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一轮审核评估背景下民办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22-03-18汤冬冬

教育与职业 2022年15期
关键词:民办教师队伍应用型

汤冬冬

2021 年2 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指出,要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需求,实施分类评价、精准评价,引导和激励高校各展所长、特色发展。师资力量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立德树人成效的关键因素,在新一轮审核评估背景下,研究民办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具有重大学理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审核评估指标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试行)》中第二类规定,一级指标中“教师队伍”共包含4 个二级指标、11 个要素。本文将民办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要求细化如下。

(一)师德师风

民办应用型高校全体教职工要不断强化政治理论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学习,切实把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职位晋升等评价的第一标准,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全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重点考察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采取的有效措施及效果。

(二)教学能力

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产学研用能力要能够胜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胜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工作。专任教师需要参与政校行企共建项目,实现多元化育人。此外,学校应有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水平的举措并落实到位,一方面建设数量与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生师比、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要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各学科专业教育教学要求及发展态势。另一方面,高校应创造条件鼓励教师提升专业水平、执教能力、学术能力和产学研用能力,确保形成良好效果。

(三)教学投入

1.高职称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民办应用型高校要建立教师投入教学、高级职称教师为本科生授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将主要精力投入本科教学工作,严格审查监控高级职称教师参与教学情况,确保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合理,明确规定教授每学期主讲本科课程人均学时数。

2.高职称教师要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民办应用型高校教师特别是教授、副教授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学科专业建设。高级职称教师要主导专业建设,要明确教授、副教授担任专业负责人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

(四)教师发展

1.重视教师培训与职业发展。民办应用型高校须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教师培训的核心课程,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作为教师培训的核心培训教材;学校要加强思政与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强化党建统领,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力求成效显著。

2.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基层教学组织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民办应用型高校要建立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级专门机构,在学校层面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围绕专业建设,在二级教学单位要设有基层教学组织,不断提升设有基层教学组织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教师发展中心要积极开展不同专题的教师培训业务,注重对新入职青年教师的培训培养,不断扩大本校教师的参训范围,力求做到全体教师常态化培训全覆盖。

3.健全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政策措施。民办应用型高校要明确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实践能力、产学研用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综合素养方面,乃至服务教师终身学习进步和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政策措施,健全鼓励教师到业界实践、挂职和承担横向课题的政策措施。

4.健全教师队伍分类管理、分类建设。民办应用型高校要定期检视修订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及落实情况,要加强通识教师、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教师、“双师双能型”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队伍建设,要加大投入、重点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和实践教学教师队伍,传承优秀教师文化和工匠精神。

5.健全教师境外学习交流合作。民办应用型高校要健全政策措施,鼓励教师赴国(境)外交流、访学、参加国际会议,定期派遣骨干教师赴国(境)外友好合作单位进行访学、研修、培训,邀请国外高水平外籍学者来校任教,积极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定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推进专业国际认证,培育国际教育竞争力。

二、民办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目前,一批民办应用型高校在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后,教师队伍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储备取得一定进展。然而,由于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民办高校教师的整体福利待遇依然偏低;受办学条件限制、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国家对公办教育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民办与公办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差距呈现扩大趋势,教师人心不稳。以上因素导致民办应用型高校高层次人才、新兴学科专业人才稀缺和优秀教师稳定性差,整个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不尽合理,真正具备“双师双能”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高层次人才、学科领军人才相对匮乏。

(一)师资培养理念滞后,师资队伍不稳定

当前,大部分民办应用型高校在内涵建设方面存在短板,受传统办学理念的影响,往往在显而易见的硬件设施方面投入较大,而在软实力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尤其是在师资培养理念方面较为落后,对教师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民办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从年龄结构上看,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数量多,中年教师比重小、数量少。老年教师大多是来自普通高校的离退休教师,具有高学历、高职称,教学、科研、管理经验非常丰富,对青年教师能发挥传帮带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他们年事已高,难以直接从事高强度的教科研工作,并且与民办应用型高校无直接隶属关系,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毕业后来校工作10 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数量较多的另一大群体,由于在福利待遇、身份地位等方面较公办学校存在不小的差距且有扩大的趋势,导致不少青年教师“人在曹营心在汉”。还有一部分是工作10 年以上、拥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中年业务骨干教师,由于教学、科研成绩相对突出,也会择机跳槽到公办院校任职,以期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

(二)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度大,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民办应用型高校的高层次人才是指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正高职称的高水平人才,且在专业水平、教书育人、产学研用等某个或多个领域具备卓越的素质和能力。相对于公办院校而言,民办应用型高校办学历史较短,缺乏文化底蕴,体制与福利待遇存在差异,设施配套不完善,社会认同度不高,工作环境与科研平台建设存在短板,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导致民办应用型高校人才引进难度大,难以适应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当前,各高校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学科领军人才、专业带头人,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许多公办高校执行优秀退休人才返聘政策,民办应用型高校面临的挑战更趋严峻。尽管有些民办应用型高校在迎接合格评估时,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并利用职称评聘下放的政策突击评聘了一批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在教师数量和职称结构上基本达到了评估指标的要求,但高学历、高水平人才依然短缺,专兼职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等方面仍不尽合理,兼职教师所占比例偏大,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数量偏少且流失率高,硕士毕业1~3 年的青年教师占比偏大,学科专业师资分布不均衡,部分新兴学科专业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真正具备“双能”素质、能够完全胜任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教师比例偏低,且在各学科专业分布中极不平衡。

