下班主任角色的转换
2022-03-19鲁洪稳
鲁洪稳
要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愉悦地度过,并能够体验到学习和成长的幸福,教育者必须为他们构建起健康、和谐的学校教育环境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学校教育的空间看似有限,实为无限。学校教育的生活范畴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活生生的、紧跟时代步伐的无限空间,它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才的机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激励和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学生。
没有赏识、激励就不可能真正地激活学生的生命个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那么,面对这样的新形势,班主任应该怎样做呢?
一、打破定式,用爱铺路,以多元的身份走进学生的世界
从中外教育史上的记载来看,在教育领域,教师具有很高的权威。同时,中国古代也有“天、地、君、亲、师”一说。曾经,教师既是教育活动的主宰者,又是权威。
当今世界科技、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使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冲击,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教育渠道的多样化,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等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个人获取知识更加主动、灵活、广泛,学生自己甚至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宰;另一方面,伴随教育现代化渐增的民主化、社会化、个性化趋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他们对教师不再是仰视,更多的是平视,有时甚至会产生怀疑。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的角色不断分化和增加,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多元化的。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新世纪的学生不愿意接受只会“教条地说教”和“刻板地教书”的老学究,他们更希望自己的老师是一个具有侠义心肠的朋友,是可以理解他们疾苦、关爱他们内心的亲人,是能够倾听他们的“心理医生”,是具有慧眼和胆识的非凡人类。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他们纯真、热情、心存梦想;同时,他们也个性张扬,心灵敏感、脆弱,价值观和人生观还很稚嫩,面对诱惑和打击还没有免疫力。这些特点在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他们对待学习、纪律好像满不在乎,其实内心脆弱,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心。虽然他们违规、犯错的主要原因是自制能力差,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要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作为班主任,平时要注意观察行为特殊的学生,并建立“问题学生档案”,及时和家长沟通,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及家长档案,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形成家长、学生、教师共同交流、沟通。班主任要学会走进学生的内心,像母亲那樣包容他们,像朋友那样理解他们,像师长那样语重心长,像灯塔那样为他们照亮前方的路。这些看似很难,其实并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做作,一个鼓励和肯定的眼神、一个轻拍肩膀的动作、一句由衷的点拨、一个颇具宽容的微笑……都可以 “润物无声”地开启学生紧闭的心门,甚至改变其一生。
二、尊重理解,同感共鸣,以时代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代际冲突”加剧。“代际冲突”属于文化冲突的一个方面,它的表现就是两代人之间在价值观念、语言习惯、兴趣爱好、行为方式、人生理想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甚至在日常的生活领域也会发生尖锐的矛盾。我们会发现,不少学生经常是“压而不服”“说而不服”,好像他们已经从根本上不认同上一代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了。
当前数字化飞速发展,碎片式知识盛行,学生的成熟期提前,但是教师在他们心目中仍然是值得信赖和模仿的对象,他们更加渴望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甚至希望教师尊重和理解他们的隐私。因此,班主任应该俯下身去倾听,换位思考,感同身受,以达到师生共鸣。同时再从成人的角度给予分析和指导。同感和共鸣、尊重和理解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基本条件。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爱”,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由此才能使“尊重理解、同感共鸣”得以实现。
在14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有一项工作让笔者觉得是很有意义的,就是让学生制定一个和班主任及时交流的“互动本”,每周上交一次,这样笔者便可以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诉说,及时给予指导。这个小小的本子成了笔者和学生之间交流的一座心灵之桥,不论他们对笔者提出什么问题,笔者都当作自己的事情,真心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如同知心朋友一样。这个小小的本子拉近了笔者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后期的班主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赏识激励,点燃热情,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成功的体验激活兴趣,往往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而成功的体验是兴趣的“酵母”。
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成功偶发机会,及时给予肯定,因势利导,并放大成功的心理感受,用赏识、激励的教育手段点燃学生的热情,增强其渴望上进的心理需求。在语言上,多用“你真棒”,少用“你真笨”;多用“你试试看,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少用“你肯定不行”;多鼓励,少责备。
另一方面,在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时,及时开展励志主题班会,为他们引航指向,这是最有效、最贴近学生心理的做法。励志主题班会是班级建设的灵魂,也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明灯。同时开展励志主题班会应坚持系列化、阶梯化。
如在担任2004—2005年班主任工作中,笔者所带的班级开展过这样的主题班会:
开学初,班里开展立志主题班会——“让梦想从磨砺中起飞”,并制作了梦想箱,让每一个学生用白纸写下自己的短期目标并折成纸鹤,放入其中,等目标实现了可以取回自己的纸鹤,放入第二只。
11月,针对班级中存在的男女同学之间的微妙关系变化,我们及时开展了主题为“青苹果,红苹果”的班会,对陷入早恋的学生进行引导和思想教育,班会的效果是很明显的,他揭开了异性之间的神秘面纱,男女同学可以轻松地做学习上的好伙伴和生活中亲如兄弟姐妹一样的朋友。
班会课仅仅是一次短暂的发酵,不可能一次性解决根本问题,长期地引导和耐心地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中不能间断的内容。
四、亲子互动,心灵沟通,为学生成长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现在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都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他们的学习好像更加困难,甚至让别人觉得他们心理上很累。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72%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在为家长而学习,是怕父母难过而学习”,有21%的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学习,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认为是为了自己而学习。
开放的班级管理制度强调在社会、家庭、学校三方的共同关注下,将家长请进来参与班级管理,让家长和自己的孩子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和遇到的挫折,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发展。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开设家长学校,开展家长、教师、学生联谊会,都是现代社会中学校教育应该采取的教育手段,它可以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变有限为无限;它可以极大限度地开发学生表象个体下的真实个体,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它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前进的源泉,变压力为动力,让他们明白“是为了自己而学习”,没有人可以真正地为他们的将来负责,除了他们自己。
这个学期以来,笔者所带班级共开设家长开放日17个,开展家长参与的主题班会6个,家长和教师联谊会两次。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住校学生想家的心理,在感恩节那天,笔者要求每个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表达他们对父母的感谢之情,感谢他们的养育和教育,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同时在书信中让学生制定自己要达到的目标。笔者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现代社会虽然有很多更加便捷的通讯方式,但是传统书信交流的魅力是任何一种方式都无法替代的。在学生收到父母的回信之后,他们的表情和接下来的做法,更加坚定了笔者的想法。亲子交流给班级建设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想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就一定要学会架起用爱垒筑的心灵之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变三尺讲台为一个多姿多彩的大舞台,用师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之窗,让他们自主发展,全力前进!
(吴淑媛)
3595501908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