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
——以重庆高校为例
2022-03-18周帆
周 帆
(四川外国语大学 档案馆,重庆 400031)
1 口述档案的内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口述档案内涵
“口述档案”首次出现要追溯至国际档案理事会1984年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中,该词典将这一个名词的概念定义为:“为研究目的而对个人进行的有计划的采访,最终将会形成有意义的访谈结果,通常是以录音或录音记录的形式出现。”
高校口述档案,即通过访谈、录音和录像等载体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记录师生记忆中对学校活动的感受和体验,累积形成富有高校记忆的精神资源[1]。“口述档案”是高校记忆的展示手段和表现形式。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口述史是一门分支学科,隶属于历史学,在国外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领域都凸显出较高的成就,如《口述史学读本》《从事口述史学》等。唐纳德里奇所写的《大家来做口述历史:实务指南》被认为是一本关于口述历史理论、方法和实践的百科全书式的手册。国外的口述实践,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在口述档案实践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例如新加坡口述历史中心,以提供访谈录音带、编写并印刷受访者的访谈摘要、出版刊物、提供网络查询等多种方式开展口述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
国外口述档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取得的相关经验,是我国口述档案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档案界、历史学家和图书馆界对口述档案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出版了《口述史读本》《口述史研究方法》等书籍,《档案学通讯》《北京档案》《档案与建设》等期刊中的一些关于口述档案的论文已经发表,一些档案部门也开始认真对待这项工作[2]。
2 高校口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这些年来,我国的各个高校普遍性的就重视校史资料的征集(收藏),投入了更高地热情。积极开展了关于校史的研究,编辑出版史料,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激发出来师生的学习热情,在更深层面上扩大社会面的影响[3]。然而,在某些阶段,对高校办学有价值的重要资料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丢失或被毁,这必然导致高校的历史、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最重大的转变。尤其是随着高等院校办学者的离世,了解高校历史的人也越来越少了。许多现实中的“活档案”在一定程度上也面临着消失的危险,使高校难以进行历史研究和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高校档案部门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抢救和保护高校档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有关口述档案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的是口述档案的理论,同时也涵盖了相关工作的收集、记录和整理,以及对工作的方法、意义和问题的分析。这些观点的研究成果意义重大,影响也是相当深远的,在更深层面上推动了口述档案的研究,为学科建设筑牢了坚实的根基。但从口述档案研究的广度来看,在实践中缺乏关于口述档案利用体系的研究,也没有关于口述档案的专门论述,有的只是关于口述档案的概念、价值和功能以及口述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存等基本理论,在这当中对于口述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等实践的研究是核心重点,对于高校口述档案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是相对较少的。迫切需要以中国具体高校为例展开对高校口述校史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高校口述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高校档案工作的一个新领域,在该领域展开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忽视这项工作的意义或推迟这项工作的开展,都将是高校历史记忆的重大损失。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等背景下,深入研究高校口述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抢救并且保护高校历史文化遗产,为在更深层面上充实档案工作内容、提高高校档案服务水平、确保档案传承作用的充分发挥等方面提供更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3 高校口述校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
在实践中高校口述档案有着如下几个重要的价值和功能,这对于探讨高校口述档案的价值和作用,对于在更深层面上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保护、传承和研究的重视,加大鼓励其发展的力度,更好地服务于大学和社会凸显出了相当重要的意义。
重庆是一个著名的山城,因其山多平地少而被称为“山城”。由于其起伏的山峦和河流以及缺乏桥梁,它也被称为“桥都”。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地区最丰富、最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之一,在重庆地区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截至2022年5月31日,教育部公布的最新全国高等学校名单里,重庆共有高等院校73所,重庆是中国拥有最多大学的城市之一。在巴渝文化和渝都抗战文化交汇的重庆,研究如何开发和利用重庆高校的口述档案信息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校园文化的传承者,将会凸显出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重庆市高校口述档案工作起步较晚,且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研究口述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逐步建立起口述档案工作的长效机制。开展重庆高校口述档案工作,在更深层面上深化重庆高校口述资料信息资源开发研究,最大限度地利用口述资料信息资源,为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例如,从人民军队中走来的四川外国语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俄文训练团,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和地方建设为己任,七十多年的艰苦创建和跨越发展的辉煌历程,是几代川外人呕心沥血用亲身经历和实践谱写的。学校四迁校址、五经转折,由于历史原因,建校初期的档案缺失较为严重,缺失的档案材料一直是档案工作的一大缺憾。学校档案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推动校史抢救挖掘工作,用口述史的形式记录学校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回顾这些接受采访的老领导、老教授的求学往事、革命经历、社会贡献,母校情怀以及对莘莘学子的寄语,提升精神素质和品格,总结高校七十年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成果和外语学科的优良传统,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激励后人学习,传承学校精神,抒发爱校情怀,同心共筑新的辉煌篇章。通过与他们的深度访谈,他们的奋斗业绩和人生经历,不仅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能激励今日年轻一代解放思想、奋发进取。