(三)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引领辐射作用不够显著

目前,部分民办应用型高校加大投入引进了一批博士,但在数量、质量方面均不尽如人意。在引进的博士人才中,有些博士上课时照本宣科,生动活泼性不足,教书育人能力甚至不如硕士学历的教师;有些博士在科研方面仅停留在市厅级项目层面,鲜有申报成功的省部级及以上项目,难以打造出科研高地,引领辐射作用偏弱,与学校的期望值有一定差距。另外,民办应用型高校渴望长期从“双一流”公办高校引进具有丰富的教书育人、产学研用、教育管理经验的退休老教授、老专家,然而许多人往往被原单位返聘或者到体制内其他单位继续发挥余热,这样导致能够招聘到的退休教授整体水平不够理想,加之他们在公办高校体制内濡染多年,形成了比较固化的教育理念、管理思路、思维模式,与民办应用型高校的办学体制、管理模式、教育思想等方面存在水土不服,导致工作开展未能达到预期。民办应用型高校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及教学科研骨干人员比较匮乏,业务骨干力量薄弱,对组建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及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带来不利影响,教师执教能力、学术能力、产学研用能力偏弱,难以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

(四)青年教师能力素养偏弱,适应能力不足

民办应用型高校引进的青年教师大多是来自国内外高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其中超过半数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对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理论知识缺乏理性认知,且基本上是从校园到校园,对民办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管理体制机制、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及学生层次状况等缺乏深入了解,更缺乏行业实践经验,自身基本教学能力、学术素养、产学研用能力存在不足。青年教师在加强专业学习、主动到行业企业挂职强化实践历练、承担横向课题、提升教学能力与科技研发水平等方面与预期存在差距。部分民办应用型高校支持和鼓励教师到业界实践、挂职的相关保障机制不健全,对“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认证不够科学严谨,一定程度上导致名不副实。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的相关激励机制不完善、政策落实不到位,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挂职锻炼的积极主动性不高,有业界工作背景和丰富经验的教师占比偏低,与审核评估的相关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五)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不健全,教师发展成效亟待提升

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应用型高校办学经费基本来源于学生缴纳的学费、住宿费,极少能得到政府资金扶持,办学经费的大部分用于征地和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导致用于教师培训的专项经费不足,师资培养体系不健全。民办应用型高校通常每年暑期安排新入职的教师以集训方式进行上岗前的基础培训,大多以讲座灌输式为主,培训课程安排很紧凑,流于形式,难以形成深刻印象。有些民办应用型高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每学期的课余时间也会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穿插安排一些线上或线下的教师培训项目,但不少培训课程随意性强,专题性、系统性、针对性不足,难以满足教师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需求。

三、民办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培养策略

(一)政府层面:提供政策法规保障

政府层面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坚持支持与规范并举,在专业发展、政策法规扶持、专项资金划拨和规范监督等方面给予民办应用型高校更多的关照。

第一,完善政策法规。政府应按照国家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基本精神,适时完善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与法规,支持应用型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把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覆盖到民办应用型高校。地方政府通过健全政策法规,引领民办应用型高校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学习并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发布的相关发展战略文件精神,完善人才引进配套制度,促进高层次人才向民办应用型高校聚集。第二,划拨专项资金。政府定期向办学规范、有特色的民办应用型高校拨付人才建设专项基金,用于保障教师的学历提升、访学交流、实践研修、挂职锻炼、公办民办结对人才交流、横向课题合作等教师发展项目,支持学校改善师资结构,在高水平应用型师资建设方面提供帮扶与引领。政府可牵头联系双一流大学帮扶民办应用型高校探索培育“双师型”博士培养项目,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双师型”博士学位教师,培养专业带头人或领军人才,以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第三,强化规范和监督。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规范民办应用型高校办学行为,特别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畅通教师反映自身发展合理诉求的渠道,防止学校对教师合法权益的侵害。

(二)社会层面:为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提供便利

当地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社会各界有必要、有责任创设有利于民办应用型高校发展的优越外部环境,团结协作、密切配合,营造尊重与关爱民办应用型高校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一,支持民办应用型高校教师参与社会实践、企业挂职锻炼、行业协会活动,为教师参与社会调研、开展教育实践研究、挂职锻炼等打造服务平台。第二,行业企业事业单位选拔推荐业务骨干、能工巧匠成为民办应用型高校的兼职教师,以弥补其自有教师队伍在技术研发、行业经验等方面的不足。第三,多方协同构建多元合作机制,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科教融通等合作平台,让教师有机会接触最新技术前沿动态、行业标准规范等,同时通过项目合作,企业可把闲置资金、设备等服务于民办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技术提升,教师则重点在理论、智力等方面服务于企业员工培训和企业发展,实现校企合作共赢。第四,社会要为提升民办应用型高校教师社会地位与职业幸福指数创造便利条件,激发他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工作中主动学习提升业务能力与综合素养,并以实际行动反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

