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院校图书馆赋能师范生培养的新路径

2022-03-18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师范类师范院校师范生

丁 岩

(牡丹江师范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范生将是未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在高等教育阶段就应大力提升师范生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增加对新课程改革身临其境的体认,在学习期间获得鲜活的一手基础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据《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呼唤在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中强化实践能力。“师范院校要大力推进内部教师教育资源整合,建立与中小学合作机制,促进培养、培训、研究、服务一体化。”[1]

师范院校图书馆均有长期的业务积淀,在服务教学、支撑科学研究、传播社会文化等方面工作基础深厚。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提出以来,师范院校图书馆有服务师范教育的各项举措,也进行了各类扎实有效的实践探索,但还要进一步贴合“专业型教师人才”的需求,革新办馆理念,调整核心业务服务面向,在文献服务、数据库使用、人工智能教育与体验、知识空间交换等方面,围绕满足“卓越教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服务赋能。

一、师范类高校图书馆赋能师范生培养的现状与不足

师范类院校作为“培养各类师资力量的高等学府”,担负着培养高水平师资的使命。[2]师范类高校图书馆的工作职能,天然决定它必然为师范生人才培养提供重要信息保障。师范院校图书馆对师范生人才培养的服务赋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师范类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赋能效果与面向基础教育的师范生培养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大致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缺乏对基础教育相关优质文献资源的选择性。师范类高校图书馆中藏有大量的基础教育教材、教参等文献资源。但多数师范院校图书馆在丰富文献建设时,习惯袭用惯性思维,尤其在图书集中采购时眉毛胡子一把抓,忽略了师范院校馆藏建设的特殊性,致使馆藏图书在师范生人才培养支撑上倾斜度不够,专业性不强。多年来,师范院校图书馆在大众通识性、精深学科性的文献建设历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文献样式来源单一,缺乏专业性。馆藏现有的教参教辅图书资料较少,存在版本种类不多,藏书年限久远,复本量少,且存在繁杂抵牾,优劣不等,造成了高校师范生在挑选借用基础教育教参教辅图书时诸多不便。

(二)缺乏基础教育各阶段、各学科的服务赋能针对性。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分为幼儿教育阶段、小学初等教育阶段和初高中教育阶段。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师范类高校对其基础教育阶段的侧重有所不同,馆藏文献资源的分布也较不均衡。如,高等师范类院校对幼儿教育、幼小衔接等文献资源的购置比和投入比相对较小。同时,基础教育各学科的文献资源占比差别较大。普遍的师范类院校图书馆所藏的语、数、外等主要科目的教材、教参资料较多,而生物、历史、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科目资料较少。师范类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慕课资源、讲座活动中,难以兼顾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和各门学科,做不到基础教育小学科信息资源的有效贮存与查阅。

(三)缺乏与基础教育学校、师生的互动链接高效性。师范院校图书馆多注重为本校师范类学生提供相对充足的学习、读书条件,在环境管理、氛围营造方面具有封闭管控、学习主体单一的特点。师范类院校图书馆长期以来本位主义思想严重,仅面向本校师生开放资源,而与基础教育学校及师生互动较少,交流链接不够紧密高效。拘囿于传统物理空间,图书馆现有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欠缺与基础教育学校的互动,从而导致师范生丧失了许多互动共享、实践学习的机会。

(四)缺乏对师范生专业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协调性。多数师范院校图书馆极其注重培养师范生的专业素养,注重加强和锻炼师范生的专业基本技能,为师范生的三笔字练习、朗诵练习、模仿授课练习等技能训练方面,提供了较为系统的纸质文献资源和电子数据库。与此同时,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师范生文化素养的滋养熏陶,从而导致了师范生“重技艺轻修养”的不良现状。

二、师范类高校图书馆赋能师范生培养的新路径策略探析

师范类高校图书馆科学的服务赋能直接关系到高校师范生的成才。由此,如何提出师范类高校图书馆服务赋能的优化策略,对培养师范生的知识技能、加强师范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师范生的学习效率至关重要。

(一)针对基础教育学科,调整图书馆文献建设。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面向的是基础教育工作,图书馆应根据基础教育相应阶段的各个学科,有针对性地大力建设并调整馆内优秀的教育教学文献资源。依托现有资源,师范院校图书馆调整文献建设可做如下具体实践:一是按基础教育新课程各学科专业分类,采购相应的教材教辅书籍,挑选优质的教材教辅版本,淘汰劣次版本。在书籍副本量充足的前提下,尽量确保到基础教育学校实习的大学生每三人一本。实施智慧化图书管理的图书馆,还可以通过人工自助借还图书的智慧系统,促进教参教辅的多人轮转使用,真正推进共享基础教育图书。二是重视对学前教育阶段文献资源的购置,促进基础教育学科资源配置的合理化。绘本图书作为公立或私立幼儿园开展学前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鉴于绘本图书在学前教育的首要应用的实际情况,师范院校图书馆应采购相应数量的绘本图书,辟立专区供学前教育师范生借阅使用,引导师范生有的放矢地精准使用。三是配合基础教育系统关于人工智能课程的要求,适当采购一批人工智能类图书,供本校师范生、基础教育教师借阅。同时,配合基础教育小学科课程改革的形势,大力购置综合实践课、社会科学课、书法美术课、信息教育课等相关教辅书籍,为在校大学生备课、辅导提供文献服务。

