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校村企”融合发展研究

2022-03-18黄丽颖王秉政李潘坡

教育与职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村镇职业院校融合

黄丽颖 王秉政 李潘坡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面向农民就业创业需求,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技能培训,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基地”“深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仅依靠农村基层或者职业院校的力量难以完成乡村振兴相关人才培养培训的任务,还需要地方政府的投入,以及乡镇企业的合作与支持。校地、校企等多方合作,积极投身乡村事业发展已成为共识。如何更好地融合多方的资源优势和发展诉求,寻找到清晰的合作模式,成为当前亟须探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校村企”融合发展的内涵、意义和政策需求

1.职业教育“校村企”融合发展的内涵。职业院校、村镇、乡镇企业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在地方具体实施的重要践行主体,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村基层组织是核心主体,是乡村产业、乡村文化等振兴的依托平台所在;企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推动者,发挥着重要的资源盘活作用;职业院校是乡村产业、乡村文化等振兴的人力供给者、开发者,扮演着连接纽带的角色,发挥着智力支撑作用。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校村企”融合发展模式,是职业院校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技能培训、科研成果等优势,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和乡镇企业发展,解决乡村产业发展紧缺的人才培养培训问题,构建紧密的学校、村镇、企业利益共同体,解决“产学研用”在乡村落地的问题,达到融合发展、多方共赢的主要途径。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形成功能多样的现代农业,推进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农村人力开发、农业技能培训、农业技术服务等,均离不开职业院校、村镇、乡镇企业的通力合作,协作互动。

2.职业教育“校村企”融合发展的意义。“校村企”融合发展主要是利益诉求的共生、项目资源的共建共享、“产学研用”路径的融合等。“校村企”三方在乡村产业振兴领域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职业院校的角度来看,探索“校村企”融合发展模式积极响应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支持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强化校地合作、育训结合,加快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鼓励更多农民、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等政策,也是对如何服务产业兴农、如何培养农村专业人才路径的积极探索。“校村企”合作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纽带,能够将职业院校科教、文化等资源投入乡村、反哺乡村,同时也为涉农院校技术人才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3.职业教育“校村企”融合发展的政策需求。在新时期,乡村产业包括乡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新型服务业。丰富多样的乡村产业可挖掘的内容广阔,发展机会较多,学校、村镇、企业在乡村的合作空间较大。

从乡村振兴的政策需求来看,从国家到地方均鼓励和支持校地、校企等多方合作,共谋乡村经济和文化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实践主体,村镇和乡镇企业主要肩负两方面任务或需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和农民生活富裕,二是实现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

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需求来看,职业院校在“服务区域、乡村振兴”建设方面大有作为。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设100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2021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各地要把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产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规划制定等的重要内容”。可见,包括校村合作在内的校地合作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路径。

结合乡村振兴政策和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的需求来看,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村镇、乡镇企业三方实践主体的优势,构建职业教育“校村企”融合发展模式,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全面提升服务乡村产业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职业教育“校村企”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

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校村企”融合发展模式,需要先厘清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校村企”融合发展现状,尤其是其所面临的诸多现实困境和挑战。

