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条主义产生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基于理性启蒙、自我意识、理性自我视角

2022-03-18刘保民王吉平刘琅琅

关键词:教条主义理性主体

刘保民, 王吉平, 刘琅琅

(陕西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

教条主义在人类社会中长期存在,并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不断演进,教条主义随之逐渐形成,从中世纪的宗教世界伊始,在内容上基本成型,在形式上也很典型。直至今日,教条主义不论是作为一种思想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方式,依然以有形和无形的各种不同的形态滋生和存在[1],以更加隐蔽的形式渗透在许多思想理论和社会实践中[2],并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深入探究教条主义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教条主义产生与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3],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过分析与探讨,本文认为理性启蒙与自我意识的缺失,是教条主义产生与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理性观,从社会主体自我意识视角审视,深入探究教条主义产生的主体性内因,并通过理性启蒙从激发自我意识和培育理性自我方面探寻一条反对和防范教条主义的有效的主体化道路。

一、教条主义产生的主体性内因:主体自我意识缺失

自我意识是人类认识的主要形式,简而言之就是对“自我的认知”,或者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包括自我感觉、自我知觉、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恩格斯说“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4]243。这种认识是经过对自身反观性认知及对象化存在后,形成独立性的、本质性的、主客体有着根本性区别的认识。教条主义者由于主体自我意识的缺失,形成无视主体自我存在的僵化立场、忽视主体能动作用的片面观点、对经典圣言的绝对膜拜和无限夸大,最终走向教条主义。

1.无视主体自我存在的僵化立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本身是一个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对立与统一的存在体。教条主义者之所以犯教条主义错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重视客体无视主体,致使出现主体失去独立自我存在的僵化立场。

其一,在社会主体论层面,未能认识到社会主体分群体主体和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个体主体还可依据不同的社会组织性质和现实的各种需要,依次无限性具体划分。在静态与动态,绝对与相对中,划分和区别社会各种不同和相同的群体和个体主体。而教条主义者往往既看不到社会主体的这种泾渭分明的具体性划分,又看不到社会主体之间存在多种形式错综复杂的关系,在主体一概而论的存在中导致事实上的主体自我的丢失,从而使主体最终犯教条主义错误。

其二,在对主客体本质的界定上理性认识贫乏。主体与客体之间,在角色性定位原则,在互动中的转化过程条件设定与变化,在彼此之间的作用,在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诸方面,本质上是平等一致的。而教条主义者不能坚持运用科学的实践理性观,对主客体本质的认识只停留在现象层面,就会犯教条主义错误。

总之,教条主义者只见社会客体不见社会主体;只见领袖不见群众;只顾思想理论的创立者,无视具体思想理论的学习和理解者;只顾意见任务的出台与布置者,无视具体任务和意见的落实与实施者;只顾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无视具体实践中主体的落实者,等等。正因如此,教条主义者割裂了社会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又无视社会主体内在的层次性划分原则和规律,犯教条主义错误就成为必然。

2.忽视主体的能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具有主观意识和能动作用。而教条主义者之所以深陷教条主义泥潭,究其原因之一,就是无限夸大客体作用,贬低主体作用,严重忽视甚至抹煞了人的主体性能动作用,导致主体能动性无法正常发挥。

人的强大的主体性立体化的能动作用,表现为多种形式。第一,主体对主体的能动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主体自身对自己已有本身的作用、主体自身对自己对象化后分离出来的另一个自身存在的能动作用、对自己对象化后多重主体具体再造形象的能动作用。第二,主体对客体的作用,这种能动作用包括对客观环境包括具体情境在内的能动作用、对具体客观对象的能动作用、对主观需要性的其他客观条件及载体的能动作用等。第三,主体作用的途径与方法是多重的,有主体意识作为的认识作用即概念、判断、推理的认识过程和结果,有理论阐释论证与指导的理性化作用,有实践活动改变现实的创造性作用等。