(二)加强信息素质教育,示范线上教育技能。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基础教育教师对教育信息资源的需要愈加迫切。[3]2021年1月,教育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并指出“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融合应用作为推进‘教育+互联网’,深化基础教育育人方式改革”[4]。为提升师范生的信息素质,加强师范生的信息技能,师范院校图书馆应适当开展信息知识答疑会、信息素养交流会、信息技术示范讲座,同时举办线上教育技能比赛等等。

(三)购置专业教学资源库,提供优秀学习范例。研究者齐海晶在调查报告中指出,目前国内师范类高校中,在面向师范生教学实习服务时,其极具教育特色的资源库和优秀案例库较少[5]。教育教学活动具有的模仿性,决定高校师范生对于基础教育学科专业优秀的学习案例视频的需求较大。为此,师范院校图书馆可在每年数据库采购时,针对师范生人才培养专门采购优秀教学案例的视频库。还可通过自建专题库、数据库、试题库等途径,建立数字资源图书馆、打造地方优秀课例、塑造名师说课及试讲范例,定向增加基础教育名师的授课视频、案例信息等。图书馆还可建立或购买基础教育各阶段、各学科的知识测试库。针对基础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师范院校图书馆应添加备考模拟试题库、真题库,为师范专业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备考条件。

(四)建立师生、生生互动,提升馆员服务增值。要抓住师范高校图书馆服务赋能的关键,重点要打造一批面向基础教育教学的学科馆员,即掌握其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教育指导经验、具有专业的图书馆情报素养、擅长与师范生智慧沟通并能为师范生提供高层次文献信息服务的专业馆员。馆员服务的新面向已经发生了改变,馆员服务的增值点大致有:转变学科馆员的服务理念,鼓励馆员走出图书馆,促进校内外互动交流,加强与师范生、基础教育师生的互动,搭建师生、生生沟通的桥梁。要在现有学科馆员服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引导馆员提升服务水平,侧重强化基础教育师生的信息检索方法、互联网技能以及文献搜集信息和文献筛选信息等方面技能。

(五)参与基础教育师生研学,共享馆内优质资源。为紧密跟上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步伐,师范院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知识空间的丰富性,寻求与基础教育各学科的对撞点,重构基础教育各学科的知识空间,共同为基础教育人才培养助力。师范院校图书馆应打破物理空间的壁垒,不求所有关系而追求所用的可能性。

组织基础教育师生进校园、携手共进高校图书馆,同基础教育师生建立和谐合作的长期伙伴关系。图书馆可与所属区域的基础教育学校签约,共同打造研学项目。由学科馆员分期分批带领基础教育师生进入高校图书馆,引导中小学生使用智能设备自助借还图书,体验人工智能远离及应用;对其讲授数据库登录方法、文献资料检索方式,为基础教育的师生提供先进便利、优质丰富的文献资源。同时,为基础教育教师、师范大学生设立共同的网络信息课程,这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基础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率,又为师范生搭建了同基础教育教师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六)联合基础教育学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组织并联合当地的基础教育学校,邀请基础教育的师生,在师范类高校图书馆定期开展主题型阅读推广活动。积极落实教育部推行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旨在全面落实革命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中小学课程教材系统。[6]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文献资料、视频资源,传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较大程度地利用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充分地发挥出文化育人的正向功能。这既能丰富基础教育学生的阅读经验,开拓他们的阅读视野,又能促进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七)聘请基础教育名师,定期举办学术论坛。图书馆应长期聘请基础教育名师,并定期举办专门的学科教学论坛。如举办基础教育名师走进师范类高校系列讲座、春华秋实名师宣讲团、名师示范精品讲座等等。这不仅为师范生即将走向职业生涯提供理论指导,更能为师范生提供优秀的一线教育教学实践方法指导,从而有效地促进优秀的专业型教师人才的培养和形成。

(八)调整空间服务,助力专业技能提升。要依据基础教育的最新政策、师范类高校的具体培养目标,调整师范类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建设,更新并优化图书馆的服务赋能。如充分利用全封闭智能朗读亭、小型朗读室等馆内新空间,实施先进便捷的空间服务新措施,以促进师范生朗读训练培养的高效性。此外,还可以设立智慧型师范生基本技能练习室,在室内安装传统的黑板,辅之以录音、录相,实现教师远程指导、学生试讲、评选优秀说课、自助评分等服务。

三、结语

师范院校师范生人才培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随着基础教育政策的逐步深化,师范院校图书馆应审时度势,充分地认识到师范院校图书馆赋能服务基础教育、赋能师范生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完善图书馆新功能,提升服务新效能,积极地发挥先进的馆藏资源优势和便捷的服务职能优长,为高校师范生的培养、促进地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师范类师范院校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