(三)学校层面:更新师资建设理念

新发展阶段,民办应用型高校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创新教育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模式,把教师队伍建设置于学校发展更加重要的地位。

1.把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师德师风评价第一标准。民办应用型高校要突出政治素养过硬和师德师风高水准,健全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新时代教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要突出政治素质过硬、坚守政治合格底线,教师为人师表、师德师风优良;在各级各类培训中,强化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注重师德师风教育;在提拔任用时,要提高政治站位,突出教师的政治表现、价值情操与师德师风评价。

2.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民办应用型高校要高度重视教师培训与职业发展,以教师发展中心作为师资培训主要平台,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目标与方向,不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专业实践技术与综合素养,全力推进教师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民办应用型高校要制订完整的师资培养培训计划,分门别类开展青年教师培训、“双师双能型”教师专项培训、业务骨干教师专项培训等系列培训。第一,加强青年教师培训培养。拓展教师校外培训渠道,加强与国内外大学合作,资助青年教师学习深造、访学研修,以提升学历、开阔教育视野。第二,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培养。强化教师实践教学技能培训,引导教师在专业水平、教学能力、产学研用能力等方面齐头并进,坚持成果导向,设立专项经费,遴选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着重培养其“双师双能”素质,为学校发展注入新活力。第三,加强业务骨干教师培训培养。健全业务骨干教师持续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和水平的措施、条件保障,引导业务骨干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微课、慕课等运用到教学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网络云平台辐射功能,增强学校影响力。

3.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提升高端人才使用效能。民办应用型高校要建立科学规范且有特色的高层次人才选聘机制,根据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公平、公开、公正选拔聘用高端人才。围绕本校重点学科布局与特色专业设置需要,积极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健全人才管理机制,持续改进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及福利待遇,常态化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的人才政策、外出培训学习、参加国际会议、合作研究等机会便利,提升高层次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聚焦人尽其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最佳效用。支持协助高层次人才结合自身学科优势组建教科研团队,发挥其“传帮带”和辐射作用,帮扶青年教师提升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打造学术研究高地,在产学研用领域凝练成果,服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凸显学校“应用型”办学特色,形成与同层次、同类型院校的竞争优势。

4.健全师资建设制度,保障人才队伍建设良性发展。民办应用型高校要建立科学严谨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师资引进、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薪酬体系构建及教学质量监控评估等管理制度,不断改善师资的专兼职结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民办应用型高校要发挥办学体制机制的灵活性,通过建立健全符合自身运行特点与规律的制度,建立青年教师技能比赛机制,支持鼓励青年教师广泛参与,争取好成绩以扩大学校影响力。民办应用型高校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消费水平,建立工资福利待遇方面稳定增长机制,并主动帮助教职工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难题;针对特殊人才,要打破薪酬待遇方面的学历、职称、职位壁垒,顺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与要求,把实际贡献作为评价的最关键指标,以工作业绩规范待遇标准,并及时足额支付报酬,以此留住优秀人才。民办应用型高校要建立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师资考核机制和高效的反馈机制,以此激发教师向上向善的动力,推动学校人才强校战略的稳步实施。

(四)教师层面:主动全面提升教书育人能力

教师要严格按照审核评估的指标体系,在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培训平台的基础上,主动提升教学能力、应用实践水平与综合素养,注重教学投入,多元化发展、多领域贡献智慧与力量。

1.加强自身政治建设,把师德修养放在首位。新一轮审核评估背景下,教师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使命,以学生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为中心,争做“四有”好老师,严格遵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坚定政治方向,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在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培训平台的基础上,教师要科学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主动提升学历层次,在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水平、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产学研用能力等方面积极进取,努力提升政治素养、学识素养、职业素养、创新素养。善于向教育界知名学者学习过硬的政治素质、优良的师德师风、先进的教育理念、理实融通的教学模式,做到教书与育人的完美融合、经师与人师的有机统一;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及时获取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强化自主学习,熟知最新研究成果及最新的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与综合素养。

3.注重教学投入,多元化发展。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践行立德树人使命,高度重视并积极投入教学工作,高职称人员要率先垂范主动为本科生上课。教师要在工作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主动参与教学改革和学科专业建设,全方位提升专业水平、教学能力、产学研用能力、教书育人能力,努力成为真正具备“双师双能”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成为具有行业工作背景的专业带头人,成为建树颇多的学科领军人才。

猜你喜欢

民办教师队伍应用型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