而教条主义者,在本体论层面,或只看到社会客体的客观性作用,看不到社会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或在绝对无限夸大社会客体可见作用的基础上,要么否定,要么无视社会主体的隐形或潜在作用。在认识论层面,或仅认识到理论本身的引领、指导等统摄性作用,未看到社会主体对理论的消化、理解、吸纳和主体运用作用;要么无限片面抬高理论本身的作用,忽视或扼杀理论运用者的能动作用。在辩证法层面,纯粹阻断了社会主体与社会客体主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颠倒了认识与实践,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基本关系。在历史观层面,掩盖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传承与发展关系,倒置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人类社会历史的基础性关系等。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教条主义者才一步步走向教条主义境地。

3.对经典圣言的绝对膜拜和无限夸大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作为一个系统,分为物质和精神两大系统,物质世界是客观的,精神世界是主观的;物质世界决定精神世界,精神世界反作用物质世界;物质世界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精神世界的变化与发展。对社会主体而言,既要根据精神世界的需要,最大化地改造物质世界,同时也要改造精神世界本身。在改造的宏观过程和具体的微观过程中,精神自身生发出无限多样的感性与理性、意识与思想、理论与主义等存在与变化等多种形式,衍生出无限发展的多种精神世界体系及其功能效应。教条主义者无限夸大或绝对化地对待他者精神领域的一些形式,具体表现为或思想、或理论、或主义、或言论的形而上学意识和行为。在任意夸大的同时,也主观地否定了自己和精神所作用的对象。使这种精神形式变成了决定物质世界和客观现实的绝对化存在。

其一,教条主义者颠倒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使精神上升为决定物质世界的存在。具体表现在现实世界和人们的生活中,就是所推崇的思想,所推介的理论,所崇尚的主义,甚至具体社会个体的言论等,演变成了决定所作用对象的存在体。这是教条主义者滑向教条主义泥潭的第一步。

其二,教条主义者无限放大精神的作用,使所用的思想和理论变成了不变的教条。教条主义者,在运用思想、理论和主义的实践过程中,由于首先犯了主观主义错误,有形或无形地颠倒了物质与精神、理论指导与具体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只见精神无视物质,就使得具体的精神形式变成了决定实践,甚至代替实践的绝对性存在,从而使所用的理论思想和言论变成了死教条。这是教条主义者滑入教条主义泥潭的第二步。

其三,教条主义者不仅否定了他人,同时也在客观上否定了自己,于是就形成了教条主义者膜拜的教条。从表面现象和形式来看,似乎教条主义者十分重视精神的作用,但本质上,是教条主义者自身主观任意地对待物质存在,无限地拔高精神的作用,在无限拔高精神作用的过程中,也就意味着在事实层面无限贬低或无形中置精神于低谷或死地,使其精神不仅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物质和现实的精神枷锁。这是教条主义者滑入教条主义泥潭的第三步。

与此同时,教条主义者在无限夸大精神作用的同时,也使实施与推行教条的其他主体变成了精神作用下的附庸,教条主义者也一并成为教条的奴隶,最终使自己彻底滑向了教条主义的深渊。

二、教条主义产生的内在动力之因:理性启蒙缺失导致理性自我意识缺失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从认识论角度看,理性启蒙就是人类不断实现自我意识,追求真理的客观认识过程。从本体论角度讲,理性启蒙是要在开启人们的心智,提高人们的智慧,唤起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不仅要挣脱宗教教条主义的枷锁,打破封建制度的堡垒,而且要实现个体和群体在人格上和政治上的根本自由意志,实现个体和人类的共同自由和彻底解放。而教条主义者看不到理性启蒙这样的作用,并有意或无意扼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遮蔽了理性应有的作用,使自己甚至他人走向了教条主义世界。

1.理性启蒙缺失而无力唤醒自我主体意识

康德认为“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己加给自己的不成熟的状态。所谓成熟,是指人们能够自由地运用自己的理解”。“如果这种不成熟状态的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缺乏无须他人引导而使用自己的理智的决心和勇气,则它就是咎由自取的。因此,sapereaude[要敢于认识]!要有勇气使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的格言”[5]。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对象化”的存在物。而教条主义者由于理性启蒙缺失而无力唤醒自我,以不同形式把“对象化”关系绝对化,从而导致教条主义。

