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学界中的广西书写及表述文本图谱研究

2022-03-18蒋宜恬

文化与传播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界少数民族广西

刘 岩,蒋宜恬

广西全称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世居民族有壮、汉、瑶、苗、侗等12个,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深厚的历史沉淀,具有广泛的喀斯特地貌和多样的自然景观、风景名胜,生物地质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日本学界对广西的研究已有百余年,涌现出不少代表学者,如冢田诚之、菊池秀明、谷口房男等,研究的领域涉及人文、自然领域的多个方面,研究视角愈发多元化,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日本最大的学术论文数据库CiNii收录的1978年以来日本学界广西研究的论著为对象,将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与内容述评相结合,运用CiteSpace软件把握日本学界广西研究的学术热点、发展演进等综合性认知,描绘出能为后续广西文化的域外传播及海外形象建构等领域的学术研究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的“广西研究知识图谱”。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CiNii由日本国立情报研究所运营,是日本最大的学术论文数据库。本研究以CiNii收录的广西研究的期刊论文为数据来源,以“广西”为关键词进行详细检索,筛选标题中包含“广西”的期刊论文,时间跨度为1978年至2022年9月,检索结果为392篇,人工剔除书评、简报、新闻等参考性不大的论文,最终得到278篇论文。

(二)研究方法

本文将从CiNii数据库中检索出来的文献通过Excel表格对其来源、题名、作者、作者所属单位、关键词和发表年份进行了统计整理。借助CiteSpace软件绘制作者共现、机构共现、关键词共现、关键词突现图谱,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日本对广西研究的发展态势和研究热点,并对其内容演变进行探索和解读。

二、日本学界中的广西表述文本计量分析

(一)发文趋势

图1为1978—2022年日本学界对广西研究论文发表的变化趋势图(图中省略了部分没有发表论文的年份)。从论文的发表时间来看,1978—1988年日本对广西研究较少,发文数量总计49篇,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1988—1998年间,发文数量虽有所增加,但总体仍较少,可以看出这20年间日本对广西研究热度较低。而1998年之后,日本对广西研究的论文发文数量大幅度增加,可见此时波动幅度较大,呈现急剧增长的态势。直到2014年开始,发文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从发文的峰值上看,1999年、2005年、2009年、2011年这4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高峰,反映出日本学界对广西研究的论文发文量整体呈现波动起伏状态。从发文年度的连续性看,可以说1978年以来日本学界对广西的研究呈现较为持续且稳定的关注度。

图1 日本学界广西研究发文趋势图(单位:篇)

(二)代表学者

1978年以来,日本学界对广西的研究更加多样和深入,涉及领域也更为广泛、多元。发文作者共现图谱如图2所示,作者发文数量越多节点越大。连线代表作者间的合作关系,作者间的合作次数越多则连线越粗。从节点大小来看,发文量最多的几位代表性学者依次是:冢田诚之、菊池秀明、谷口房男、坂本博。冢田诚之以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为中心;菊池秀明以太平天国时期的广西研究为中心;谷口房男以广西土官、土司制度研究为中心;坂本博关注广西经济领域的研究。除以上日本学者,还有很多留日学者也对广西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如张颖奇、金昌柱等。由共现图谱可知,随着学者之间开始交流协作,共同研究发表的论文也愈发增多。以节点之间的连线来看,形成了4个较大的作者群。第一,以冈田知子、伴丈正志、松尾有平、伊藤庸一为代表的学者,对广西聚居文化开展合作研究。第二,高井正成、河野礼子、金昌柱、张颖奇几位学者的跨国跨机构合作研究,以广西的灵长类动物研究为中心。第三,以西尾孝佳、大久保达弘和山本美穂几位学者为核心的作者群,研究领域以地理地质方向为主。第四,桑原希世子和八尾昭等学者,以化石为研究中心。此外还有于琳和长畑秀和从企业经营角度研究广西发展状况,合作发表多篇论著。