1.乡村特色产业基础偏弱,发展水平不充分。乡村产业先天性缺乏城市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规模不经济,聚集效应不明显,乡村经济效率、活力明显低于城市经济。地方产业的发展关键依靠技术和人力的投入,校企对乡村产业的资金投入、技术研发、人才吸引等远不如城市产业园区。目前,以农林牧副渔为主的我国乡村特色产业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基础较为薄弱、整合资源少,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比其发展还不够充分。虽然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电商物流的发展为乡村产业建设水平提升减少了部分障碍,但是如何在广大农村提高产业技术生产效率、提升数字化技术应用程度、加强产业人才优质培养培训依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何整合职业院校、村镇组织、乡镇企业等各方面的资源与力量,激发出促进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成为乡村振兴下职业教育“校村企”融合发展模式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2.乡村产业振兴的人才供给不足,人力开发乏力。产业兴农,技术技能人才是关键。如何吸引乡村优质人力资源、年轻人才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相比城市而言,农村就业机会少、待遇不高,乡村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相对滞后,包括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内的多数农村年轻劳动力一般无心留在农村工作,大部分分流到城镇就业。虽然有部分劳动力回流到乡村就近就业,但因为缺乏相关技能培训,难以满足乡村产业发展所需。因此,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巨大,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面临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压力。而没有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本地供给和优质产业劳动力的外部流入,乡村产业就难以获得持续增长的人力资源。如何汇聚农村专业技术人才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鲜血液,也是乡村可持续发展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3.职业院校面向乡村的产教对接深度不够,合作机制欠佳。职业院校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为乡村发展提供的专业化人才数量不足,高水平高职院校的作用与潜力有待挖掘。从职业院校布局与涉农专业设置上看,涉农院校区域分布不均衡,部分省份涉农特色院校偏少;部分高职院校在涉农相关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毕业生实习安排等方面与乡村产业、乡镇企业对接不足、协作不畅,在人才培养规模、层次、目的等方面未能与乡村产业振兴需求有效结合。职业院校在整合技术服务、社会培训等优势资源,服务乡村产业发展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尤其是面向农业技术人员、农业经纪人、村组织干部、乡村工匠等乡村产业发展相关人员的培训组织投入不足,培训规模、质量和效果并不理想。部分村镇产业较多,既有农业生产,也有村办农业加工企业以及乡村服务企业。然而,学校专业没有很好地对接合适的服务对象和项目,或者缺乏可持续性的合作机制,校村合作断断续续,导致校地合作质量不高、校村合作力度不够。

4.乡村产业对企业的吸引力偏弱,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由于乡村产业投入周期长、回报收益慢,地方在统筹城乡发展时对乡村经济发展投入倾斜不够,多数非农行业龙头企业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参与度不高。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特色产业能够吸引多少企业资金投入,依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何利用现代化运营模式、先进生产技术与信息技术赋能乡村产业建设,缩短乡镇企业投入和收益回报周期也是需要考量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如何提升企业参与校村合作,以及校村共建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的积极性,促使企业找到多方合作的利益诉求点,是当前的一个难点。在促进企业参与乡村产业建设过程中,职业院校的合作纽带作用还需要再加强。

三、职业教育“校村企”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

面对乡村产业发展、“校村企”合作的诸多现实难题,要平稳有序地实施职业教育“校村企”融合发展模式,在乡村产业振兴之路上开好“车”,需重点做好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第一,村镇铺路,搭好平台。乡镇政府或村委会应准确把握“校村企”融合发展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职业院校、乡镇企业一起研究乡村振兴和地方产业发展政策,研究地方产业资源和项目,精准发力乡村特色产业优势,做好村镇所依托的产业项目规划;提高乡村资源统筹能力,汇聚多方社会力量参与到“校村企”合作项目中来,为职业院校、村镇和企业的利益融合搭好平台,建立长效沟通机制,谋求相关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第二,职教驱动,智力支撑。职业院校应主动承担起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责任,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水平,为乡村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供给和智力支撑。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与培训等方面,应兼顾企业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等需求,灵活调整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合作机制,培养专业化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应发挥多种教育教学和技术资源优势,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应用技术服务,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企业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第三,企业驾驶,提升效益。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中的“产业兴旺”主旨是以乡村产业为支撑,大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特色企业应发挥乡村振兴的企业主体作用和担当,积极参与到“校村企”融合发展模式中。乡镇企业应围绕乡村产业特色发展目标,携手基层村委等共谋乡村增收致富;在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等方面,加强与职业院校合作交流,推动产品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进一步利用“校村企”融合发展的优势资源提升企业利润和效益;支持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职业院校举办的村镇职业教育和培训,互为促进、互惠共赢。这其中,建设“校村企”合作平台和项目是乡镇企业与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创新“校村企”融合发展模式的立足点。