其一,人与人之间是互为对象化的存在物关系,这种对象化形式,既是一种静态的彼此以对方为参照系的互为映衬性存在状态,又是一种动态的彼此互为相互转化性存在形式,即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若把这种对象化关系绝对化,就会把对象看作是绝对不变性存在,随之也会把对象化的思想和理论,甚至言论,看作一成不变的东西,这就无形中形成事实上的教条或教条主义。

其二,社会个体自身也是一种对象化的存在物。人不是单面性的存在体,而是多面性的立体存在体。这种存在体或是通过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心理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或是一种在当下存在基础上的分层外化形式的存在体,即不断在自我原有基础上分化出多重自我的存在体。这些在自主范围内的不同形式的存在体,彼此之间也是相对性的存在,即是有条件性的存在。如果把这些存在绝对化,会走向两个极端,或绝对地抬高自己,犯主观主义、长官意志、官僚主义错误,如像叔本华、尼采一样,犯主观意志论错误,甚至“上帝死了”,只有“超人”存在的错误;或绝对地贬低自己,犯朴素机械论、消极宿命论、盲目崇拜论、绝对服从论、消极从众论等错误。若把这两种绝对化错误叠加在一起,与自我外的绝对化错误综合于一体,那犯教条主义错误就会成为一种必然和现实。自古迄今,所有的教条主义者,都难以翻越这样的藩篱,最终走向了教条主义道路。

2.理性启蒙缺失导致主体独立自我意识的丧失

“启蒙精神是反思的,它要求人类思考自己本身的思想状态,要求我们自己从不成熟的童年走向成年,要求我们自己对自己的理性不要‘私用’而要‘公用’,要求我们自己从特殊的个人变成人类共同体的理性成员。”[4]244同时,“启蒙精神也是批判的,它主张理性是最高的上诉法庭,而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理性的审查。在这种批判的理性审查中,服从外在权威意味着教条主义和他律(heteronomy),而在对教条主义和他律的批判中,启蒙弘扬了自主性或自律(autonomy)”[4]244。马克思主义认为,理性启蒙具有一种批判和反思的精神,这种精神,表现在公共的批判与反思和自我的批判与反思两种路径上。理性启蒙的公共批判精神,就是大众真正树立起自觉自我的理性精神;理性启蒙的个人批判精神,就是社会个体走出自我,融入社会和集体,成为真正具有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的社会性个体。而教条主义者之所以犯教条主义错误,就是因为缺乏自我批判精神,或者说,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性批判精神和武器不够,丧失主体独立自我意识使教条主义乘虚而入。

其一,在马克思主义理性观的指导下,通过理性启蒙的公共批判精神及其形式,使人们在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中,完成共相觉悟和理性行为的任务,能为防范教条主义筑牢坚实可靠的群众基础,即钢铁长城。如果缺失理性启蒙这一批判武器,主体独立自我意识薄弱,教条主义就有了滋生土壤。

其二,社会主体在理性启蒙中,应拿起理性批判的武器,反观自身的不足,深挖产生和形成教条主义的根源,特别是自身存在的原因。在揭露众多原因的过程中,使自身在醒悟与反思中,步入马克思主义的理性化轨道。但是,如果缺失理性启蒙这一批判武器,主体不能反观自己,自我批判,必然产生教条主义。

3.理性启蒙缺失导致自我主体性原则的丧失

“自主性原则是启蒙运动时期基本的价值标准之一”[6]。理性启蒙可以启蒙人们的思想意识,让人拥有理性的大脑,自己可以获得独立的思考,从而拥有自由的自我意识,正如“一个不能用自己的头脑独立自由地思考的人,永远与启蒙无缘,永远做不了明白人,而只能做精神的奴隶”[7]。在此基础上,人们会拥有自己真正独立的意识,有独立的主体性自我与客体性自我的理性化同一,有独立的自我人格。因为,理性启蒙“既包含了我们一直追求的真理和解放的理想,也包含了我们应该永远具有的批判反思精神;启蒙既代表了一个历史时代,也代表了一种思想方式”[4]246。