图2 作者共现图谱

(三)发文期刊

就发文期刊而言,在经济发展领域,日本学界对广西研究论文主要发表在《日中经济协会月刊》《东洋经济周刊》《中国经济》《大阪大学经济学》等专业期刊上;在人文领域方面,则以历史学和民族民俗文化为重点,主要发表在《史林》《亚洲民族文化研究》《亚洲文化研究所研究年报》《亚洲游学》《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研究报告》等专业期刊上;在自然地理领域方面,主要以《日本地质学会学术大会讲演要旨》《木材工业》《日本生态学会大会讲演要旨集》《洞窟学杂志》等期刊为主。此外,北海道大学、大阪大学、京都大学、冈山大学、桃山学院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大学学报也是主要发文期刊。

(四)作者机构

图3的作者机构共现图呈现了不同研究机构发文数量和机构间合作关系的态势。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发文机构,机构的研究成果越多,发文频次越高,则节点所占面积越大,节点之间的连线则是代表机构间的学术合作关系,合作次数越多连线越粗。1978年以来日本学界对广西研究的论文涉及众多机构,总体来看以大学为主,有国立大学也有私立大学,此外还有研究中心和国立博物馆。从节点大小来看,主要以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京都大学、北海道大学、国际基督教大学为代表机构。其中,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是发文数量最多的核心机构,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为广西的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从院校合作来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日本工业大学、西日本工业大学和长崎综合科学大学有着紧密的合作研究关系。第二,中国科学院、京都大学和北京大学之间的合作研究也较为密切,这体现了机构之间的跨国交流合作。除此之外的节点连线并不多,节点较分散,可见目前仍是机构内部合作较多,跨机构、跨国合作研究仍有待加强。

图3 作者机构共现

三、日本学界中的广西书写及表述文本图谱分析

(一)日本学界广西研究关键词突现

日本学界对广西的研究历时久远,且呈现阶段性的特征。根据关键词演变的研究,可以判断日本对广西研究的发展趋势。本节结合中国的时代背景、研究论文和研究关键词突现图(如图4所示),将研究的历程分为3个阶段。

图4 关键词突现(前25位)

1.第一阶段:1992—2003年

此阶段突现的关键词为“青白瓷”“制振技能”“土官”“大化县”。从研究形成的时间来看,这一阶段可分为两个时期。1992—1995年,此时的两个突现关键词为“青白瓷”“制振技能”,主要涉及对广西的工艺方面的研究。李阳、今冈克也等发表的《中国广西省容县真武阁的制振性能的相关研究:(其一)构造原理和模型实验》[1]从建筑学的角度分析真武阁的构造特点,并对其防震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到了1996年,“土官”“大化县”开始成为突现关键词,表现出此时的研究开始更多涉及广西历史方面。广西土官、土司制度研究的代表学者谷口房男曾多次前往广西收集土司制度相关的史迹史料。其间他在广西博物馆参观了土官印,随后发表了《广西发现土官印考》[2]一文,文中对当时广西发现的土官印做了详细的介绍,并提出了“土官印在土司制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一观点。除土官、土司制度方面研究之外,这个阶段的历史研究还有菊池秀明对广西明清时期士官的汉化、科举的研究和太平天国时期广西的相关研究,如菊池秀明和钟文典合作发表的《客家和太平天国革命》[3]。此外,持续时间最长的关键词是“大化县”,表明此时期的研究具体到了地方市、县。这个时期日本学界对大化县的相关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对大化县地理地质方面的研究,如西尾孝佳、一前宣正、大久保达弘的《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县的石灰岩山地植生》[4]和赤江刚夫、长泽徹明发表的《中国西南部石灰岩山地地带的现状和水源计划——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县、七百弄的事例》[5]。第二,对大化县农业方面的研究。黑河功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集落的农家实态:大化县七百弄乡的农家实态调查数据分析》[6]中对大化县七百弄乡的其中4个弄乡的农家状况进行了调查,提出中国沿海地区施行的经济发展体系在广西并不适用,想要在大化县这种社会、经济、地理条件都十分闭锁的地方实现地域振兴,必须摸索出一条适合其发展的道路。