4 重庆高校口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
4.1 口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意识薄弱
当前,我们高校对于口述档案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认识,然而现实中对于口述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认识相对而言是欠缺的。究其原因,首先是一些档案部门相对封闭、保守和不了解情况。档案员的旧概念尚未从根本上改变。档案工作基本上是围绕着党和政府的指导和服务展开的。目前,口述档案工作没有被纳入日常工作中,且通常把档案保密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对立起来,使保密具有绝对性;二是馆藏口述档案内容不够丰富,结构单一,因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各项工作服务,也就缺乏有力的针对性。由于上述传统观念和陈规定型观念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口述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4]。
重庆个别高校在口述档案的建设上做出了一些实绩,然而,大多数高校的口述档案收集在数量和质量上仍然不足。有些高校档案馆存在一定数量的口述档案,然而采访的质量、存储环境和开发利用都需要在更深层面上予以改进。
4.2 口述档案工作机制不健全
口述档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首先建立健全口述档案工作机制、学校上下通力合作、各方协同配合才能完成。经过笔者调研走访,重庆大部分高校的档案工作主要目的是围绕教育和行政服务,不够重视口述档案工作,缺乏主动探索精神、健全的工作机制、统一的口述档案资源建设流程、标准及相关规范,从而导致此项工作进展缓慢。
5 重庆高校口述校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建议
5.1 提高口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意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创新和教育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性深入发展,高校口述档案越来越受到重视,口述档案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一种创新方式,已经成为高校档案的重要载体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高校口述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源头考虑,要提高口述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意识,随着国家和高校的发展,口述档案史的挖掘逐渐变成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征集,资源建设的过程也逐渐规范,形成将口述档案工作纳入高校常规性工作[5]。
5.2 建立健全口述档案的工作机制和专业队伍建设
口述档案工作,是一项学术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口述档案工作一旦开始,就必须建立健全的口述档案工作体系,组建专门的团队。目前高校档案界没有统一的口述档案资源建设流程、标准及相关规范,但国家档案局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口述史料采集与管理规范》(DA/T59—2017)其中对于高校的口述档案工作的开展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价值。各高校应充分参考实际情况,在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制定出来符合自身情况的口述档案收集和工作标准。
高校档案工作人员是口述档案工作的直接承担者,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该项工作的质量。加强口述档案队伍建设,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是高校口述档案采集工作的重要保障。参与项目的工作人员应接受口述档案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的培训,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接手这一项的工作。档案部门还应该加强与高校各部门交流,引进专家团队,提供专门的技能培训,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技能,开展更为高效的口述档案工作[6]。
例如,重庆大学启动口述档案工作,重视加强校内外部门、组织的协作与合作,并建立专家、学生团队。重庆大学档案馆协调校内十家单位 (宣传部、校友办、基金会、职就中心、学工部、研工部、团委、高研院、新闻学院、电影学院),成立了九支采访队伍、近四十位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在采访中受感染,讲述优秀校友故事,发挥校友育人作用。同时成立重庆大学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建立口述校史志愿者协会等。
四川外国语大学档案馆联合学校的各个部门和院系组建口述校史项目工作组,选拔学生记者和校史讲解队的学生担任工作助理。与校友办协作开展口述校史工作,并逐渐向各地校友会推进,将口述校史的采访对象从建校初期的老同志进一步扩展到校友、在校教职工和优秀学生,形式也从口述笔录,摄像摄影扩展到各种新网络媒介载体。
5.3 加强口述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高校口述档案具有潜在的重要价值,需要高校档案工作人员进一步深入研究,加强口述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作用。
例如,重庆大学在开展口述档案的工作同时征集实物,推动人物档案的建立,并于2016年建成重庆大学“立德树人”专题展览馆。展览馆以珍贵的档案史料、直观的实物和图片、精练的文字和生动的音视频为载体,综合运用图文展板、多媒体交互、沙画等形式,讲好重大故事,弘扬重大师德精神。展馆建成后,充分发挥了档案文化“无声润物”育人作用,成为新进教师、新生入学教育的基地,学生德育教育第二课堂。2019年,为突破“立德树人”展览馆时空限制,更大范围传播重庆大学师德精神,档案馆以更加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创意,构建重庆大学“立德树人”网上展馆。为了将展馆中蕴含师德精神的珍贵实物送到人们“掌”中,2021年,档案馆精心选取馆藏实物,进一步开发了展现馆藏珍贵实物数字展示平台。重庆大学“立德树人”网上展馆及馆藏珍档数字展示平台,两大数字平台带着重大精神走近师生、走出重大,让人们在指尖与屏幕的触碰中感受重庆大学的师德精神。
例如,四川外国语大学通过开展口述档案工作,采集(征集)到很多珍贵的老照片和实物档案。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人脸识别认证的“校友信息智能查询系统”,校友刷脸就可快速识别身份。学校七十周年校庆期间,吸引了很多的校友参与平台互动,为校友呈现久远的学校记忆。此项工作为加强档案开发利用,提升档案信息化水平,服务学校发展大局,凝聚各方校友力量,共同努力把母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外国语大学做出了贡献。
5.4 服务学校及社会等方面对策建议
口述档案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充分反映出来高校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对高校和社会具有独特贡献。高校应瞄准中心找准点,站高立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推进口述档案信息资源规划和建设,从而实现档案资源价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