而教条主义者看不到人的自主性原则,甚至在认识事物的实践活动中,有时主动放弃或丧失了自我意识,放弃了自己的独立人格,就自然而然地滑向了教条主义泥潭。

三、防范教条主义的对策:通过理性启蒙激发自我意识、培育理性自我意识

在反对和防范教条主义的过程中,理性启蒙使人类主体,从自我觉醒到自我意识,从自我意识到自觉行为,最终形成防范教条主义的理性自我主体。这是一个逐步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所谓理性自我,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理性观的指导下,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以本真、科学、规律性的视野,观察、考证、分析和掌握事物之本质,使自身始终处在头脑清醒,思维科学,行为规范,理想结果的常态。这是反对和防范教条主义的自我之本。

1.通过理性启蒙,激发自我反观与求实的自觉理念

这里的反观,主要指社会个体自我的求己反观。从欧洲思想史看,理性启蒙运动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启发性,即开启性。正确认识理性启蒙与自我意识,确立自我反观与求实的自觉理念,有利于防范教条主义。

其一,理性启蒙的开启性有三个方面的表现形式。一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开启。通过理性启蒙教育,使全社会的人们觉醒与觉悟起来,与束缚自身及思想的社会现象和事物做坚决的斗争,以确立自身应有的尊严和独立意识地位。二是,对社会个体的思想和心灵的启迪。理性启蒙运动推进的结果,使社会个体在被启发中警醒和自觉,在有意识中,对捆绑自己的外化力量和枷锁,形成反抗、否定甚至革命的动能,达到还原本真自我的结果。三是,整体的互动与个体的反观。理性启蒙运动的过程和结果,要使整体之间、群体之间、整体与群体内部之间,相互启发、相互作用,形成整合性内生合力,以反抗和推翻旧势力,实现人类的整体性解放。社会个体应在受教育和启发中,形成反观自我与反观他我及其相关因素的意识和行为。特别是在反观自我中,认识事物的意识是否缺失,理性观念是否模糊,行为实践是否盲目。从而形成真理性力量,实现内心世界的自由与自我主动行为动力的能量释放,自觉和理性地对待自己和自我之外的一切社会现象和纷繁复杂的众多事物,真正筑牢防范教条主义的“高墙”。

其二,理性启蒙在开启社会群体与社会个体主体自主性上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求真务实,尊重事物和实现客观规律的过程。这就是从现象迷惑中走出来回到事物本质的过程;从盲目崇拜到理性自我的实现过程;从被动活动到积极作为的实践理性过程;从幻想世界走出实现真正理想或优化目标世界的过程;从自发自我走向自觉自为主体性自我的过程。最后实现主观的自我与客观的自我,主体的自我与客体的自我,历史的自我与当下的自我,抽象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的辩证统一。从而实现主体自我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并形成稳定的理性观念。这种理念和观念的形成,就为防范教条主义奠定了坚实可靠、科学有效的自我主体化基础,即就会指导和规约自身在思想和行为过程中,树起理性主义旗帜,科学对待人和事;在现实实践中,科学地进行一切社会化和个体化活动,始终立于主动性和理性化的不败之地,从而在反对和防范教条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始终占据主动地位。

2.通过理性启蒙,明晰与升华自我独立人格,铸就防范教条主义的内生力量

这里的自明与升华主要是指社会个体自我意识和自我行为的自我明白、自我清醒与不断进步、不断飞跃。从马克思主义角度讲,理性启蒙的本质,就是要从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等全方位的角度,实现人的本性与理性的彻底转变,在他变中实现自明自变,不断升华自我意识,增强自主能力,提升自我整体素质。

其一,挺起独立意识,形成防范教条主义的思想防线。人的独立性,首先是人的自主意识和思想的独立性。曾经,理性启蒙使人们从宗教的愚昧无知的藩篱中挺立起自我意识;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实践理性观,真正唤醒和解放了工人阶级;今天的理性启蒙观使人们从纷繁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中解放出来,人们有了真正的自我存在,使得人们真正获得了进一步反对和防范教条主义的自我能力。同时,这种独立性要体现为现实的独立理性。教条主义错误形成的根源之一,就是教条主义者缺失自我独立理性。为此,就要运用理性启蒙的手段,唤醒自我,开启理性之门,拯救教条主义者的灵魂。因为,“启蒙确认了理性的最高权威。启蒙提倡运用理性,它所针对的东西是外在权威。启蒙意味着我们应该摆脱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而‘不成熟’是指我们在需要运用自己理性的领域却接受别人的权威”[4]243。同时,理性启蒙的启发性、批判性、辨别性、反观性、引领性等特性,无疑会惊醒无主体的教条主义者和盲目的从众者,从依附于教条客体中挣脱出来。与此相连,理性本身的务实性、求真性、科学性、真理性,在启蒙过程中,必然会使人们和教条主义者,从迷雾中清醒过来,从绝对的自我与他我中走出来,回到现实的、理性化和规律化的轨道上来,克服教条主义错误。