《冶金分析》为月刊,大16开,单期页码为80页,定价30.00元,全年12期,360.00元。全国各地邮局发行,如有漏订的单位和读者,请直接与编辑部联系。

2.第二阶段:2004—2011年

这一阶段突现度较强的关键词有“聚居文化”“东亚”“空间构成”“制丝工厂”“经济概况”“经营者”“七百弄乡”等,其中突现强度最强的是“聚居文化”,其次是“东亚”和“空间构成”。综合而言,2004—2007年期间突现的关键词可以分为3个方向。第一,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方向。如冈田知子、伴丈正志等学者对少数民族聚居的空间构成和聚居文化的研究和手冢惠子对壮族哀悼歌的研究。此外,还有冢田诚之的《中国广西壮族和越南侬族的民族关系:以文化的比较和交流为中心》[7],文中探讨了壮族和侬族在生活习惯、节日习俗等方面的文化异同和民族间关系,并由此对中越国际贸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二,广西手工业研究方向。2006年中国为稳定蚕丝产业,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开始实施“东桑西移”战略,逐步把蚕茧主产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在“东桑西移”工程的影响下,广西蚕丝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也受到了日本学界的关注,涌现出不少研究成果。如清水重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丝业现状》[8]、木下晴夫的《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丝状况——在东桑西移的实施下发展的制丝工厂的现场》[9]、黄色俊一的《海外情报·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丝业见闻录》[10]等。第三,广西经济方向。以于琳和长畑秀和对广西企业经营方向的研究和广西经济贸易研究为主。西泽正树在《中国“边境”的地域经济和企业(3):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钦州市、防城港市、南宁市》[11]中对广西当时的地区产业发展动向进行分析,指出广西作为边境地区,与越南等东南亚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正在进一步扩大加深,对日本企业来说,正确把握广西的地区产业发展动向是不可或缺的。

3.第三阶段:2012—2022年

这一阶段突现了“龙脊”“仪式神画”“柳州市”“桂林市”“南宁”“玉林市”“瑶族”“壮族”等关键词。广西有着独特的地理地貌特征、生态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日本学界对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愈发深入的同时,对广西旅游领域研究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日本学界对广西旅游领域的研究主要关注点在地方市县的旅游资源开发上,如以玉林市的农村观光、桂林市的著名景点“两江四湖”和龙脊的梯田景观为中心的研究等。马嫚、大岛一二在《中国以农民为主体的旅游开发现状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的农家调查结果为中心》[12]中对玉林市的经济状况和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地农民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提出了中国在促进农村旅游开发事业的同时,不能忽略农民的主体地位和由于旅游开发造成的农民生活、居住环境恶化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要改善旅游开发地域农民的生存困境。

广西居住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其中以壮族和瑶族为代表,日本学界对广西少数民族的研究基本上也聚焦于这两个民族。如对瑶族仪式神画的研究,还有对玉林市客家文化的研究。河合洋尚在玉林市进行了短期的实地考察,并基于考察数据发表了《广西省玉林市的客家意识和客家文化:以原住民和归国华侨为对象的预备考察》[13],文中对玉林市的客家文化和客家意识做了详细介绍和分析,并提出广西客家文化的变动性和文化逆转现象等,丰富了广西客家文化研究成果。

(二)关键词共现

1.关键词共现图谱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抽取,得到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5所示,图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越大,说明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主要有一个主节点,4个次节点,主节点主要围绕区域词汇“广西”展开,次节点主要围绕“少数民族”展开,分别为“壮族”“侗族”“瑶族”“少数民族”。从联系来看,与主节点“广西”相关的连线内容有表示历史研究的“太平天国”“土官”,表示经济发展研究的“东桑西移”“中小企业”“经营者”“蚕丝业”“青白瓷”,表示居住情况的“廉租住宅”“居住实态”等,反映日本学界对广西研究中既重视广西历史的研究,也十分重视广西的经济、手工业、居住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在次节点“壮族”“侗族”“瑶族”“少数民族”来看,四者既相互独立又存在联系,既有共性研究,也有基于各个少数民族的独特性研究,如侗族的建筑文化、旅游开发,瑶族的仪式神画、壮族的寨老、哀悼歌等,表明广西少数民族研究是日本学者广西研究的重要内容,其视角广阔,内容多元,涉及建筑、民俗、信仰、文化等方面。

