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大苗山区65个茶树新品(株)系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分析

2022-03-18吴河饶陈美丽葛智文王熙富杨雪梅廖寅平陆舒婕陈志平陈涛林

南方农业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浸出物类群儿茶素

韦 圻,吴河饶,陈美丽,葛智文,王熙富,杨雪梅,廖寅平,陆舒婕,陈志平,陈涛林*

(1贵州大学茶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柳州市绿化建设发展中心,广西 柳州 545001;3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西 柳州 545003;4柳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西 柳州 545300;5融水县农业农村局,广西 柳州 545300)

0 引言

【研究意义】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tze]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张文驹等,2018),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之一,也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茶树种质资源是茶树品种选育和茶叶新产品开发的物质基础,也是保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近年来,随着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茶叶消费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茶产业对茶树品种的需求正在不断改变。同时,由于现有品种中除叶色变异(白化、黄化和紫化)和高茶氨酸等新品种外,其他类型的专用、特异品种较少,导致茶产业同质化竞争的现象也在不断加剧(金基强等,2021)。因此,特异性茶树新品种尤其是满足茶叶深加工和多元化消费需求的品种,如低咖啡碱、高表没食子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等功能成分特异的品种以及具备特殊品质特征的品种已成为当前茶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广西位于我国华南地区,地处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气候区,土壤肥沃,多为红壤或红黄壤,气候极适宜于茶树生长,辖区内茶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蕴藏了一些极其特异的资源(王新超等,2010;莫怀鸿等,2016)。其中大苗山地处广西北部,其主峰元宝山和九万山与云贵高原接壤,属于茶树次生起源中心之一,野生茶树资源极为丰富(陈爱新,1995)。对广西大苗山区65个茶树新品(株)系进行品质化学成分和多样性分析,筛选出当地优异的茶树种质资源,对茶树新品种选育、茶叶新产品开发和茶产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我国作为茶树的原产地和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历来重视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和茶树品种的选育及应用,种质资源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也为世界之最。据统计,在2016版《种子法》颁布前,我国育成国家级审(认、鉴)定茶树无性系品种117个,有性系品种17个,共134个,此外省级审(认、鉴)定品种200余个。自2017年实行品种登记制度以来,包括此前已通过审(认、鉴)定的品种在内的一大批茶树品种通过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截至2022年1月,共计128个品种获得了登记证书。这些品种的育成对推动我国茶产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育成品种数量多,但生产推广品种数量少,主要是因为很多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一般,缺乏特异性,难以被市场接受(王新超等,2022)。对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起源驯化、优异资源鉴定评价、优异基因发掘和种质创新利用等方面,而生化成分多样性的研究则是茶树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研究茶树种质多样性的重点。陈正武等(2015)对贵州28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这批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2.31,平均变异系数达25.45%,初步筛选出高氨基酸的特异资源和适制红茶、绿茶的优良资源。潘宇婷等(2019)对119份河南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发现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分别为2.02和23.16%,筛选出了一批适制绿茶的资源。刘玉飞等(2021)鉴定评价了66份云南野生大理茶种质资源的生化成分多样性,筛选出高儿茶素指数(CI)、高苦茶碱、低咖啡碱等特异种质17份。瞿秀明等(2021)鉴定评价了重庆30份茶树种质资源,其中在氨基酸、咖啡碱含量等方面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变异类型。20世纪80年代,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针对辖区内62个县(市)进行了茶树种质资源的调查,共收集了地方茶树资源70多份,其中野生茶树资源30多份,罕见茶树资源5份,到20世纪90年代收集了地方茶树资源150多份(韦柳花等,2017)。目前对广西地区茶树资源生化成分的多样性研究报道较少,主要有王新超等(2010)对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保存的98份广西茶树资源进行了主要生化成分鉴定和多样性分析,以及葛智文(2017)、郑丹琳等(2017)对广西柳州市地方茶树资源生化成分进行多样性分析。【本研究切入点】广西大苗山区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在漫长的自然选择和进化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遗传变异,蕴藏着大量优异基因,是茶树品种选育的优异材料。鉴于当前茶树品种结构无法满足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对茶树新品种需求的现实问题,亟待对广西大苗山区地方茶树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但目前鲜见相关研究报道。【拟解决关键问题】本研究以广西大苗山区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筛选培育出的65个茶树新品(株)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对其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及指标进行分析及评价,以期了解其品质化学成分及指标的特征和茶类适制性,为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树新品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课题组自2012年以来在广西大苗山区所在的柳州市等地收集保存了大量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经过筛选扩繁,从中筛选培育了65个茶树新品(株)系,其中有31个正在进行品系比较试验,另外通过扩繁形成34个株系。对收集野生茶树种质资源进行筛选鉴定时,根据每份资源的采集地点或表型性状特征进行编号。65个品(株)系的编号分别为CY14、CY11、CY05、CY01、CY04、CY06、CY08、CY13、CY09、CY03、CY15、CY07、CY10、CY12、CY16、CY02、CY17、Z14、A01、RN061、B02、CG22、Z02、Z06、RN038、Z01、Z12、RN131、RN005、L01、RN023、RN046、CK2、RN150、GXC、HH06、RN024、Z04、HH04、RN109、RN002、B01、HL07、RN055、RN035、RN020、TC18、HH09、CK1、Z09、RN056、A02、Z08、HL04、HL01、Z05、RN113、HH07、RN131+、RN009、HL03、HL02、Z03、RN074和HH03。其中CK1为福鼎大白茶,CK2为桂绿1号,Z代表早春发芽早,CG代表果比较多,B代表白毫多,A代表嫩叶是花叶,CY代表指茶园采集地点;RN是代表采集地点(资源圃英文单词的缩写);L代表嫩叶叶色特别绿;HH代表嫩叶形态为红梗红叶;HL代表嫩叶形态为红梗绿叶;GXC代表采集地点在高显村;TC代表采集于当地土茶群体的原始单株。

