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生态协同育人研究
2022-03-18温雷雷
温雷雷
教育生态学是生态学理论在教育当中的运用,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克雷明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大力推动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发展,但当前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之间依然存在着协同性不强、衔接不够顺畅等问题。运用教育生态学理论,探究教育系统内部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生态平衡,对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两个系统的动态稳定性,促进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立德树人:思政教育生态系统与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价值耦合
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虽然是两个独立的教育生态系统,但同为高职院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是一致的。本文之所以将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相提并论,就在于二者在教育的价值功能上具有一致性。
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要互促并进、同向同行,实现生态平衡。一方面,创业教育应主动融入思政教育生态系统,借助思政教育的资源平台实现自身快速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思政教育也应充分体现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要求,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无论是思政教育还是创业教育,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创业无德不成。从教育的价值功能来讲,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在育人上具有以下共通价值:
1.塑造时代担当。“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下,才能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指向。”思政课教学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教育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并将个人的成长与祖国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爱国情怀是对新时代创业者的第一位要求,当代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思想。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中,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并转化为创业的报国行;在思政教育中,要大力宣传中国近代史上那些以“实业救国”为己任的民族企业家,使学生铭记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是以家国利益为重、以未来利益为重、以社会利益为重,弘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从而将社会责任植入更多学生的心中。
2.培养创新精神。在思政教育中,要把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摆在突出的位置,从理论上讲清创新的本质,从文化上凸显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从历史上阐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通过思政教育使创新精神融入学生血液,培养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例如,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为代表的求变创新精神,是孕育中国特色创新创业文化的宝贵资源。
3.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思政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困苦的英雄主义精神、拼搏进取的奋斗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品格。例如,当代的工匠精神包括勤劳勇敢、爱国担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等精神,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精神依托。
思政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向学生讲清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处理好宿舍、班级、社团和学习小组内部的关系,认识到追求合作才能共赢。
4.树立底线思维。选择创业,既有成功的可能,也有失败的风险,因此培养底线思维对创业者尤为重要。一是无论面对多大的利益诱惑,创业者不得有危害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二是要恪守法律底线。创业者应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三是要恪守科技伦理底线。科技伦理是科技活动必须遵守的价值准则。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时要遵守科技伦理要求,以弘扬科技的正面效益,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有机统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生态意蕴
1.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立足新时代,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求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统筹做好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无论是思政教育,还是创业教育,都是高职院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其共同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相互联系,协同发挥作用。创业教育将侧重点放在实践育人上,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增强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多样性,而思政教育则发挥着导向作用。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推动思政教育的功能发挥与目标实现。
2.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各自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生态系统。教育生态系统是由教育的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组成的复合与多元的整体系统。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构成教育生态系统的生态主体,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通过管理、服务、指导、科研、教育、教学等关系形式联结起来,形成教育的生命共同体。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各自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生态系统。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生态主体是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以学生为教育中心,师生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的联系纽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学生成为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在创业教育中,教师和管理人员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指导等形式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在高校创业教育的生态系统之中,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教师和学生群体成为系统内部的关键行动主体,高校技术转移办公室、创业孵化中心、学生创业社团联盟等组织则构成对关键行动主体的服务支持群体,高校对创新创业的理念及制度设计则形成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环境要素。”①关键行动主体、服务支持群体与环境要素的关系如同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相互依存、共生共存、协同演进。
3.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具有紧密的生态联系。要解析教育生态系统,就必须剖析其构成状况。按照教育生态学的观点,研究一个教育生态系统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构成要素;二是结构,即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从生态构成而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一个最重要的关联是在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上的重合性。从教育对象来看,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面向的对象都是所有青年学生。从教育内容来看,一方面,思政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创业教育资源。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艰难的创业史,蕴含着丰富的创业智慧。思政课程理论性强,能够从思想上强化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和良好的创业操守,对学生创业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业人格的优化起着主导作用。同时,思政教育中的经济、法律、文化、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创业教育有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创业教育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等。创业教育通过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三、生态平衡: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生态共建
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作为两个生态系统,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制约的。我们应以生态系统理念来统筹规划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使二者真正做到“共建共享、共生共荣”,从而优化高职院校教育生态系统。
1.加强学校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在思政教育方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在创业教育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进一步突出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工作,做到明确目标、细化要求、分类指导,确保创新创业政策在高职院校落地生根,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来说:校党委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工作,学习其他高职院校的先进经验,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学校出台加强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相关文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应当承担的责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教育、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总之,全校要形成上下一心、合力推进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做好保障工作。
2.实现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生态要素共享。近年来大学生创业热情虽高,但真正付诸实践的还是少数。一个人无论将来从事何种工作,要想有所作为,都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要实现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生态要素共享,通过改善教育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来实现育人目标。高职院校要实现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全覆盖,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尤其在创业教育中,既不能把创业教育看作面向少数学生的事情,也不能简单地把创业教育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手段。
3.完善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校内外多部门协同推进、多元主体参与。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决定了它不仅仅是学校事务,还需得到外部创业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地方政府与优质企业的参与。高职院校应加强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积极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不断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培育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创业教育的成果在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职院校应以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助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学生活学活用知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通过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教师帮助学生养成互帮互助、尊重他人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组织与管理水平,让学生在团队活动中能够与其他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一起进步与发展,为今后创新创业做好准备。
4.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近年来,学界对创业文化的重视日益提升,认识到“创业文化能在高职院校师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形成特有的文化氛围,对其创业观念与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创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要厚植创业文化,促使学生养成积极创业、勇于竞争的创业态度,并不断提升创业技能。一是充分挖掘校史、校友中的创业文化资源。校史、校友中的创业故事和创业经验,对本校学生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通过校史馆、展览馆等平台,将本校的创业文化资源集中展示出来,使学生感受到正能量的熏陶,这既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二是积极组织各类文化讲座,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宣传,形成崇尚创业的校园舆论氛围,使创业文化理念深入人心。三是积极举办各类竞赛活动,拓宽学生创新视野,打开学生创业思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奋斗精神。
[注释]
①黄兆信,王志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路径研究[J].教育研究,2017(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