图5 关键词共现

2.内容述评

基于前述分析与文献细读,本节主要围绕广西区域研究、少数民族研究两大聚类展开述评,同时对每一聚类的具体内容进行述评,以呈现日本学界广西研究内容的丰富性与多元性。

(1)聚类一:广西区域研究

第一,历史研究。广西历史悠久,广西桂平县不仅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地,还有着独特的政治制度——土官制度。早在1982年谷口房男就发表了《思恩田州叛乱始末记:明代中期广西右江流域的土官土目的叛乱和改土为流》[14],可见日本学界很早就开始关注广西历史方面的研究。之后日本学界对广西历史方面的研究也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热情。菊池秀明致力于太平天国运动研究,从1999年开始访问故宫博物院,对图书文献馆的档案史料做了系统的分析和整理,并在2008年和2009年拜访了英国国家档案馆,发现了新的史料,再加上他在广西桂林市留学时的见闻,发表了《广西北部、湖南南部的太平天国运动研究》[15],文中对太平军离开永安、随后占领湖南南部道州期间的历史进行了具体的描述,为广西太平天国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研究成果。此外还有冈田宏二对明朝广西狼兵相关的研究,广西北部、湖南南部的太平天国运动研究[16]和山崎岳对明代土官的研究[17]等。

第二,经济研究。日本学界从多个角度开展对广西经济领域的研究。镰田卓分析研究了南宁市多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如《WATCH FIRE 发展中国家的明天(9)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华侨资本的引入!后发经济开发区的苦心》[18];于琳从中小企业经营和企业经营者角度探究了广西经济发展状况,在《2013年中国的成长企业和成熟企业的经营环境比较》[19]中基于广西企业经营者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成长企业和成熟企业多个方面的经营环境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经营环境的差异。对企业经营环境的研究,有助于企业掌握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改善企业经营策略,创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广西企业和经济发展。此外,在中国和东盟经济外交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提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战略,并在2010年通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逐渐成为中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这也引起了日本学界的关注。细川大辅于同年发表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前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挑战》[20]对广西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讨论,指出广西应在接受产业转移的积极影响下继续施行利于当地经济利益的开发战略和中国与东盟构筑双赢关系的必要性。

第三,手工业研究。广西东部的北流河及其支流沿岸是宋代烧制青白瓷的主要窑场,且窑场众多,这也引起了日本学界的关注。如荒井幸雄发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青白瓷》[21]和封绍柱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青白瓷的装饰和探源》[22]。另外,在中国“东桑西移”战略的影响下,广西的蚕丝业也备受关注。清水重人、木下晴夫、黄色俊一等学者均对广西的蚕丝业进行了研究。此外还有对广西石刻工艺方面的研究等。

(2)聚类二:少数民族的研究

第一,壮族研究。广西的少数民族众多,而壮族是广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也是关键词共现图中最大的节点之一,可见壮族一直是日本学者们研究的一大热点。与壮族相关的关键词有“哀悼歌”“寨老”等。“哀悼歌”是指壮族丧葬文化里的悼歌,是壮族独特风俗文化和传统仪式中的一种。手冢惠子所写的《壮族的哀悼歌Ⅰ》[23]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举行的一场丧葬活动的叙述,详细介绍和分析了这一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并用日语对壮语的悼歌进行了对照翻译,为壮族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研究成果。“寨老”是指壮族社会的一种传统自治制度寨老制,日本学界对寨老制的研究主要以冢田诚之的《壮族的“寨老”和地域社会——以广西北部龙胜县的事例为中心》[24]和菊池真纯的《寨老制的周边化和现今健在的寨老:在广西龙脊的调查》[25]为代表。无论是悼歌还是寨老制,都是壮族传统文化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冢田诚之对壮族婚姻习俗“不落夫家”的研究[26]和以王士性、黄之隽的著作为中心展开的对明末清初广西壮族的研究[27]等。