1.2 化学成分含量测定

咖啡碱和儿茶素组分[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杨金川和白雪梅,2020)。常规生化成分的测定方法:水分测定参照GB 5009.3—2016;水浸出物测定参照GB/T 8305—2013;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参照GB/T 8314—2013;茶多酚测定参照GB/T 8313—2018。酯型儿茶素=EGCG+ECG;非酯型儿茶素=EGC+EC+C;儿茶素品质指数=(EGCG+ECG)/EGC×100;酚氨比=茶多酚含量/氨基酸含量。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6.0对测定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计算遗传多样性指数时,先对所有数量性状进行10级分类,分别赋值1、2、3…10,1级<X-2s,10级≥X+2s,中间每级间隔0.5 s,其中X为平均值,s为标准差。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H')计算公式:H'=-ΣPjlnPj,式中,Pj是某性状第j个代码出现的频率。利用Excel 2016绘制散点图和柱状图。采用Origin 2021绘制主要生化成分分布图和相关性热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含量分析结果

由表1和图1可知,65个茶树新品(株)系的茶多酚含量为9.55%~25.18%,平均为16.75%,最低的是Z02,最高的是CY07;水浸出物含量为15.08%~50.55%,平均为37.04%,最低的是Z06,最高的是CY17;氨基酸含量为1.94%~4.81%,平均为3.09%,最低的是CY17,最高的是RN113;咖啡碱含量为1.51%~3.94%,平均为2.71%,最低的是Z01,最高的是CY07;65个茶树新品(株)系的儿茶素总量为6.80%~19.69%,平均为12.22%,其中,EC含量均值为0.74%,EGC含量均值为1.34%,ECG含量均值为2.50%,EGCG含量均值为6.78%,C含量均值为0.25%,GCG含量均值为0.60%;酯型儿茶素含量平均为9.29%,非酯型儿茶素含量平均为2.33%;儿茶素品质指数平均为1078.20;酚氨比平均为5.76。综上所述,65个茶树新品(株)系内含物质丰富,具有培育成地方特色的茶树新品种的潜力。