四、职业教育“校村企”融合发展模式的构建策略

在服务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职业教育“校村企”融合发展应立足区域、共享资源、协同发展,在搭建“校村企”融合发展长效机制、探索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增强职业院校对乡村产业人力供给能力、创新乡村产业应用技术与智库服务、强化乡村振兴人才职业培训等五个方面稳步推进,实现多方供给与需求的利益结合,形成职业院校、村镇、乡镇企业共赢的局面,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1.以产业兴农为宗旨,搭建“校村企”融合发展长效机制。校地合作应着力构建“职业院校+村镇+企业”融合发展长期合作机制,三方通过人力资本、科技资源、项目资金等投入来推进人才输出、技术服务、技能培训等。职业院校把技术服务、技能培训、教育资源、文化资源等带到村镇,做好人才培养培训与技术服务支撑,全面提升服务乡村企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让企业和村镇看到参与产业发展的可观回报和社会价值。村镇应结合乡村实际,按照政府政策引导,锚定特色产业发力点,集聚职业院校、行业协会等各方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让企业在校村企合作中真正得到实惠。乡镇企业应投身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参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提升企业效益助推乡村振兴与发展。

2.创新“校村企”融合可行模式,探索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学院。按照建设“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要求,地方政府、职业院校、村镇等应努力建设集专业人才培养、产业技能培训、应用技术研发与转化、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地企”合作平台——乡村振兴产业学院。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应在地方政府部门的指导、监管之下,体现村镇、职业院校、乡村企业及地方政府部门等多方利益诉求的融合,解决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以及乡村产业发展的障碍。明确各方权责及作用发挥,协调各方资源,校、村、企共建乡村振兴产业学院。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具有实践教学基地、技能培训基地、技术推广基地、创新项目孵化基地等功能,引进或培育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依托乡村振兴产业学院,组织科技、教育、文化等资源下乡入村,如开展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师生赴村镇实施科技示范推广等技术服务,以及农村电商、创新创业、文化传承等培训服务,在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方面同时发挥作用,助推美丽乡村全面建设。

3.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和育人改革,增强职业院校对乡村产业的人力供给能力。以提升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融合度为导向,职业院校应加大对契合农村新兴产业的专业人才培养和供给,增强自身服务区域乡村产业发展的能力。职业院校应合理调整涉农专业结构,加快建设一批乡村特色产业、现代农业等人才紧缺领域的专业,优化匹配的专业群建设;坚持“为乡村振兴育人”的宗旨,加大乡村振兴相关专业人才的招生和培训力度,特别是大力开展面向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经纪人、村镇干部、乡村能人、乡村工匠等人群的高职扩招与订单培养,提升本地人才的培养数量;丰富“长学制+短培训”等培养培训形式,优化课程设置,为乡村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村镇两委干部、农村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乡村能工巧匠;强化本地农村转移人口、失业人口专项技能培训项目,丰富产业人力供给,助力乡镇企业规模化运营;加强与乡村产业发展或乡村建设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教育培训,融入相关1+X证书培训,开展乡村振兴人才专业认证,最终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4.借力职业教育科教资源,创新乡村产业应用技术与智库服务。优化“校村企”合作平台及项目的建设,以需求效益为导向,强化“校村企”在乡村产业中的技术创新、技术服务等合作。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鼓励师生深入参与乡村企业产品设计、技术研发等生产经营活动。职业院校应引导合作企业、行业协会、职教集团成员等投入优质资源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中来,积极搭建企业参与“校村企”融合发展的平台,谋划相关合作项目。引入行业协会科研技术资源、职教集团知名企业的管理经验等,将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的发展成果下沉到乡村,培育带动一批乡村产业小微企业,深化产学研融合,让发展红利惠及更多的村镇及乡镇企业。加强职业院校科技资源与乡村特色产业的多方位对接,注重产业新技术和新产品在乡村的应用推广,拓展乡村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依托职业院校专家库、项目库、案例库,为村镇、乡镇企业提供智库服务和技术保障。

5.完善农村终身职业教育,强化乡村振兴人才职业培训。围绕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地方政府、职业院校应不断完善农村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健全农村继续教育与培训机制,让有乡村劳动技能提升意愿和通过职业培训提高收入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在任何阶段学习都可以得到系统、便捷的教育培训和技能提升。加强“校村企”融合发展中职业院校的纽带作用,拓展新的职业教育培训实践形式,通过村镇高职扩招班、特色产业专项培训班等“校村企”合作平台,加大对农村终身职业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提升农民终身学习意愿。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建设乡村终身学习支持服务网络。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现代信息技术及数字化资源,整合职业教育学习资源和在线精品课程,推动学校向村镇开放共享,形成更加开放、灵活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形式,持续培训乡村振兴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村镇职业院校融合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融合》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