第二,瑶族研究。与瑶族相关的关键词有“七百弄”“仪式神画”等。七百弄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国家地质公园和红水河等风景名胜,具有独特的瑶族民族风情。日本学界对于七百弄乡的研究主要涉及地理地质、资源开发、农村振兴等方面。由于喀斯特地貌和水土流失造成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不足,水质也很难得到保证。在此背景下,橘治国、王宝臣、大神裕史等学者对七百弄地区中弄石屯的水质进行了调查,发表了《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七百弄乡(石灰岩地域)的水质特性和水利用》[28],并在文中提出应该进行恰当的水源管理,如排水口附近池塘的建设和蓄水池污泥的清理,还有排水的循环利用等,为构筑新的水源、物质循环体系提出了新的提案,为改善当地用水质量和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对策。“仪式神画”是瑶族在举行特定仪式时所使用的神画,神画上所画的是其信仰的神明。目前日本学界对这一民族艺术文化的研究成果主要以谭静的《瑶族仪式神画的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莲华镇黄泥岗村磐王祭为例》[29]为代表。除此之外,还有铃木正崇对瑶族铜鼓及其相关仪式和文化内涵的研究[30]和北村皆雄对瑶族葬礼仪式的研究[31]。

第三,侗族研究。与侗族相关的关键词有“聚居文化”“空间构成”“观光开发”等。位于广西北部的三江侗族自治县拥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独树一帜的民俗文化,是全国侗寨中人口最多的侗族自治县。日本学界对广西侗族的研究也几乎都聚焦于此。冈田知子、伴丈正志等学者先后发表了《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的住居和聚居空间构成·中国少数民族的聚居文化的共生机制》[32]、《中国广西侗族集住文化住宅的空间构成·东亚聚居文化的共生机制》[33],可见其研究从探讨研究少数民族的聚居文化进一步扩大到东亚聚居文化的研究。森杰、野村理惠等学者则以三江侗族自治县最具代表性的侗寨“程阳八寨”为例,从旅游开发的角度研究少数民族的集落文化[34]。在民族观光方面还有学者兼重努的研究成果。兼重努在《民族旅游的产业化和当地居民的对应——广西三江侗族·程阳景区的事例》[35]中对程阳景区民族观光的产业化进程进行了叙述,并以木造公共建筑如风雨桥和鼓楼等为例,分析了民族观光产业化对当地侗族人民的影响,提出不仅要重视当地居民和游客之间的关系,还要重视协调当地居民和推行旅游政策的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在推行旅游政策的同时应当优先考虑当地居民的生活和感受等。

结论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进行了图谱绘制,并通过可视化分析和内容述评,分析和展现了日本学界对广西研究的趋势和热点,主要有以下结论:

第一,1978年以来日本学界对广西研究保持了持续且稳定的关注度,整体呈现波动起伏的态势,不仅涌现出一批学者代表,还形成了数个作者群。发文期刊以各领域的专业期刊和各大学学报为主。作者的发文机构以大学为主,院校机构之间的合作研究总体来看较为分散,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仍有待加强。

第二,日本学界对广西的研究呈现阶段性的特征。从关键词的突现来看,可将研究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从1992—2003年,此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艺方面和历史方面;2004—2011年,主要以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为主,同时也聚焦于手工业和经济领域的研究;2012—2022年,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推进,日本学界对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愈发深入的同时,也开始侧重于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研究。

第三,从关键词共现来看,日本学界的广西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广西区域研究和少数民族研究。广西区域研究涉及历史方向、经济方向等;少数民族研究则主要围绕壮族、瑶族、侗族3个方向展开。

综上,1978—2022年,日本学界广西研究的热点和领域趋向多元化,研究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涉及从人文到自然领域的多个方面,发展趋势良好且研究成果颇丰。其中日本学界对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一直保持着关注与热情,至今仍是研究热点,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海外传播和海外形象建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由于广西人文、自然资源丰富,日本学者们对广西的挖掘仍在继续。本文通过可视化分析清晰地呈现了20世纪70年代至今40余年的日本学界“广西研究知识图谱”,一方面为国内学者今后的广西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和系统性的资料和信息,另一方面为具有丰富文化符号、历史文化的桂学研究的海外传播及他者视阈下的广西形象建构提供了思考。

猜你喜欢

学界少数民族广西
学界亮点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广西尼的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业界·学界“微天下”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