图1 65个茶树新品(株)系的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及指标分布图Fig.1 Distribution map of main quality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indexes of 65 new tea plant strains

表1 65个茶树新品(株)系的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分析Table 1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 of 65 new tea plant strains

2.2 化学成分及指标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由表2可知,65个茶树新品(株)系的15个品质化学成分及指标的变异系数为17.37%~97.70%,平均为36.75%,由大到小排序为:GCG(96.85%)>C(72.21%)>儿茶素品质指数(71.23%)>EGC(64.00%)>非酯型儿茶素(48.49%)>EC(43.80%)>酚氨比(34.83%)>ECG(27.89%)>水浸出物(21.27%)>氨基酸(20.55%)>茶多酚(19.35%)>EGCG(18.97%)>儿茶素总量(18.38%)>酯型儿茶素(18.16%)>咖啡碱(17.36%);影响茶叶品质的4种基本生化成分(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中,咖啡碱的变异系数最小,水浸出物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1.27%,说明水浸出物开发利用前景最大,咖啡碱开发利用前景最小;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45~2.07,平均为1.88,遗传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排序为:EC(2.07)>咖啡碱(2.02)>氨基酸(2.01)>茶多酚(1.99)>脂型儿茶素(1.98)>酚氨比(1.97)=儿茶素总量(1.97)>水浸出物(1.96)>EGCG(1.91)>ECG(1.88)>非酯型儿茶素(1.86)>EGC(1.84)>儿茶素品质指数(1.68)>C(1.53)>GCG(1.45)。综上所述,广西大苗山区65个茶树新品(株)系具有丰富的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

表2 65份茶树新品(株)系品质化学成分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genetic diversity index of quality chemical component of 65 new tea plant strains

2.3 聚类分析结果

基于品质化学成分及指标对65个茶树新品(株)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当遗传距离为14.5时,可将65个茶树新品(株)系分为六大类群。第Ⅰ类群包含45个茶树新品(株)系,分别是RN109、RN002、CK1、Z02、B02、Z04、A02、RN046、Z09、RN131+、CY04、A01、Z03、B01、CY12、HH07、CK2、RN131、HH06、RN113、CY02、RN023、HL04、CY09、HH04、RN005、RN055、HL01、HL03、HL02、Z05、CY14、CG22、CY13、GXC、CY06、RN009、Z14、CY05、L01、HL07、CY11、RN020、CY10和CY01。第Ⅱ类 群 包 含9 个,分 别 是RN061、RN150、CY03、RN074、RN035、RN056、HH09、HH03和RN038。第Ⅲ类群包含7个,分别是CY07、CY17、CY16、Z12、RN024、Z08和Z06。Z01单独聚为第Ⅳ类群。CY08和CY15聚为第Ⅴ类群。TC18单独聚为第Ⅵ类群。从以上聚类结果可看出,编号“HL”的新品(株)系聚为第Ⅰ类群,可能与其红梗绿叶的表型性状有关,TC18单独聚为一类,与其他新品(株)系存在较大差异,可能是由于其采集于当地土茶群体,与其他资源不同。

图2 65个茶树新品(株)系的聚类分析结果Fig.2 Cluster analysis of 65 new tea plant strains

由表3可知,在第Ⅰ、Ⅱ、Ⅲ、Ⅴ类群中,除了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品质化学成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在第Ⅰ类群的EGCG含量最高,酚氨比平均为5.56,为适制绿茶类。第Ⅱ类群的氨基酸含量和儿茶素品质指数最高,酚氨比平均为4.45,为适制绿茶类。第Ⅲ类群的茶多酚、水浸出物、ECG、C、GCG和酯型儿茶素含量最高,酚氨比平均为8.18,为红绿兼制类。第Ⅴ类群的咖啡碱、儿茶素总量、EC、EGC和非酯型儿茶素含量最高,酚氨比平均为7.42,为适制绿茶类。