其二,明晰自明性,升华防范与反对教条主义的自主动力。人们会被教条和教条主义者所误导,除其他原因之外,与人们的自明性缺乏,升华性定位不到位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理性启蒙会给人们注入自明性力量和理念,使人们在自明性的意识和行为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形成自我反观的能力和动力。在升华理性实践中,重塑自我意识,自我行为,理性认识和判断教条主义的本质,产生防范教条主义的理性力量,形成持久性“抗体”。因为,自明会产生自我反观和反馈性自我意识;自明会产生和形成自我调整性力量;自明会产生自我改造和自我改进的效应;自明会促使自身形成不断成长和持续发展的力量。在众合力量的推动下,使自身在不断升华、不断超越中,形成持久性反对和防范教条主义的成熟性自我和坚定性自我。

其三,健全独立人格,铸就防范教条主义的内生力量。教条主义的一大危害,就是使人们丧失了独立的自我人格,从而使人们产生和形成盲目崇拜的意识和思想,步入社会趋同心理状态,外化为社会从众行为,投降于教条主义。理性启蒙的使命,就是要还原人们的正常心理,解放人们的思想,恢复人们的心智,确立独立的人格。不论是从欧洲的理性启蒙的历史作用来看,还是从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的理性反思历史运动来看,正是理性启蒙的不断作用,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开启了人们不断在自觉意识和自我革命中,走向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境界。

其四,不断创生自我,强化自觉防范教条主义的内生动力。理论和实践证明,教条主义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种社会现象,是阻碍社会发展的一种顽疾。反对和防范教条主义已成为我们的持久性任务。理性启蒙在强化自我意识和建立健全独立人格的过程中,会不断强化人的自主意识,提升人的自我改造能力,优化健全人的综合素质及其结构功能,不断产生和形成防范教条主义的综合性、整体性“抗体”,不断强化自觉防范教条主义的内生动力。

3.通过理性启蒙,遵循理性与实践相统一的规律,筑牢反对教条主义的坚固防线

从一定程度上讲,理性启蒙运动就是要拯救人的理性及运用理性的勇气。根据康德对“启蒙”的解读,人之所以处于不成熟、被蒙蔽的状态,并不在于人本身缺乏理性,而是由于外在因素对人思想的束缚。这种束缚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所指,可以是康德时期的欧洲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也可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君权政治,或者个体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方式。所以,摆脱外在的束缚,理性能够自由地运用就成为了启蒙必要的外部条件。“‘启蒙’精神,乃是‘理性’精神,‘自己’精神,‘自由’精神,乃是‘摆脱’‘外在’支配,‘自己’当家作主的‘自主’精神”[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认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与现实辩证统一的学说,也是理性与实践合一的认识规律学说。在认识和理论层面上,理性启蒙就是要解决人们的思想意识,理性观念问题;在实践层面上,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性观,使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理性与现实相统一。要使人们从认识、理论、理念、理性、观念回到实践和现实中来,尊重认识的客观规律,达到理性科学的“知行合一”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从理论和实践的整体性结合度上,真正反对和防犯教条主义。理性启蒙可以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理性的自我意识理性观,会在理性实践中,使理论与现实辩证地统一起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规律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我意识和理论的能动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自己的认识和思想理论,在理论的应用中,不断指导实践,彻底打造和筑牢反对和防范教条主义的钢铁长城。

[责任编辑:刘 英 责任校对:马 勇]

猜你喜欢

教条主义理性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中共党内教条主义研究述评
理性的回归
王明与共产国际关系的历史考察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理性看待GDP增速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