由表3和图3可知,在第Ⅰ、Ⅱ、Ⅲ、Ⅴ类群品质化学成分及指标的变异系数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在第Ⅰ类群中存在的变异较其他类群更为丰富,其变异系数为13.18%~98.19%,平均为33.32%,尤其是EC、EGC、ECG、C、GCG、酯型儿茶素、非酯型儿茶素、儿茶素品质指数和酚氨比的变异系数均高于其他类群;第Ⅱ类群的变异系数为6.46%~63.03%,平均为23.34%,茶多酚、咖啡碱和EGCG的变异系数均低于其他类群;第Ⅲ类群的变异系数为8.40%~32.34%,平均为21.33%,该类群水浸出物的变异系数高于其他3个类群;第Ⅴ类群的变异系数为2.19%~26.95%,平均为12.27%,其中EGCG的变异系数稍高于第Ⅰ类群,明显高于第Ⅱ、Ⅲ类群。

图3 4个类群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变异系数比较Fig.3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of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e 4 taxa

表3 六大类群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及指标的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major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statistical parameters among the six taxa

2.4 相关分析结果

为了探明各个品质化学成分及指标之间的关系,对65个茶树新品(株)系的15个品质化学成分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图4和表4所示。呈显著正相关的有12对,分别是咖啡碱与茶多酚、水浸出物;ECG与茶多酚、水浸出物;EGCG与水浸出物、咖啡碱;GCG与水浸出物;酯型儿茶素与EC;非酯型儿茶素与ECG、EGCG;酚氨比与水浸出物、非酯型儿茶素。呈显著负相关的有5对,分别是EC与氨基酸、咖啡碱;EGC与氨基酸;C与氨基酸;儿茶素品质指数与酯型儿茶素。呈极显著正相关的有34对,分别是水浸出物与茶多酚;儿茶素总量与茶多酚、水浸出物;EC与儿茶素总量;EGC与儿茶素总量、EC;ECG与儿茶素总量、EC;EGCG与茶多酚、儿茶素总量、EGC;C与茶多酚、儿茶素总量、ECG;GCG与茶多酚、C;酯型儿茶素与茶多酚、水浸出物、儿茶素总量、EGC、ECG、EGCG;非酯型儿茶素与儿茶素总量、EC、EGC、酯型儿茶素;儿茶素品质与GCG;酚氨比与茶多酚、儿茶素总量、ECG、EGCG、C、GCG、酯型儿茶素。呈极显著负相关的有14对,分别是氨基酸与茶多酚;儿茶素总量与氨基酸;ECG与氨基酸;EGCG与氨基酸;GCG与EC、EGC;酯型儿茶素与氨基酸;非酯型儿茶素与氨基酸、GCG;儿茶素品质指数与儿茶素总量、EC、EGC、GCG;酚氨比与氨基酸。

表4 15个品质化学成分及指标间的相关系数Table 4 Correlation of 15 quality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indexes

图4 15个品质化学成分及指标的相关性Fig.4 Correlation of 15 quality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indexes

2.5 主成分分析结果

对65个茶树新品(株)系的品质化学成分及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根据初始特征值大于1.000,提取了前4个为主成分,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7.794%、23.905%、11.801%和7.302%,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0.802%。因此,提取出4个主成分包含原始变量的大多数信息。

表5 总方差解释Table 5 Total variance interpretation

根据各成分的得分系数矩阵(表6)可计算出每个茶树新品(株)系的品质化学成分在4个主成分中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表6 65份茶树新品(株)系的4个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Table 6 Coefficient matrix of component scores of 65 new tea plant strains

综合得分=(a1F1+a2F2+a3F3+a4F4)/4a

式中,F1、F2、F3和F4为各茶树新品(株)系的品质化学成分在各主成分中的因子得分,Z1~Z12分别为原始变量经过数据标准化后的值。a1、a2、a3和a4分别为4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a为4个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

表7的成分矩阵显示了各原始变量与各主成分之间的关系,绝对值越大,其关系越密切,若成分矩阵中某一原始变量的绝对值大于0.500,则将该原始变量划分与该主成分中。由表7可看出,第一主成分中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总量、EC、EGC、ECG、EGCG酯型儿茶素、非酯型儿茶素、儿茶素品质指数和酚氨比这11个化学成分绝对值均大于0.500,且除氨基酸和儿茶素品质指数以外,均呈正相关,说明第一主成分与多酚类含量密切相关。第二主成分包含茶多酚、EC、EGC、C、GCG、非酯型儿茶素、儿茶素品质指数和酚氨比,其中EC、EGC和非酯型儿茶素呈负相关,C、GCG、儿茶素品质指数和酚氨比呈正相关,说明第二主成分与儿茶素组分密切相关。第三主成分包含咖啡碱、EGCG和C,除C以外均呈正相关,分别为0.558和0.631,说明第三主成分与茶叶苦味密切相关。第四主成分贡献率较大的是氨基酸、ECG和酚氨比,绝对值均在0.400以上。

表7 65份茶树新品(株)系的成分矩阵Table 7 Component matrix of 65 new tea plant strains

从综合得分(图5)来看,得分较高的新品(株)系中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和儿茶素总量较高。得分最高的2个茶树新品(株)系TC18和CY14茶多酚含量均在23.00%以上,其中CY14的茶多酚含量高达23.22%;水浸出物含量在40.00%以上的得分普遍较高,其中CY17的水浸出物含量高达50.55%;儿茶素总量高的新品(株)系得分均相对较高,尤其是TC18和CY14,分别高达19.69%和16.73%。

图5 65份茶树新品(株)系化学成分因子得分Fig.5 Chemical component factor scores of 65 new tea plant strains

2.6 适制性分析结果

品质化学成分及指标是影响茶树品种适制性的重要因素,酚氨比是目前普遍认可的判断茶树品种适制性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酚氨比小于8.00的适制绿茶;酚氨比为8.00~15.00的适制红茶和绿茶,大于15.00的适制红茶。从表1可看出,供试的65个茶树新品(株)系中,适合制绿茶的新品(株)系有55个,包括HL02、GXC、Z08、RN150、CG22、RN023、RN009、Z12、HL04、CY16、CY02、HL01、CY01、RN005、CY10、CY06、CY04、HH04、RN020、RN024 、CY08、RN131+、CY03、CY12、Z04、RN061、RN055、CK2、Z09、A01、CY11、CY09、HH06、Z03、HH03、HL07、B02、L01、HH07、RN035、RN131、RN046、RN074、RN002、RN113、A02、CY05、B01、RN056、CK1、RN109、Z01、RN038、HH09和Z02。红绿兼制的新品(株)系有10个,为CY17、Z14、CY07、TC18、CY15、Z06、CY13、Z05、CY14和HL03。儿茶素品质指数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绿茶品质的好坏,儿茶素品质指数越大,茶叶持嫩性越好(李庆伟2014),因此,可结合酚氨比初步判断所制绿茶的品质优劣。由表1可知,制绿茶品质较好的新品(株)系有CY03、RN061、RN038、RN150等。此外,酯型儿茶素苦涩味重,收敛性强,非酯型儿茶素有回甘,收敛性较弱,较爽口,酯型儿茶素适量减少,有利于绿茶滋味醇和爽口。

2.7 广西大苗山区的优良种质资源筛选

参照陈亮等(2011)的方法,将茶多酚含量≥20%或氨基酸含量≥4%的资源判定为优良种质资源。由表8可知,供试的65个茶树新品(株)系中,具有成为优良种质潜力的品(株)系有Z08、GXC、HL02、CY14、Z05、Z06、CY15、TC18、CY07、Z14、CY17、Z02、HH09、RN038、Z01、RN113,共16个。其中CY14、CY07和CY17同时具有高茶多酚和高水浸出物的品质。

表8 茶树优良种质资源的鉴定Table 8 Identification of excellent tea germplasms

3 讨论

通过对广西大苗山区65个茶树新品(株)系进行主要品质化学成分测定及分析,结果发现广西大苗山区茶树资源的主要化学成分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值为1.88,变异系数均值达36.75%,远高于云南51份茶树地方品种的平均变异系数16.53%(蒋会兵等,2013)、湖南17份城步峒茶资源的平均变异系数24.43%(宁静等,2019)。广西大苗山区65个茶树新品(株)系的主要品质化学成分(茶多酚、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的变异系数平均为19.63%,高于江西省茶树种质的变异系数13.38%(王治会等,2020)、浙江省茶树种质的变异系数15.61%(娄艳华等,2020)。总体来说,广西大苗山区的65个茶树新品(株)系有很大的选择潜力和丰富的多样性。

本研究基于品质化学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14.5时,可将供试的65个茶树新品(株)系分为六大类群,其中Z01和TC18分别单独聚为第Ⅳ类群和第Ⅵ类群,这2个茶树新品(株)系在儿茶素含量及部分组分存在极差,与其他茶树新品(株)系相比,TC18的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和EGCG含量均最多,而Z01均为最少。儿茶素是形成红茶所需茶黄素和茶红素类物质的前导物质,在制茶过程中赋予茶叶的色、香、味(杨春,2013),说明TC18更适制红茶,而Z01更适制绿茶,但TC18的酯型儿茶素过多会导致苦涩味重、收敛性强,而适制绿茶的Z01滋味则会更醇和爽口。除此之外,TC18的EGCG含量最高,EGCG不仅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且具有抗病毒、延缓衰老、抑菌、预防心血管疾病、防辐射等功效,且无法通过人工合成(唐晓波等,2010)。因此,TC18具有开发成高EGCG茶的潜力。

在适制性方面,根据65个茶树新品(株)系的酚氨比判断,适合制绿茶的有55个,红绿兼制的有10个,无适制红茶的新品(株)系,但这与课题组前期在筛选培育这些新品(株)系过程中对各品(株)系的实际适制性研究结果相差较大,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目前惯用的判定茶类适制性的酚氨比范围是在旧版茶多酚测定方法(GB/T 8313—1987和GB/T 8313—2002)的条件下制定的,不适合新版茶多酚测定方法(GB/T 8313—2018)下的适制性判定。旧版茶多酚测定方法(GB/T 8313—1987和GB/T 8313—2002)是采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茶多酚含量,而新版茶多酚测定方法(GB/T 8313—2018)是采用福林酚试剂氧化茶多酚中-OH基团并显蓝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含量。二者显色原理不同,在测定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茶多酚含量时测定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表明,对于同一样品,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结果明显高于福林酚氧化法测定结果(贾有青等,2014)。因此,同一样品按新国标测得的酚氨比要低于按旧国标测得的酚氨比,因而沿用旧国标制定的酚氨比大小判定茶类适制性是不科学的。在筛选具有优良品种潜力的种质资源方面,本研究只根据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含量初步筛选了16份,后期需结合加工成成品茶后进行感官审评,进一步筛选出具有优良品种潜力的种质资源培育利用,以促进当地茶产业的发展。

4 结论

广西大苗山区65个茶树新品(株)系的品质化学成分多样性丰富,存在明显遗传变异,具有培育优良茶树新品种的潜力。

猜你喜欢

浸出物类群儿茶素
骨疏宁片浸出物测定方法研究*
陇西白条党参浸出物含量分级标准研究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儿茶素
广西产罗汉松茎与叶浸出物的测定
黔产金钗石斛茎和花中浸出物测定
薏苡种质资源ISSR分子标记筛选及亲缘关系分析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顺铂诱导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对季节动态的响应
一测多评法测定心脑健胶囊(片)中6种儿茶素
2011年春夏季黄海和东海微型浮游动物类群组成及其摄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